厅长办公室那扇厚重的木门在身后合拢,隔绝了里面两位领导深不可测的目光。走廊里明亮的灯光此刻显得有些刺眼,沈昭昭挺直的脊背微微松懈下来,掌心一片湿冷。副厅长那句“诱饵”和厅长“放在眼皮底下盯紧”的指令,如同冰锥,刺穿了她刚刚因加入黑盾组而生出的一丝虚幻的安全感。
她深吸一口气,将那份深入骨髓的寒意强行压下。怀疑?监控?好,那就让他们看。她沈昭昭要做的,就是在这漩涡中心,活得比任何人都耀眼,耀眼到让所有怀疑都显得荒谬,让所有监控都变成徒劳。
回到黑盾组办公区,气氛微妙地安静了一瞬。周小篆担忧地看着她,唠叨欲言又止,冷面依旧沉默,但目光在她略显苍白的脸上多停留了一秒。韩沉办公室的门开着,他正站在窗边打电话,背影挺拔而冷硬,似乎并未注意到她的归来。
沈昭昭若无其事地走向自己的新工位,刚坐下,内线电话就响了。是厅长秘书,通知她下午两点,到技术科和心理评估中心报道,进行“新入职人员例行能力评估与心理适应测试”。
“例行”两个字,被对方咬得格外清晰。沈昭昭平静地应下:“好的,谢谢。”
挂断电话,她抬眼,正对上韩沉不知何时转过身来的目光。他手里还拿着手机,深邃的眼神越过隔断,落在她身上,带着一种无声的、沉甸甸的审视。他显然听到了电话内容,也明白这所谓的“例行”背后意味着什么。
沈昭昭迎着他的目光,没有闪躲,只是微微扯了下嘴角,露出一个带着点无奈、又有点认命般的浅笑,仿佛在说:“看吧,我就知道会这样。”
韩沉眸色微动,没说什么,只是对着电话那头简短地交代了一句“就这样”,便挂了电话,径直朝她走来。
“下午的评估,”他站在她桌旁,高大的身影带来无形的压迫感,声音低沉平缓,听不出情绪,“照实说就行。技术科那边,主要是一些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和记忆力的基础测试。心理评估……”他顿了顿,目光在她脸上逡巡,“回答他们的问题,别多想。”
“别多想?”沈昭昭抬头看他,清澈的眼底带着一丝真实的困惑,“韩神,是指……不要过度解读那些墨迹图吗?”她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像个对心理测试充满好奇又有点紧张的新人。
韩沉似乎被噎了一下,看着她那双过分干净的眼睛,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解释“别多想”指的是不要试图在评估中过度伪装或暴露不该暴露的东西。他只能略显生硬地“嗯”了一声,随即丢过来一个文件夹:“这是‘幽灵画室’案的初步简报,在你‘评估’回来前看完。秦队要求你尽快熟悉。”
文件夹落在桌上,发出轻微的声响。沈昭昭知道,这既是工作,也是过滤——他能让她看的,只是筛选过的、他认为“安全”的信息。
“谢谢韩神。”她拿起文件夹,指尖划过冰凉的封皮。信任的代价,就是这种带着镣铐的靠近。
---
下午,技术科与心理评估中心。
技术科的测试枯燥而漫长。高强度的逻辑迷宫、空间旋转拼图、瞬时记忆挑战……这些对沈昭昭而言如同呼吸般简单。她的大脑如同精密的计算机,高速运转,给出的答案精准得令负责测试的技术员频频侧目,最终的成绩单上,各项指标都达到了惊人的峰值。
“沈警官,你这……简直是超常发挥啊!”技术员拿着成绩单,啧啧称奇。
“可能……运气比较好?”沈昭昭腼腆地笑了笑,将“天赋异禀”包装成“侥幸”。
紧接着是心理评估。独立的评估室内,光线柔和,气氛却透着无形的压力。两位资深心理专家,一男一女,笑容温和,眼神却锐利如鹰。
访谈深入而细致。从她的家庭背景、童年经历、求学过程、档案室工作感受,到对警察职业的看法、对暴力和死亡的认知、对近期亲身经历的两起重大案件的感受……问题环环相扣,带着明显的诱导性和压力测试的意味。
沈昭昭全程保持着一种略带紧张但努力配合的状态。她的大脑却在高速运转,侧写能力无声开启,精准地分析着两位专家的提问意图、微表情变化、以及他们希望听到的“标准答案”范围。
男专家,更关注逻辑自洽性和潜在的反社会倾向……他在试探我对规则的看法和对受害者的共情能力……
女专家,侧重情感反应的真实性和创伤应激……她在观察我描述爆炸案时瞳孔的收缩和指尖的颤抖是否自然……
她谨慎地编织着答案。谈及家庭和童年,她复述着原主记忆中平凡甚至有些乏味的片段,语气带着温暖的怀念。说到档案室工作,她强调那份安静和秩序感带来的安心(这倒是真心话)。被问及对案件和凶手的感受时,她表现出符合常理的愤怒和对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同时流露出一种基于理性的、想要抓住凶手的强烈责任感。
“在印刷厂爆炸现场,你独自冲进去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女专家轻声问,目光紧紧锁住她的眼睛。
沈昭昭垂下眼帘,长睫微颤,沉默了几秒,似乎在努力回忆当时的情绪风暴。再抬眼时,眸子里带着清晰的后怕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当时……没想那么多。就听到里面有声音……感觉可能还有人活着……就……就冲进去了。很害怕,但……不能不去。”她的声音微微发颤,带着真实的生理性紧张回忆。
“害怕什么?”男专家追问。
“怕死。”沈昭昭回答得异常直接干脆,带着一种朴素的真实感,“也怕……怕自己判断错了,救不了人,还白白……”她没说完,但那份后怕和懊悔的情绪表达得恰到好处。
整个评估过程,她就像一个拥有超凡逻辑能力,但情感反应正常、价值观符合警队要求、甚至有点“傻大胆”的年轻警员。她巧妙地避开了任何可能暴露她“异世灵魂”或“先知视角”的雷区,将所有超常表现都归结于“天赋”和“运气”。
评估结束,两位专家交换了一个眼神,没有给出任何评价,只是公式化地让她回去等通知。
走出评估中心,沈昭昭才感觉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这比面对连环杀手还要耗费心神。她知道,这只是第一关。背景复查的触角,恐怕早已伸向了她的“过去”,那些由原主记忆碎片拼凑出来的、经不起最严苛推敲的“过去”。
---
回到黑盾组,气氛凝重。
“幽灵画室”案的初步简报摊在沈昭昭桌上。案件远比她想象的诡异和棘手。
第一起:三天前,美术学院雕塑系一名才华横溢但性格孤僻的研究生(男,24岁),被发现死在自己租用的独立画室里。死因:氰化物中毒。现场极其诡异——死者被换上纯白的古希腊式长袍,端坐在画架前的高脚凳上,脸上被精心描绘了极其悲恸的表情,如同凝固的雕塑。画架上放着一幅未完成的油画,画中正是死者自己穿着白袍、表情悲恸的样子。画布一角,用鲜血画着一个扭曲的字母“T”。
第二起(就在昨天深夜):又一名年轻男性(自由插画师,26岁)被发现死于自己位于创意园区的工作室。同样被换上白袍,脸上描绘着悲恸表情,坐在画架前氰化物中毒身亡。画架上同样是一幅描绘他自己死亡姿态的未完成油画,同样有血写的“T”。
“T?”沈昭昭皱眉,“字母团的新成员?还是……模仿?”
“模仿的可能性更大。”韩沉不知何时走了过来,站在她桌旁,指着简报上的现场照片,“你看这两个血写的‘T’,笔触虽然都扭曲,但模仿痕迹很重,透着一股……刻意和生疏。不像字母团一贯那种带着个人风格和艺术感的签名。”
沈昭昭仔细看着照片。确实,这两个“T”字,透着一股笨拙的模仿感,仿佛一个初学者在努力描摹大师的笔迹。
“动机呢?”沈昭昭问,“模仿字母团杀人,还选择这么……艺术化的方式?”
“挑衅?或者……想引起字母团的注意?”周小篆凑过来猜测。
“也可能是凶手本身有强烈的表现欲,通过模仿‘大师’来证明自己。”冷面补充道。
“关键是下一个目标!”秦文泷从办公室探出头,脸色凝重,“这混蛋明显是连环作案!第三个‘T’会在哪里出现?第三个穿白袍的‘悲恸者’会是谁?”
沈昭昭的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大脑飞速运转。受害者特征:年轻男性,艺术相关(雕塑、插画),性格可能偏内向孤僻。死亡方式:高度仪式化,模仿艺术创作(将受害者本人变成未完成的“作品”)。签名:模仿字母“T”。
凶手在追求一种病态的“艺术再现”……他将受害者视为自己的“画布”和“作品”……模仿字母“T”,说明他崇拜或者渴望成为字母团的一员,尤其是……T?……选择艺术相关从业者,是因为他本身也可能在这个圈子,或者对这个圈子有执念?……
她的目光落在简报上关于第一个受害者的一条不起眼信息上:死者生前正在为一个名为“永恒悲恸”的先锋艺术展创作一组大型雕塑。
“永恒悲恸……”沈昭昭低声念道,脑中灵光一闪,“秦队!韩神!查一下近期,尤其是最近一周内,K市有没有类似主题的、比较小众或地下的艺术展览、沙龙、或者艺术家聚会?特别是和‘悲情’、‘死亡美学’、‘行为艺术’相关的!”
秦文泷眼睛一亮:“有道理!凶手很可能在这些地方物色目标!小篆,立刻去查!重点排查美术院校周边、创意园区和那些搞地下艺术的小酒吧、仓库!”
“是!”周小篆立刻行动起来。
韩沉看向沈昭昭,眼神深邃:“你的依据?”
“凶手的仪式感太强了,”沈昭昭指着照片上受害者脸上那精心描绘的悲恸表情和未完成的画作,“他在‘创作’。他需要一个‘舞台’,一个能接触到符合他‘审美’的潜在受害者的地方。模仿‘T’,也说明他渴望得到某种‘圈子’的认可,哪怕只是病态的犯罪圈子。”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模仿者通常会在模仿中加入自己的‘理解’或‘偏好’。他选择‘悲恸’这个主题,可能源于他自身某种强烈的、未被满足的情感创伤,比如……失去?”
韩沉凝视着她专注分析时的侧脸,那双清澈的眼睛此刻锐利如刀,闪烁着洞穿迷雾的光芒。那份在评估中刻意表现的“平凡”和“紧张”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令人心悸的锋芒和自信。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他心头莫名一悸。他移开目光,沉声道:“方向可行。等小篆的消息。”
就在这时,前台的内线响起:“沈顾问,有你的同城快件,放前台了。”
沈昭昭有些意外,谁会给她寄东西?她起身去前台取回一个没有任何寄件人信息的、扁平的硬纸盒。
回到座位,在韩沉等人若有若无的注视下,她拆开了纸盒。里面没有信件,只有一本崭新的、封面设计极其简约的……速写本。扉页上,用铅笔写着一行流畅而优雅的英文花体字:
“To the most fascinating subject. Capture the unseen sorrow. —— An Admirer.”
(致最迷人的主题。捕捉那未被看见的悲恸。—— 一位仰慕者。)
速写本下面,压着一小支包装精美的、深棕色的……油画颜料。标签上印着一个沈昭昭从未听说过的、小众艺术品牌的LOGO。
沈昭昭的心脏猛地一沉,一股寒意瞬间席卷全身。她认得这笔迹!和之前那本《犯罪心理学图谱》扉页上的字迹如出一辙!是徐司白!
“仰慕者”?“最迷人的主题”?“捕捉未被看见的悲恸”?
这分明是赤裸裸的挑衅和暗示!他知道了“幽灵画室”案!他甚至知道她刚刚才提出的关于“悲恸”主题和艺术圈子的推测!他在告诉她:我一直在看着你。你的思考,你的方向,我都知道。而你,是我最感兴趣的“创作主题”!
更可怕的是,这支油画颜料……和简报里描述的、现场发现的作案工具品牌一致吗?沈昭昭的手指微微颤抖,几乎不敢去翻看简报确认。
韩沉不知何时已经走到了她身边,目光冰冷地扫过那本速写本和颜料,自然也看到了扉页上的字。他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周身散发出骇人的低气压。
“谁寄的?”他的声音冷得像冰。
沈昭昭强迫自己镇定,将速写本和颜料推到他面前,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没有寄件人信息。字迹……有点眼熟,但想不起是谁。”她不能直接指认徐司白,没有证据,只会打草惊蛇。
韩沉拿起速写本,翻看里面。全是空白的素描纸。但那行字和这支颜料,已经足够传达信息。他拿起那支颜料,仔细看了看标签,眼神锐利如刀。
“小篆!”韩沉厉声喝道,“查!立刻查清楚,这个牌子的油画颜料,在K市的销售渠道!哪些地方有售!尤其是……省厅内部,或者和我们案件相关人员,谁近期购买过!”
“是!”周小篆立刻领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秦文泷也闻声走了过来,看到东西,脸色铁青:“嚣张!太嚣张了!这是在向我们宣战吗?”
沈昭昭站在原地,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徐司白的“礼物”,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炸弹,瞬间打破了表面的平静,将最深的危险和觊觎,赤裸裸地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韩沉将速写本和颜料交给技术科取证,然后看向沈昭昭。他的眼神异常复杂,有愤怒,有冰冷的杀意,还有一种……更深沉的、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保护欲。
“从现在起,”韩沉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没有我的允许,不准单独行动。下班后,我送你回去。”
沈昭昭张了张嘴,想拒绝,但看着韩沉那双深不见底、此刻却燃烧着冰冷火焰的眼睛,拒绝的话卡在了喉咙里。她知道,这不仅是因为“幽灵画室”案的凶手,更是因为那个隐藏在“仰慕者”面具下的、最危险的S。
她默默地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周小篆那边传来一声惊呼:“韩神!秦队!昭昭姐!查到了!‘永恒悲恸’!今晚八点,在城南‘锈蚀工厂’艺术仓库,有一个小型的地下先锋艺术展,主题就叫‘永恒悲恸——献给消逝的灵魂’!主办人是个化名叫‘哀歌’的神秘艺术家!”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
目标,出现了!
沈昭昭的心跳骤然加速。她看向韩沉,在那双冰冷的眼眸深处,看到了同样燃烧的决断。陷阱?还是破局的关键?无论如何,这场在“幽灵画室”阴影下、混杂着字母团阴影和高层怀疑的狩猎,即将在弥漫着“永恒悲恸”的艺术仓库里,拉开血腥的帷幕。而她,这位被多方觊觎的“最迷人的主题”,将再次成为风暴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