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家花园的樱花落尽时,山里的图书馆动工了。
枝枝抱着她的玻璃弹珠罐子蹲在工地图纸上,罐子里的花瓣被阳光照得透亮。"要种蒲公英,"她用蜡笔在图纸边缘画满绒毛球,"风一吹,种子就能飞到书架上。"
霍戻炟蹲在她身边,指尖拂过图纸上被画得歪歪扭扭的门窗。建筑师送来的设计图原本规规矩矩,此刻已被枝枝添了无数细节:窗台要留给小松鼠的木台阶,屋檐下挂着陶土做的风铃——是周砚新捏的,每个铃舌都刻着不同的小动物。
"周爷爷说,陶土风铃淋雨会变声,"枝枝突然抬头,辫子上还别着霍老夫人给她扎的雏菊发绳,"像小熊在学唱歌。"
霍戻炟刚要说话,手机响了。是特助汇报童书品牌的事,对方执意要上门拜访,说想给枝枝建个人工作室。他皱着眉刚要拒绝,却被枝枝扯了扯衣角。
"工作室是什么?"小姑娘指着图纸上的阁楼,"像童话书里藏宝藏的地方吗?"
他忽然改了主意。"明天带你去看个地方。"
第二天霍戻炟带她去的,是城郊一栋爬满爬山虎的老洋房。院子里有棵百年香樟,树干要两个大人才能合抱。枝枝刚踏进门就惊呼出声——周砚正蹲在客厅中央,手里捏着只陶土做的大刺猬,背上驮着个迷你书架,翅膀展开能盖住半张沙发。
"这是给你做的书桌,"周砚沾着陶泥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想画画就爬上去,翅膀能当遮阳伞。"
枝枝摸着刺猬圆钝的刺,突然发现每个刺尖都嵌着颗小石子,和霍戻炟腕上的手链是同一种石头。"是爸爸捡的那些?"
霍戻炟靠在门框上,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去年深秋带她去山里写生,她蹲在溪涧边捡了满兜石子,说要给每个"有花纹的小石头"找家。后来那些石子被他串成手链,如今竟被周砚悄悄嵌进了陶土里。
"童书品牌想在这里给你建工作室,"他走过去,把她抱到刺猬书桌上,"不想来也没关系。"
枝枝却指着香樟树:"能在树上搭个小房子吗?我想看着蒲公英种子飘进窗户。"
周砚立刻接话:"我来做梯子!陶土的,摔下来也不疼!"
霍戻炟看着一老一小认真讨论的模样,突然觉得特助说得对——有些保护,不是把她圈在怀里,而是给她一片能自由扎根的土壤。
图书馆封顶那天,山里的孩子们又来了。这次他们没带野花,而是扛着一麻袋松果,说是要给图书馆当门帘。枝枝拉着孩子们在工地上跑,小皮鞋踩在水泥地上嗒嗒响,突然被什么绊了一下。
是个穿蓝布衫的老婆婆,背着竹篓站在工地边缘,篓子里装着晒干的野菊花。"这是给小先生的,"老婆婆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双虎头鞋,针脚歪歪扭扭,"俺孙女说,小先生画的小溪,跟俺们村口那条一模一样。"
枝枝捧着虎头鞋,突然想起孤儿院的张妈妈。那时张妈妈总在灯下给她们纳鞋底,说针脚密一点,冬天就不冻脚。她突然拉着老婆婆往工地里跑:"我带您看图书馆的烟囱!周爷爷说要做个像蘑菇的!"
霍戻炟站在原地,看着老婆婆枯瘦的手被枝枝肉乎乎的小手牵着,突然发现那双手曾搬过砖、割过草,此刻却小心翼翼地护着小姑娘的辫子,像是捧着易碎的瓷器。
当晚霍家饭桌上,枝枝突然说要学做陶土。"想给每个松果门帘刻上名字,"她扒拉着碗里的南瓜羹,"这样风一吹,就知道是谁送的礼物。"
周砚当即把筷子一拍:"明天就开课!先教你捏会唱歌的石头!"
霍老夫人笑着给枝枝夹了块排骨:"我们枝枝现在是小老师了。"
霍戻炟看着小姑娘埋头吃饭的样子,突然注意到她的小皮鞋上沾了水泥点。那是他特意让人做的软底鞋,此刻鞋尖却磨出了点毛边——大概是今天在工地上跑太多路了。
他没说话,只是默默把自己碗里的鸡蛋夹给了她。窗外的月光落在枝枝的发顶,像撒了层碎银,他忽然想起周砚说的那句话:有些孩子,本就是带着光来的。
第二章:会唱歌的石头
陶土课开在香樟树下。周砚特意做了张矮矮的陶土工作台,台面上嵌着圈小水槽,枝枝洗手时,水流会顺着槽里的陶管,滴进树下的蒲公英丛里。
"这叫'雨水琴',"周砚拿着小刻刀给她示范,刀尖在陶土上划出细缝,"水流过就会叮咚响。"
枝枝学得认真,小脸上沾了不少陶泥,像只刚滚过泥潭的小猫。她捏的第一块石头歪歪扭扭,却执意要刻上"胖墩墩"——那是绘本里小熊的名字。周砚刚要帮她修型,却被她按住手。
"胖墩墩本来就圆圆的,"小姑娘噘着嘴,"修瘦了它会哭的。"
周砚愣了愣,突然红了眼眶。他年轻时总被师父骂"匠气太重",说他的作品精致却没有魂。直到遇见枝枝才明白,所谓灵气,不过是把万物都当成会呼吸的朋友。
霍戻炟坐在香樟树上的藤椅里,看着这一幕。他最近来得勤,有时带本文件,有时什么都不做,就看着枝枝在树下捏泥巴。特助说他越来越不像以前那个雷厉风行的霍总了,连签字都带着点陶土的温润气。
"爸爸你看!"枝枝举着块陶土跑过来,上面刻着个歪歪扭扭的"戻"字,旁边画着个小刺猬,"周爷爷说这是你的名字,像小刺猬在走路。"
他接过那块还带着余温的陶土,指尖触到她刻字时用力过猛的凹痕。这是他第一次收到这样的礼物,没有精致的包装,却带着制作者掌心的温度。
"放我口袋里。"他把陶土塞进西装内袋,那里还躺着她上次画的糖葫芦——张妈特意塑封了,说要留着当书签。
没过多久,童书品牌的工作室落成了。剪彩那天,枝枝穿着霍老夫人做的旗袍,裙摆上绣着蒲公英。当她牵着周砚的手揭开红布时,所有人都惊呼起来——香樟树的树干上,嵌着圈陶土做的音阶,每个台阶都做成了小动物的模样,踩上去会发出不同的音符。
"这是'会唱歌的楼梯',"枝枝站在第一个台阶上,那是只陶土小兔子,"胖墩墩说要当第一个音符。"
品牌方的负责人笑着说要把这段视频放到网上,却被霍戻炟拦住了。"她的作品,该在喜欢的人心里发芽。"他说得轻描淡写,却让周砚突然红了眼眶——当年他的作品被质疑抄袭时,是霍戻炟默默查清了真相,却从不让他道谢。
那天下午,枝枝在工作室里待了很久。霍戻炟进去时,发现她正趴在刺猬书桌上画图纸,纸上是座陶土做的小桥,桥下的溪流里漂着无数片陶土花瓣。
"给山里的小朋友做的,"她指着图纸,"他们说想在溪上走路,又怕踩疼小鱼。"
他突然想起带她去孤儿院那天,她也是这样,把口袋里的玻璃弹珠分给每个小朋友,说"大家都要有亮晶晶的东西"。那时他以为是小姑娘的天真,如今才明白,那是历经困顿后,依然愿意相信美好的温柔。
晚饭时张妈端来新做的桂花糕,枝枝突然说要带些去孤儿院。"想让张妈妈看看我的刺猬,"她小口咬着糕点,"还有会唱歌的石头。"
霍戻炟第二天就安排了行程。去的路上枝枝抱着个陶土罐子,里面装着她做的小石头,每个都刻着孤儿院小朋友的名字。车刚停在孤儿院门口,就有群孩子扑了上来,为首的小男孩举着个布偶——是用旧毛衣改的小刺猬,背上缝着几颗纽扣当果子。
"这是照着枝枝姐姐的刺猬做的,"小男孩脸红扑扑的,"晚上抱着睡觉,就像枝枝姐姐在讲故事。"
枝枝立刻把陶土罐子递过去:"这个会唱歌!"她把石头放进小男孩手里,又往他口袋里塞了块桂花糕,"张妈妈呢?"
张妈妈从屋里出来时,眼眶红红的。她手里拿着本翻旧的绘本,正是枝枝画的那本。"孩子们天天缠着我读,"她抹了抹眼泪,"说要像枝枝一样,给小草讲故事。"
那天下午,孤儿院的院子里摆满了枝枝的陶土作品。孩子们围着会唱歌的石头拍手,张妈妈抱着刺猬布偶坐在旁边,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们身上,像幅温暖的画。
霍戻炟站在远处,看着枝枝教孩子们捏陶土,突然发现她的小旗袍上沾了不少泥点。那是霍老夫人花了半个月绣的,他本想提醒她小心些,却见她笑得那么灿烂,突然觉得那些泥点像极了夜空的星星。
回程的路上,枝枝靠在他怀里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那个旧毛衣布偶。霍戻炟轻轻取下布偶上松了的纽扣,心里突然有了个主意。
他让特助联系了家公益组织,想在全国的孤儿院建陶土教室。"不用提枝枝的名字,"他看着窗外掠过的田野,"就说是个喜欢捏泥巴的小姑娘想的。"
怀里的小人儿动了动,大概是梦到了什么开心事,嘴角弯成了小月牙。霍戻炟低头亲了亲她的发顶,突然明白所谓的守护,不是给她一片无风无雨的天空,而是让她的温柔,能在更多地方扎根生长。
第三章:月光下的雏菊
山里的图书馆竣工那天,飘着细蒙蒙的雨。枝枝穿着霍老夫人做的新旗袍,裙摆上绣满了向日葵,手里捧着个陶土做的牌子,上面刻着"蒲公英图书馆"五个字,每个字旁边都画着朵小雏菊。
孩子们早早就等在门口,手里举着油纸伞,伞面上画着枝枝绘本里的图案。当霍戻炟把枝枝抱上台阶时,周砚突然敲响了屋檐下的风铃——是用孩子们送的松果和枝枝做的陶土花瓣串成的,雨声里混着清越的叮当声,像无数个小铃铛在唱歌。
"这是'自然钟',"周砚得意地说,"晴天是一种声音,雨天又是一种。"
枝枝踮着脚把陶土牌子挂在门楣上,突然发现牌子后面刻着行小字——是霍戻炟的笔迹:"愿每个走进来的人,都能找到心里的光。"
她刚要问,就被孩子们拉进了图书馆。里面的书架果然爬满了陶土藤蔓,每个格子里都放着孩子们做的布偶,窗台上的蒲公英盆栽里,埋着枝枝送的玻璃弹珠,阳光透过时,墙上会映出无数片小花瓣。
"枝枝姐姐你看!"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指着天花板,那里挂着无数片陶土做的叶子,每片叶子背面都画着颗星星,"周爷爷说晚上开灯,就像在树林里看星星。"
枝枝刚要说话,却被一阵脚步声打断。是那位白发老奶奶,从国外特意赶来的。她怀里抱着个玻璃罩,里面正是枝枝的会飞的刺猬,旁边放着那颗裹着花瓣的玻璃弹珠。
"我把它带来了,"老奶奶笑着摸了摸枝枝的头,"想让它看看,你的蒲公英长得多好。"
枝枝突然拉着老奶奶往二楼跑,那里有她特意留的房间,墙上贴满了山里孩子的画。"这是胖墩墩的家,"她指着一个堆满干草的角落,里面放着个陶土做的小床,"周爷爷说刺猬喜欢软乎乎的地方。"
老奶奶突然红了眼眶。她见过无数名贵的艺术品,却从未有一件,像这个小姑娘的作品一样,带着让人心头发烫的温度。
那天的晚饭是在工地上吃的,张妈特意带来了蒸笼,里面是南瓜羹和桂花糕。枝枝坐在霍戻炟腿上,给老奶奶讲每个陶土作品的故事,说到刺猬的翅膀时,突然指着远处的山:"那里有会发光的石头,晚上会给小草当灯笼。"
霍戻炟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想起上次带她爬山,她蹲在溪边捡了半夜的萤石,说要给怕黑的小动物做灯笼。那些石头后来被周砚磨成了薄片,嵌在图书馆的窗棱上,夜晚开灯时,真的像无数只萤火虫在飞。
晚饭吃到一半,山里突然传来消息,说有座小桥被雨水冲垮了。孩子们顿时急了,说那是去镇上上学的必经之路。枝枝立刻放下筷子:"我们可以做座陶土桥吗?"
周砚眼睛一亮:"陶土烧硬了能当石头用!"他拉着枝枝在地上画图纸,"要做个会开花的桥,栏杆上全是蒲公英!"
霍戻炟看着一老一小认真的模样,突然对特助说:"明天让人送些陶土来,再请几个烧陶师傅。"
特助愣了愣:"霍总,陶土桥不结实吧?"
"结不结实不重要,"霍戻炟看着枝枝被雨水打湿的刘海,"重要的是,他们想一起造座会开花的桥。"
接下来的日子,工地上多了个奇怪的景象。一群大人围着几个孩子,手里捏着陶土,把桥栏杆做成蒲公英的样子。枝枝每天都来,小围裙上沾着泥点,却非要在每个桥柱上刻上小动物的名字。
"这样它们就不会孤单了,"她指着刻好的"胖墩墩","小熊会陪着桥说话。"
霍老夫人和老奶奶坐在遮阳伞下,看着孩子们给陶土桥刷釉。老奶奶突然从包里拿出个盒子,里面是枝枝的特别奖奖杯,却被她缠上了无数根红绳,每个绳结上都系着片干花瓣。
"这是各国小朋友送的,"老奶奶把奖杯递给枝枝,"他们说想给你的刺猬当项链。"
枝枝刚接过奖杯,就被周砚喊了过去。原来陶土桥的模型做好了,桥上的蒲公英被刻成了空心的,里面藏着小小的铃铛。"下雨时铃铛会响,"周砚得意地晃了晃模型,"像在唱'小桥小桥快长大'。"
那天晚上,霍戻炟带枝枝住在山里的民宿。窗外的雨还在下,小姑娘趴在窗边,手里拿着片萤石,说要给月亮写信。"告诉月亮,桥做好了要来看,"她认真地在纸上画着月亮,"还要带胖墩墩来散步。"
他突然想起第一次见她时,她缩在孤儿院的角落,手里攥着块破布,像只受惊的小兽。而现在,她能对着月亮说心事,能把伤痕变成铠甲,能让每个接触过她的人,都变得柔软起来。
"爸爸,"枝枝突然回头,眼睛亮晶晶的,"明天我们去采野菊花好不好?想给桥的栏杆系上花环。"
霍戻炟笑着点头,看着她把画好的月亮贴在墙上,突然觉得所谓的成长,不是变得坚硬,而是历经风雨后,依然愿意相信,蒲公英会带着梦想,落在每个需要温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