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雨丝斜斜地织着,把城市的霓虹晕成一片模糊的光斑。张泽禹坐在公寓的飘窗上,指尖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未落,文档里的光标孤零零地闪着,像他此刻卡文的思绪。
“又写不出来?”
突然响起的声音让他手一抖,转头就看见张极倚在门框上,深色西装外套搭在臂弯里,白衬衫领口松了两颗扣子,带着一身雨夜的微凉气息。
“你怎么来了?”张泽禹合上电脑,下意识地把桌上散落的稿纸拢了拢。他和张极的关系说起来微妙,这位科技公司的总裁是他的房东,却总在他最狼狈的时候出现——比如现在,他已经对着“第三章”这三个字瞪了三个小时。
张极走过来,视线扫过他写满删改痕迹的草稿,嘴角勾了勾:“楼下便利店看到你常买的那个牌子的咖啡,想着你大概又在和文字较劲。”他把热咖啡递过去,“写不出来就别硬撑,我书房里有本新到的建筑摄影集,要不要去看看?”
张泽禹接过咖啡,指尖触到对方温热的指腹,心跳莫名漏了一拍。他知道张极是好意,这位看似冷漠的总裁,其实总用自己的方式照顾他。就像当初他刚毕业,攥着微薄的稿费找不到合适的住处,是张极把这间视野最好的公寓租给了他,租金低得离谱。
“看摄影集能帮我写悬疑小说吗?”他故意抬杠,却还是跟着张极走进了书房。
书房很大,整面墙的书架从地板顶到天花板,一半是商业著作,一半竟是文学类书籍。张极从书架上抽出那本摄影集,随手翻开,里面是光影交错的老建筑,暗角里藏着细碎的故事感。
“你看这张,”张极指着一张教堂的照片,阳光透过彩绘玻璃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影子,“如果把这里写成凶案现场,影子里藏着关键线索,会不会很有意思?”
张泽禹愣住了。他从没和张极详细说过自己小说的情节,可对方一句话,恰好戳中了他卡文的症结——他缺的正是这种在日常里藏着悬念的细腻感。
“你怎么知道……”
“你上次在客厅改稿,电脑没关,我路过时瞥到了一眼。”张极说得轻描淡写,耳根却悄悄泛起一点红,“当然,我没细看。”
雨声渐密,书房里只剩下翻书的沙沙声和两人若有似无的呼吸声。张泽禹看着张极专注的侧脸,突然觉得,比起笔下的悬疑故事,眼前这个人更让他想要探究——探究他冷硬外壳下的温柔,探究他为什么会对一个陌生作家这么好。
“张极,”他轻声开口,“你是不是……”
话没说完,张极的手机突然响了,打破了这片刻的静谧。他接起电话,语气瞬间切换成工作状态的冷静:“嗯,方案我看过了,让技术部明天上午……”
张泽禹看着他处理工作时的样子,突然笑了。也许不用急着问答案,就像他写小说时总说的,好的故事需要慢慢铺陈。
等张极挂了电话,回头就看到张泽禹抱着摄影集,眼里闪着狡黠的光:“张总,作为感谢,等我这本书出版了,第一个签名送给你怎么样?”
“好啊,”张极挑眉,眼底带着笑意,“不过我要特别版,得写上‘赠给我的灵感缪斯’。”
窗外的雨还在下,但张泽禹觉得心里的那片迷雾,好像被某束温柔的光悄悄照亮了。他低头翻开摄影集,在空白处写下一行小字:第三章,教堂的影子。
也许,好故事和对的人一样,都值得慢慢等待,慢慢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