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破产后我在娱乐圈杀疯了
本书标签: 现代 

真实的力量

破产后我在娱乐圈杀疯了

*以电影化的运镜进行改写*

“又上热搜了!”张奕挥舞着手机,像一阵风似的冲进办公室,鞋底差点被地上的数据线绊个趔趄,“啪嗒”一声,他险些摔了个狗吃屎。

我揉了揉通宵剪辑后酸胀得快炸开的眼,接过手机。#过气童星的一天#稳稳挂在热搜第17位,讨论量还在疯狂往上飙。评论区像一锅杂烩汤,有鼓励的、有怀旧的,还有一些刺眼的话直戳眼球:“长残了就别出来卖惨。”“过气艺人博同情新套路,真是让人腻歪。”

“别看了。”我飞快地关掉评论区,然而林小满已经蜷缩在沙发角落,手指如机械般在屏幕上滑动,脸色越来越苍白,像被抽干了血色。

“小满?”我试探性地唤了一声。

她猛地抬头,眼神里燃烧着危险的光芒:“知道最可笑的是什么吗?这些人里有一半当年还买过我的周边!”她把手机屏幕怼到我眼前,一条毒蛇般的评论映入眼帘,“看这个‘小满妈妈粉’,她女儿房间里现在还贴着我八岁的海报!”

张奕张嘴想说什么,被我一个凌厉的眼神制止了。我默默坐到林小满身旁,伸手拿开她的手机,放到一边。

“记得我昨天说的数据吗?82%是正面评价,在爆红视频里,这比例已经很高了。”我打开电脑调出后台数据,语气平稳,“而且负面评论中,70%来自新注册的小号,大概率是水军捣乱。”

林小满冷笑一声:“所以我还得感谢他们贡献热度?”

“不,我的意思是,这些声音根本不值得你在意。他们甚至不认识真实的你。”我合上电脑,目光坚定。

办公室陷入死一般的沉默,只听见空调发出的“嗡嗡”声,像某种隐秘的心跳。张奕悄悄退了出去买咖啡,留下我和林小满独处。

“我第一次被网暴是十二岁。”林小满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像一片羽毛飘落在地上,“《快乐小当家》第三季收视率下滑,网上突然冒出一群人说因为我‘长残了’带衰剧组。”她无意识地摸了摸脸,像是试图抚平记忆中的伤痕,“制作人当着全组的面说,要不是合约限制,早就把我换掉了。”

我的胃部猛地绞痛了一下。金融圈的残酷是冰冷的数字和报表,而娱乐圈的刀直接往人心上扎。

“后来呢?”我忍不住问道。

“后来我绝食三天,被送进了医院。”她扯出一个僵硬的笑容,“我妈拿着我的病历去找制片方,换来一个体面的杀青仪式。那天我穿着最喜欢的裙子,笑着对镜头说‘感谢所有观众’,转身就把裙子剪成了碎片。”

我起身从包里拿出一个U盘,递给她:“给你看个东西。”

屏幕上出现了一段模糊的家庭录像。小小的林小满穿着戏服,在片场角落一个人认真练习台词。镜头一转,是她偷偷把盒饭里的鸡腿塞给场务的女儿,小女孩开心地捧着鸡腿啃了起来。

“这……你怎么会有这个?”她愣住了,语气里夹杂着惊讶与不解。

“你粉丝后援会的珍藏。”我点开另一个视频,“看,这个叫‘满糖’的粉丝,从你八岁跟到现在。她整理了所有关于你的正面报道,包括三年前你匿名资助患病小粉丝的事。”

林小满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我递给她纸巾,语气温柔却坚定:“真实的你,值得被看见。而那些看不见的人,不配定义你。”

张奕回来的时候,林小满已经睡着了,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我示意他跟我出去说话。

“程总,有件事……”张奕犹豫了一下,“我写了首歌,想请你听听。”

天台成了我们的临时会议室。张奕调好吉他弦,开始弹唱一首关于“标签”的原创歌曲。旋律很抓耳,但歌词稍显稚嫩,副歌部分的转音处理也不够流畅。

“怎么样?”他期待地看着我。

“旋律很棒,但……”我斟酌着措辞,“可能需要更专业的编曲。”

张奕的肩膀一下子垮了下来:“昨天我偷偷拿去给闪动平台的音乐总监徐玮宁听,他说……”他的声音低下去,“说这种水平的地下通道一抓一大把。”

我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张奕,把完整版发给我。我有主意了。”

当晚,我熬了个通宵,把张奕的歌曲剪辑成三段式竖屏短剧。第一部分是地下通道卖唱的原生态画面;第二部分是他在简陋录音棚反复修改曲谱的纪实镜头;最后一部分,我加入了林小满和其他几位艺人的客串,演绎被贴标签又勇敢撕掉的场景。

第二天早上,我把成品放给两人看。林小满瞪大了眼睛:“这……这完全不一样了!”

“竖屏音乐短剧。”我解释道,“现在闪动平台最缺的就是优质音乐类垂直内容。我们把歌曲拆解成视觉化故事,正好符合他们的‘音乐+剧情’扶持计划。”

张奕盯着屏幕,眼神发亮:“程总,你太神了!”

“别高兴太早。”我打开邮箱,“我刚约了闪动的运营总监苏瑞下午见面,能不能成还两说。”

下午三点,我独自来到闪动平台总部。会客室里,一位扎着高马尾的干练女性正在翻看我的企划书。苏瑞,28岁,闪动平台内容运营总监,业内人称“流量女王”。

“程总吧?”她头也不抬,“数据很漂亮,但你知道每天有多少MCN机构来找我要资源吗?”

我早有准备:“苏总监看过这个吗?”我递过一份自制报告,《竖屏时代音乐内容的破圈路径》。

她终于抬起头,挑了挑眉。接下来的半小时,我们深入讨论了算法推荐机制与内容创新的关系。当我提到“用数据反推创作”时,她眼睛明显亮了一下。

“有意思。”苏瑞合上报告,“大多数经纪公司只会要资源,你是第一个带着解决方案来的。”她递给我一张名片,“下周我们有个内部创作者沙龙,带着你的艺人来吧。”

走出大楼时,我的手心全是汗。这可能是公司转型的关键机会。

回公司路上,我接到林小满的电话:“程诺!你快回来,有个超级离谱的事情!”

办公室里,一位白发老人正拘谨地坐在沙发上,面前放着一个保温桶。林小满兴奋地拉着我:“这是‘美食爷爷’,他在菜市场卖小吃三十年,有十二万粉丝,但不知道怎么变现!”

老人憨厚地笑着打开保温桶:“尝尝我做的驴打滚,孩子们。”

一口下去,绵密的豆沙和恰到好处的糯米香让我瞬间明白了为什么他能吸引这么多粉丝。张奕举着手机给我看老人的账号:@老北京美食记忆,每条视频都是朴实的制作过程,却有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

“爷爷的儿子生病了,需要手术费。”林小满小声说道,“他想找个靠谱公司合作,但大机构都嫌他年纪大……”

我蹲下身与老人平视:“李爷爷,您愿意和我们签约吗?我们帮您接广告,分成比例您七我们三。”

老人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姑娘,别开玩笑,人家都说五五分成……”

“因为您值得更多。”我真诚地说,“您的视频有一种……家的味道。”

签完合同送走老人后,林小满狐疑地看着我:“三成?我们连成本都不够吧?”

“短期看是亏的。”我打开电脑调出数据分析,“但美食类账号生命周期长,粘性高。而且……”我露出狡黠的笑容,“有了这个案例,我们就能申请闪动的‘传统文化扶持计划’,那里面有流量补贴和创作基金。”

张奕恍然大悟:“所以你是用分成换资格!”

“聪明。”我笑着点头,“从今天起,我们正式转型为MCN机构,主打‘真实人设’差异化路线。”我在白板上写下三个方向:林小满的“成长系真实”,张奕的“音乐人成长日记”,美食爷爷的“传统匠人”。

林小满突然举手:“我有个想法。下周不是要去闪动沙龙吗?我们可以把张奕的歌和李爷爷的小吃结合起来,做个‘老味道新唱法’的主题。”

张奕兴奋地跳起来:“对!把传统小吃写进歌词,李爷爷现场制作,我们负责音乐和镜头语言!”

看着两人热火朝天地讨论,我感到一种久违的踏实。或许这家小公司真的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晚上整理文件时,我在抽屉深处发现父亲留下的一张老照片:年轻的他和一位老人站在“星辰动漫工作室”的招牌下。照片背面写着日期:1999年5月。那时父亲还没转型做经纪公司,而是痴迷于一个叫“星尘计划”的动画项目。

我摩挲着照片,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翻开笔记本,我在空白页上写下“虚拟偶像企划”,又迅速合上。现在还不是时候,但这个念头已经生根发芽。

窗外,城市的霓虹次第亮起。我们三个人的影子投在玻璃上,与远处的灯光融为一体,仿佛小小的星辰正努力发出自己的光芒。

上一章 数据不会说慌 破产后我在娱乐圈杀疯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