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机仪式那天,影视基地人头攒动,彩旗飘扬,巨大的《星轨》海报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我站在稍远的人群外围,看着王俊凯作为绝对焦点,从容地应对着媒体如潮的闪光灯和提问,签名、合影、接受采访。
他脸上带着无可挑剔的明星式微笑,游刃有余,仿佛天生就该站在这样的光芒中心。
间隙,他的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精准地捕捉到我。隔着喧嚣和距离,他朝我微微颔首示意,眼神里传递着只有我能读懂的默契。
当仪式结束,人群逐渐散去,他朝着我的方向走了过来。
强大的气场让周围的人下意识地为他让开一条通道。
他停在我面前一步之遥,高大的身影带来无形的压迫感,阳光被他挡在身后,在我身前投下一片阴影。
王俊凯“林编剧。”
他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我耳中,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只有我能察觉的温和暖意。
林晚“王老师。”
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专业,微微仰头看着他。
他伸出手,手掌宽大,指节修长有力:
王俊凯“正式合作,请多指教。”
目光沉静地落在我脸上,带着一种郑重的意味。
我迟疑了一瞬,伸出手。
当指尖触碰到他温热的掌心时,一股细微的电流仿佛瞬间窜过,带着久违的、令人心悸的熟悉感。
他的手心干燥而温暖,带着薄茧,有力地、短暂地握住了我的手。
林晚“不敢当,王老师您才是,请多指教。”
我迅速收回手,指尖残留的温度却异常清晰。
他唇角似乎弯了一下,很浅的弧度,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
王俊凯“剧本很好,”
他忽然说,语气真诚,
王俊凯“特别是情感的处理,很细腻,也很真实。”
他的目光深深地看着我,意有所指。
我的心猛地一跳,下意识地避开了他的视线。
王俊凯“尤其是雨夜那场戏,”
他继续说着,声音低沉平缓,像是在单纯地探讨剧情,目光却像最精准的探针,牢牢锁住我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
王俊凯“男主角的沉默和女主角的决绝……那种被撕裂的痛苦和无声的守护,写得非常……有力量。”
他刻意在“有力量”三个字上放慢了语速。
我的呼吸微微一窒。那场戏……几乎是我们当年分手的翻版。他果然认出来了,他果然都看懂了!脸颊不受控制地开始发烫,我低下头,盯着自己的鞋尖,含糊地应道:
林晚“谢谢王老师肯定,我会继续努力。”
他似乎低低地笑了一声,很轻,轻得像一声叹息。
王俊凯“不用有压力,”
他的语气放得更缓,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像羽毛轻轻拂过紧绷的神经。
王俊凯“我相信你笔下的人物。有什么想法,随时沟通。”
说完,他没有再停留,转身朝着等候的助理方向走去。
片场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运转。
夏日的阳光毒辣,摄影棚内更是闷热异常。
我作为编剧,几乎扎根在片场,随时处理剧本调整、解答演员疑问、和导演沟通细节。
王俊凯的敬业程度令人咋舌。
无论多晚收工,第二天他总能准时出现在化妆间,精神奕奕。
他对角色的钻研近乎苛刻,常常在休息间隙拿着剧本找到我,探讨某一句台词的潜台词,或是某个眼神动作的深层动机。
王俊凯“林编剧,你看这里,”
一天中午,趁着短暂的休息时间,他拿着剧本走到我坐着的监视器棚角落。
他刚拍完一场情绪激烈的奔跑戏,额发被汗水濡湿,几缕贴在光洁的额角,身上的戏服T恤也汗湿了大半,紧贴着结实的胸膛线条。
他自然地拉过一张折叠椅,在我旁边坐下,距离不远不近,他身上淡淡的汗味混合着清爽的须后水气息瞬间笼罩过来。
王俊凯“男主角追上她,拉住她手腕的这个动作,”
他指着剧本上的一行字,眉头微蹙,
王俊凯“剧本写的是‘用力地抓住’。我在想,这个‘用力’,除了物理上的力量,是不是还应该包含一种……孤注一掷的绝望感?就像溺水的人抓住最后一根浮木?所以表演上,手是不是应该不仅仅是用力,还要带着细微的颤抖?那种害怕再次失去的颤抖?”
他的气息拂过我的耳侧,带着运动后的微热,专注的眼神近在咫尺。我的心跳不争气地漏跳了一拍,脸颊隐隐发烫。我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到剧本上,思考着他的问题。
林晚“嗯……你说得对。”
我点点头,努力忽略掉他身上强烈的存在感和那扰人的气息,
林晚“绝望感……是的。但或许,这个颤抖应该是极其细微的,甚至是他自己在极力压抑的。因为他骨子里是骄傲的,他不愿意在她面前完全暴露那种脆弱。所以,颤抖可以有,但可能只体现在指尖,或者手腕绷紧时肌肉瞬间的痉挛?这样可能更符合人物内核。”
他认真地听着,眼睛亮了起来:
王俊凯“对!压抑的脆弱!林编剧,你总是能精准地抓住人物最核心的东西。”
他的赞赏毫不掩饰,灼热的目光落在我脸上,带着一种纯粹的欣赏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温度。
就在这时,一个场务拿着通告单匆匆跑过来:
场务“王老师!林编剧!导演那边催了,下一场准备开拍了!”
王俊凯“好,马上来。”
王俊凯应了一声,站起身。
在离开前,他脚步顿了一下,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从旁边助理手中接过一瓶没开封的冰镇矿泉水,极其自然地塞到我手里。
王俊凯“天气热,多喝水。”
他的语气随意得像是在吩咐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甚至没有多看我一眼,便转身大步流星地朝着拍摄区走去。
我握着那瓶冰凉的水,瓶身凝结的水珠迅速濡湿了我的掌心,丝丝凉意却压不住心头骤然升腾起的、不合时宜的热度。
周围几个工作人员交换着眼神,脸上带着心照不宣的笑意。
类似的情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上演。
他会在拍完淋雨戏后,第一时间让助理把干净的毛巾和热姜茶送到我手上(“林编剧体弱,别感冒了影响工作”);
会在听到我因为剧本细节和导演据理力争、嗓子有点哑时,不动声色地把他专属的、据说很贵的润喉糖放在我桌上;
会在收工后,看到我还在角落里对着电脑屏幕皱眉苦思时,走过来,用剧本轻轻敲一下我的头:“别熬了,灵感不是靠耗时间耗出来的。明天再想。” 语气带着一种熟稔的、不容置疑的关心。
这种看似“工作关怀”实则处处透着越界偏袒的举动,在封闭的剧组环境里,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越来越大。窃窃私语和探究的目光开始在我周围蔓延。
“看见没?凯哥对林编剧真是没得说……”
“嘘!小点声!不过……真的不一样,凯哥什么时候对别的编剧这么上心过?”
“该不会……”
“别瞎猜!人家是工作关系!凯哥敬业,对剧本要求高而已!”
流言蜚语像长了翅膀,不可避免地传到了我耳朵里。
我感到一种莫名的烦躁和压力。
我不想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更不想因为这种捕风捉影的猜测,影响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还算和谐的工作关系。
一天傍晚,拍摄计划临时调整,提前收工。
我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刚走出摄影棚,就看到王俊凯的助理小陈快步朝我走来。
助理“林编剧,凯哥请您去一下他的休息室,有点剧本上的细节想跟您最后确认一下,方便吗?”
小陈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客气。
我心里咯噔一下。又是剧本细节?在这种收工后的私下时间?联想到最近的流言,我下意识地想要拒绝。但对方理由正当,态度无可挑剔,我作为编剧似乎没有拒绝的道理。
林晚“好,我马上过去。”
我暗自吸了口气,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