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酸梅汤与月光
第二天傍晚,林夏提前半小时溜到剧场后门的小巷。老槐树下支着卖酸梅汤的木推车,老板娘正用铜勺搅动着冰镇陶罐里的琥珀色液体。她攥着手机反复查看王九龙发来的定位,手心沁出汗渍。“嘿,在这儿呢!”一个身影突然从树后跃出,王九龙穿着宽松的白色T恤,手里拎着两杯酸梅汤。他头发比平时更蓬松,像是刚洗过,额前的碎发被风撩起时,露出光洁的额头。林夏接过杯子,冰凉的触感瞬间缓解了燥热。酸梅汤甜度恰到好处,她偷瞄他一眼,发现他正盯着自己喝汤的样子,嘴角漾起笑意。“你总在这儿买?”她试图找话题,声音却比平时轻了许多。“嗯,老板娘从小时候就推着车在这了,夏天练完活儿来一杯,透心凉。”他仰头灌下一大口,喉结滚动时,林夏忽然想起后台那些女孩讨论他身材时的窃笑声。两人沿着胡同慢慢踱步,夕阳将影子拉得很长。王九龙讲起学相声的趣事:师父的严厉、搭档的默契、偶尔被观众刨活的窘境。林夏听得入神,偶尔插几句问话,他回答时总带着生动的表情,手指比划着动作,仿佛当场在表演。路过一处斑驳的砖墙时,王九龙突然停步。他伸手拂去墙上的灰尘,露出底下褪色的“德云社”老招牌。“刚入社那会儿,我天天盯着这块牌子看。”他语气里带着感慨,“那时候觉得能站在台上说一段完整的相声,就是天大的梦想。”林夏的心被这句话轻轻撞了一下。她见过他台上光芒四射的模样,却从未想过他也有这样青涩的起点。她掏出手机拍下那块招牌,镜头却不小心将他的侧脸也框了进去。“要合照吗?”她脱口而出,话一出口就后悔了——这会不会太主动?王九龙却爽快地点头,自然地靠近她半步。快门按下时,晚风将他的发梢吹向她的脸颊,林夏闻到淡淡的薄荷洗发水的味道。“照片发我一份?”他晃了晃手机,林夏慌忙点头,手指在屏幕上慌乱地操作。添加好友时,她发现他的昵称是简单的“九龙”,头像是一片空白。“怎么不用剧场或者相声相关的照片?”她好奇地问。“嫌麻烦。”他笑着挠头,“反正熟人一看名字就知道是我。”两人沉默着走了会儿,林夏忽然想起他今晚有演出。她瞥了眼时间,紧张道:“你该去准备了吧?快开场了。”“不急。”王九龙停下脚步,指尖无意识地转着空杯,“其实...今天龄龄临时有事,捧哏的换人了,我得先对一遍活。”“需要帮忙吗?”林夏脱口而出,随即觉得自己或许越界了。他却眼睛一亮:“你会听包袱吗?龄龄总说我节奏有时候太快,你帮忙听听?”心跳猛地加速,林夏点头如捣蒜。他们拐进胡同深处一个安静的茶馆,二楼包厢里,王九龙开始一段《卖布头》的贯口。他语速快如连珠,吐字却清晰有力,林夏边听边记,偶尔在觉得节奏太紧的地方画标记。结束时,王九龙盯着她的笔记,眉头微皱:“这儿确实...可能观众反应跟不上。”他抓起茶杯猛灌一口,喉结再次滚动,林夏慌忙移开目光。“你记这些...是因为喜欢相声?”他忽然问,声音比刚才低沉了几分。“嗯。”林夏坦白道,“小时候爷爷总听相声,后来他走了,我就想自己多学点,也算替他听。”王九龙沉默片刻,突然起身走到窗边。他望着楼下偶尔走过的行人,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温柔:“我爷爷也是老观众,最爱听侯宝林的《醉酒》。他说相声是门苦活儿,但站上台那一刻,所有苦都值了。”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他身上,林夏忽然觉得此刻的他和台上那个张扬的他有些不同——像是褪去了所有光环,只剩下最本真的模样。她鬼使神差地开口:“明天...我能去后台看彩排吗?”“当然。”他转身,笑容在月光里显得格外明亮,“明天给你留个最佳位置。”茶馆的钟敲了九下,王九龙送她回剧场。走到后门时,他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是林夏昨天掉的零食袋里的巧克力。“你掉的,我顺手捡了。”他剥开糖纸递给她,指尖碰到她掌心时,两人都触电般缩了一下。林夏含着糖,甜味在舌尖蔓延。她抬头望他,路灯将他的影子投得很长,而自己正站在那影子的正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