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朝堂之上
京兆府查案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传到了圣上面前。
楚归鸿近日,臣抓获了一名江湖中人名曰上官白鹤,经查此人乃是三年前,江南盗窃案的在逃贼手,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江湖组织夜游神的二当家
南煦:“江南盗窃案,这不是当年老七审理的案子吗?朕还记得当年的案犯皆已伏诛啊”
楚归鸿陛下所言不差,臣怀疑七殿下于当年办案之时动了手脚,如今亦与夜游神有所勾结,臣恳请陛下即刻令臣率千羽军查封七皇子府,清查定罪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一片哗然。高长隐听闻,连忙出列,急切道:“陛下,此事不可贸然定论,苏相,此事你怎么看?”
苏睿渊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验明上官白鹤身份真伪、厘清旧案。江南盗窃案结案已久,若仅凭此人一面之词便翻案,且牵连七殿下,恐难服众。
苏睿渊夜游神行踪隐秘,与上官白鹤关联尚未查实,此刻查封七皇子府,易让朝堂生乱。
苏睿渊表示:我能怎么看?!当然是偏向我女儿啊,查呗一查一个不吱声
南珩陛下,勾结江湖之人的是楚归鸿。上元灯节臣被刺杀,前日大牢劫囚,皆是楚归鸿所为,臣有证据。
说罢,宦官呈上离十六的面具。楚归鸿见状,赶忙解释。
楚归鸿陛下,臣当时只是为了查案,不得已为之。
皇上听得心烦意乱,猛地一拍龙椅扶手:“一个江湖草莽搞得朝堂上乱象至此,依朕看这个上官白鹤必杀无疑,所以啊,不如明日便将这个上官白鹤斩首示众。”
南珩陛下,此案尚未查明,还请陛下三思
高长隐:“殿下宅心仁厚,老臣明白,但上官白鹤不杀,此案将永无公断,殿下为正清白当亲为监斩官,若那贼人死于殿下刀下,楚将军便该为诬告一事受责…”
苏颂唉,我说高相啊,你这废话也太多了,说到底不就是逼七殿下杀了那个上官白鹤吗,高相这样做怕是有私心吧
苏颂陛下,臣已暗中彻查江南盗窃案(实则苏婉卿,宋一梦,宋一汀三人联合夜游神查的,他负责说),此案很好查,想不到楚大人自诩刚正不阿,其实是个道貌岸然,诬良为盗之辈,只会定罪搜捕而不查案
楚归鸿胡说!
南煦:“此话怎讲?”
苏颂陛下请看,这是一封联名请愿书,在这上面签名的有800余人,而他们正是三年前被上官鹤救入的江南百姓,他们恳请京兆府辨清黑白,不要让他们的恩人盟冤枉死
宦官传看文书,殿下朝臣传阅,有人面露不忍。
南煦:“呈上来!”
苏颂三年前江南水患发生的时候三州六城,饿殍千里而朝廷分发的赈灾款迟迟没有到百姓手中,上官白鹤潜入刺史府中才发现赈灾款竟然全部被贪墨,他盗走银两劫富济贫,却遇上了前来查办失窃案案的七殿下
苏颂七殿下那时心系水患,尚不知此案情形便将上官白鹤缉拿归案,眼见劫富济贫的大英雄一夕之间成了案犯,百姓为他请愿,可那刺史却有朝中要员撑腰,就这样上官鹤被压入了江南大牢
苏颂再次甩出证据,令牌 “当啷” 落地。
苏颂这一方令牌,是夜游神昨夜在当年的刺史府中找到的,上面有个“隐”字,当年的江南刺史正是高相门客,所以真正要查的应该是高相你啊
高长隐:“一派胡言!”
殿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唯有檀香余烟袅袅,南煦审视着高长隐,目光如炬。
苏颂还有楚将军为了一己私怨,一直与玄甲军相斗,一直揪着上官鹤,夜游神和七殿下不放,居心何在啊?
楚归鸿……
楚归鸿苏将军说令牌是夜游神找的,你又与他们什么关系?
苏颂不好意思,就在几天前夜游神被我收编了(挂名而已),现在是我定国军的分支,怎么,楚将军你有意见?
楚归鸿苏将军好手段… 只是夜游神本是江湖匪类,收编军中,恐坏了军纪!
苏颂这就不劳烦楚将军用费心了,夜游神虽是江湖草莽,但是他们行侠仗义,愿为朝廷效力。
南珩陛下,苏将军收编夜游神,实乃为朝廷纳可用之力。且夜游神熟知江湖脉络,若为定国军助力,往后剿匪平乱,事半功倍。
南煦:“朕知道了,老七,高长隐之事交由你办,先将二人收押,待查清后朕亲自定夺,退朝。”
殿门合上时,南珩垂眸藏起复杂神色—— 舅父高长隐作恶,可少时也曾护他温暖;如今要亲手查惩,忠孝两难,心底翻涌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