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星尘警报
公元2749年,地球轨道空间站“守望者”的警报系统在凌晨三点十七分尖锐地响起。林夏被惊醒时,额头的神经接口还残留着星图推演的蓝光残影。她猛地坐起身,全息屏幕已经自动弹出,上面跳动着刺眼的红色警告:“未知星尘群高速接近,预计72小时后抵达地球同步轨道。”
“又是太空垃圾带偏移?”林夏揉着太阳穴,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作为空间站的星轨分析师,她对这类警报早已习以为常。但当她放大星尘群的光谱分析图时,呼吸突然停滞——那些星尘的能量频率呈现出完美的正弦波,这绝不是自然形成的太空尘埃,更像是某种……有规律的信号。
“林夏,到主控室来一趟。”通讯器里传来舰长张锐的声音,带着罕见的凝重,“这次的情况不太对劲。”
主控室的气氛压抑得像暴风雨前的海面。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星尘群正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穿越柯伊伯带,尾部拖出的蓝色光带在黑色宇宙中格外醒目。首席科学家李教授指着光带的频谱分析:“看这里,这些星尘在释放同步脉冲,频率和我们三年前收到的‘仙女座信号’完全一致。”
三年前的仙女座信号曾在全球掀起轩然大波。那是一段由12种基础元素符号组成的编码,翻译后只有一句话:“星辰将落,余烬可燃。”当时主流观点认为这只是自然天体活动的巧合,但现在看来,那分明是某种预警。
“它们在减速。”林夏突然发现星尘群的速度正在降低,“而且轨迹在修正,目标不是地球,是‘方舟’空间站!”
“方舟”是人类在月球背面建立的种子库空间站,储存着地球所有已知物种的基因样本,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最后备份”。如果星尘群的目标真是那里……
张锐的拳头重重砸在控制台:“立刻向地球联盟发送紧急通讯,请求派遣‘星尘猎手’舰队支援。另外,林夏,你负责推演星尘群的精确着陆点,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林夏回到自己的工作站,神经接口与星图系统深度连接。无数数据流在她眼前飞速闪过,星尘群的每一粒尘埃都在她的视网膜上留下轨迹。当她将所有参数输入模型时,屏幕突然跳出一行诡异的文字,不是任何已知的人类语言,却奇异地在她脑海中自动翻译出来:
“找到持有星核的人,否则,你们将与星辰同寂。”
“星尘猎手”舰队抵达“守望者”空间站时,距离星尘群预计抵达时间还有48小时。舰队指挥官是个名叫陆沉的年轻少校,他穿着银灰色的动力装甲,头盔摘下时,露出双比星空更深邃的眼睛,左眼角有颗细小的朱砂痣,像粒凝固的血珠。
“林夏分析师?”陆沉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金属的冷感,“我需要你跟我们一起去‘方舟’,你的星轨推演能力对这次任务至关重要。”
林夏愣住了:“可是我的权限……”
“联盟已经临时授予你最高权限。”陆沉打断她,语气不容置疑,“另外,带上你的神经接口适配器,我们需要实时共享数据。”
登上“猎鹰号”战舰的那一刻,林夏的神经接口突然剧烈刺痛。她看到陆沉的动力装甲肩部有块不规则的金属板,上面刻着和星尘群相同的脉冲纹路。当她的目光扫过那块金属板时,陆沉突然转头,眼神锐利如刀:“有问题?”
“没、没有。”林夏慌忙移开视线,心脏却在狂跳。那块金属板的纹路,和她小时候戴过的一块项链完全一致。那是父亲留给她的遗物,据说是在新墨西哥州的陨石坑里捡到的,三年前突然失踪,没想到会出现在这里。
战舰穿越月球环带时,林夏正在推演星尘群的三维模型。陆沉走进指挥舱,手里拿着杯热咖啡:“休息一下吧,连续工作16小时对神经接口损伤很大。”
林夏接过咖啡,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套,一股微弱的电流顺着指尖窜上来。她的视网膜上突然闪过一段破碎的画面:红色的星球在爆炸中解体,无数银色的飞船拖着光尾逃离,其中一艘的驾驶舱里,坐着个和陆沉长得极像的男人。
“你看到了?”陆沉的声音突然低沉下来,他摘下手套,露出左手手腕上的星图纹身,“这是‘星核守护者’的标记,我的家族世代相传。三年前的仙女座信号,其实是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
林夏的大脑一片空白:“星核守护者?你们是谁?”
“我们是‘天琴座α星’的遗民。”陆沉的目光投向舷窗外的星尘群,“三千年前,我们的母星被‘噬星者’毁灭,幸存者带着星核碎片流亡宇宙。星核是我们母星的核心能量源,也是噬星者的目标。三年前他们发现了我们的踪迹,那场信号是想警告地球——噬星者会循着星核的气息找来,而地球,是我们最后的避难所。”
林夏突然想起父亲的项链:“那块金属板,是不是星核碎片?”
陆沉点头:“是,而且是最重要的‘导航碎片’。有了它,我们才能在宇宙中定位星核的其他碎片。但现在,噬星者用星尘伪装成求救信号,其实是想引我们主动交出碎片。”
就在这时,警报突然响起。星尘群突然加速,原本松散的结构开始凝聚,形成一张巨大的能量网,正朝着“方舟”空间站罩去。
“他们开始行动了!”陆沉猛地站起身,“林夏,你必须帮我把导航碎片送到‘方舟’的核心舱,那里有能激活星核防御系统的装置。只有星核完全激活,才能抵挡噬星者的攻击。”
林夏握紧父亲留下的神经接口适配器——那其实是个微型星核探测器,父亲临终前说过,当星辰落尽时,它会指引找到“能看见星星的人”。现在她终于明白,那个人就是陆沉。
“我跟你一起去。”林夏的眼神变得坚定,“我父亲是天文物理学家,他毕生都在研究星核碎片,他的笔记里一定有激活星核的方法。”
“猎鹰号”突破星尘网的瞬间,林夏感觉像是穿过了某种活物的黏膜。星尘在战舰外壳上蠕动,留下灼烧般的痕迹。陆沉操控着战舰在密集的星尘中穿梭,动力装甲的辅助系统让他的反应速度比常人快三倍。
“还有十分钟抵达‘方舟’。”陆沉的额头渗出冷汗,“星尘开始释放神经毒素,别摘下头盔。”
林夏的神经接口突然接入一段外部信号,是“方舟”空间站发来的紧急通讯。画面里,首席研究员正对着镜头嘶吼:“它们不是星尘!是噬星者的孢子!它们在吞噬基因库的能量!快……”
通讯突然中断,画面定格在研究员被银色菌丝包裹的瞬间。林夏的胃一阵翻涌:“噬星者到底是什么?”
“是硅基生命体,以星球能量和有机生命为食。”陆沉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它们能模拟任何信号,甚至读取生物的记忆。三千年前,它们就是这样伪装成贸易飞船,毁掉了我们的母星。”
战舰猛地震颤,一枚星尘孢子穿透了护盾,落在林夏的控制台前。孢子迅速膨胀,化作一面镜子,镜中映出林夏的脸,但那张脸的眼睛里没有瞳孔,只有旋转的星云。
“交出星核碎片,我们可以让你成为新的星主。”镜中的“林夏”开口说话,声音却和陆沉的母亲一模一样——那是林夏在陆沉的记忆碎片里见过的女人。
“别信它!”陆沉的能量枪击中镜子,孢子发出刺耳的尖叫,化作银色液体流淌在地,“它能读取你的记忆,用最渴望的事物诱惑你!”
林夏的心跳得飞快。镜中女人的样子,确实是她从小到大的遗憾——母亲在她五岁时因太空辐射去世,她甚至记不清母亲的声音。但当她看到陆沉坚定的眼神时,突然清醒过来:“我父亲说过,真正的力量不是占有,是守护。”
她启动神经接口的最高权限,将星尘群的频谱分析发送给所有“星尘猎手”战舰:“这些孢子的弱点是高频声波!用战舰的引力波发生器,频率调到440赫兹,那是天琴座α星的基准频率!”
陆沉眼中闪过惊讶,随即露出笑容:“你怎么知道?”
“父亲的笔记里写着。”林夏的指尖在控制台上飞舞,“他毕生研究天琴座α星,其实早就发现了你们的存在。他留下的项链,其实是台微型声波发生器。”
当“猎鹰号”的引力波发生器启动时,星尘群突然剧烈震颤。银色的孢子在声波中纷纷破裂,露出里面黑色的核心——那才是噬星者的本体,像无数只蠕动的虫子。
“就是现在!”陆沉将导航碎片插入控制台,“方舟的防御系统需要你的神经接口认证,只有同时拥有地球人类和星核守护者的基因,才能激活!”
林夏将神经接口贴在控制台的认证区,一股暖流顺着接口涌入大脑。她看到了三千年前的景象:天琴座α星的居民在星核前祈祷,父亲在实验室里研究星核碎片,陆沉的祖父将导航碎片藏在陨石中送往地球……原来,人类和天琴座遗民的命运,早就被星辰的轨迹连接在一起。
“星核共鸣成功!”控制台发出绿色的光芒,一道金色的能量屏障从“方舟”空间站升起,将噬星者的本体困在其中。那些黑色的虫子在能量屏障中挣扎,最终化作点点星光,消散在宇宙中。
当一切尘埃落定时,林夏和陆沉站在“方舟”的观测台上,看着星尘群化作璀璨的星云,环绕在月球轨道上。地球联盟的通讯传来,全球人类都在欢呼——他们刚刚见证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星际防御战。
“噬星者虽然被击退,但它们的母舰可能还在太阳系外围。”陆沉的目光深邃,“我们需要找到所有星核碎片,重新组装星核,才能形成永久的防御屏障。”
林夏从口袋里掏出父亲留下的笔记本,最后一页画着张星图,上面标注着七个红色的圆点:“父亲早就找到了所有碎片的位置,其中最大的一块,藏在火星的奥林帕斯山底下。”
陆沉接过笔记本,当他看到星图旁的批注时,突然愣住了。那是林夏父亲的字迹:“献给我的老朋友,星核守护者的后裔。当星辰落尽时,让地球成为新的家园。”
“原来他早就知道我会来。”陆沉的声音有些哽咽,“我祖父临终前说过,会有个‘能看见星星的人’帮我们重建家园,那个人就是你。”
林夏笑着看向舷窗外的地球,蓝色的星球在星云中格外美丽:“不是我,是我们。父亲说,宇宙中最珍贵的不是星核,是不同文明相遇时的善意。”
三个月后,地球联盟正式宣布与天琴座遗民建立星际同盟。林夏和陆沉带领联合科考队,在火星的奥林帕斯山找到了最大的星核碎片。当所有碎片组装完成时,星核发出温暖的光芒,在太阳系周围形成了新的行星环——那是道由星光组成的桥梁,连接着地球和月球背面的新家园。
在星核的光芒中,林夏的神经接口突然接收到一段新的信号。那是来自仙女座星系的问候,用的是人类和天琴座的混合语言:“星辰未落,新篇已启。”
陆沉握住她的手,两人的神经接口在星核的光芒中同步闪烁:“看,星星都落在你的眼睛里了。”
林夏抬头,星核的光芒映在她的瞳孔里,像装下了整片宇宙。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当不同的星辰在同一片天空相遇,当不同的文明在同一片土地共生,那些落尽的星辰,终将在新的家园里,重新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