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废后诏书已拟好,请陛下签字
本书标签: 古代 

第 13 章:血染的虎符

废后诏书已拟好,请陛下签字

风雪卷着碎冰碴子抽打在校场的帅旗上,发出猎猎声响。萧彻走进校场时,天边刚泛起一层鱼肚白,火把的光在雪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晕,照得沈家军玄色铁甲上霜花闪闪发亮。数千士兵排成严整阵列,如同一堵冰铸的墙,将整个校场围得密不透风。

他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往前走,每一步都陷得很深。龙袍早已被风吹透,寒气顺着衣领往里钻,可他却感觉不到冷。掌心被虎符硌出的伤口还在渗血,将明黄的绫缎染出点点暗红,在火把映照下格外刺眼。

"陛下御驾亲征,末将等惶恐。"副将周猛跨前一步,单膝跪地,声音在空荡的校场里有些发飘。可他身后的士兵们却纹丝不动,黑压压的枪尖对着同一个方向,那不是山呼万岁该有的阵仗。

萧彻没理会周猛的行礼,径直走到军队前列。最前排的士兵们下意识握紧了长枪,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他认得其中几个,当年沈清辞带着他们在校场操练时,他还站在观礼台上笑话过沈家军的军容。

"把虎符接了。"萧彻将染血的虎符递过去,声音沙哑得厉害。寒风卷着雪沫子扑在他脸上,像小刀子割似的疼。

周猛抬头看了看他,又飞快低下头去,双手始终贴在膝头没敢动:"陛下,北疆军务有末将等人足矣..."

"让你接你就接!"萧彻猛地提高了声音,虎符重重砸在周猛甲胄上,发出当啷一声脆响。血沫子溅在周猛脸颊,老人浑身一颤,终于还是没敢伸手去接。

阵列里传来一阵骚动,站在前排的老兵们开始交头接耳。萧彻认出那个满脸风霜的老卒,是沈家军的百夫长赵石头,当年他还跟着沈将军南征北战的时候,这个人就在了。

"陛下,"赵石头往前挪了半步,声音因为愤怒而颤抖,"这虎符,我们沈家军接不起。"

萧彻的目光扫过士兵们冻得发紫的脸颊,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憋着一股子火气。他知道这火是冲着谁来的,毕竟是他亲手把沈家满门送上断头台,连个全尸都没给留下。

"接不起?"萧彻冷笑一声,弯腰捡起地上的虎符,举到火把底下,"你们看清楚了,这虎符上沾的是谁的血?"

士兵们的目光齐刷刷落在虎符上,那暗红的血迹在火光里泛着诡异的光。人群里有人发出抽气声,当年沈将军被押赴刑场的时候,鲜血也是这么红得刺眼。

"沈家人的血还没干呢!"赵石头突然拔高了音量,震得萧彻耳膜嗡嗡作响,"老将军战死沙场,大小姐..."老人说到这儿猛地顿住,眼眶瞬间红透,"沈家满门忠烈,换回来的就是满门抄斩吗?"

"说得好!"周围的士兵们跟着喊起来,枪杆顿地的声音震得雪地直颤,"我们不接!凭什么替害我沈家的狗皇帝卖命!"

骂声像冰雹似的砸过来,萧彻却站得笔直。他知道这些话骂的是自己,可比起沈家冤死的亡魂,这些谩骂又算得了什么?当年他偏听偏信,把沈清辞亲手送进冷宫的时候,她大概也是这么心寒吧。

"都给我闭嘴!"萧彻突然拔刀出鞘,寒光一闪,刀刃已经架在了自己脖子上。这下连骂声都停了,所有人都怔怔地看着他,满脸错愕。

"今日朕以血还血。"萧彻的声音在寂静的校场里格外清晰,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若诸位不肯领兵出征,朕便在此自刎谢罪!"

"陛下不可!"周猛惊得猛地站起来,膝盖撞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可他还没往前冲,就被两个年轻士兵死死按住,动弹不得。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人群后排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瘦小的身影奋力往前挤,身上的甲胄明显不合身,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萧彻认出那是沈家军的新兵蛋子,好像叫小路子,去年冬天才入伍的。

"都住手!"小路子终于挤到前排,扑通一声跪在雪地里,膝盖陷进深深的积雪里。他掀起自己的左臂甲胄,露出胳膊上一道狰狞的疤痕,那伤口从手肘一直延伸到手腕,像条扭曲的蜈蚣。

"这伤是大小姐给我挡的!"小路子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响亮,"去年冬天北狄突袭,是大小姐背着我跑了三里地!她自己手臂中了三箭,却把唯一的伤药给了我!"

人群里泛起一阵唏嘘,不少老兵低下头抹眼泪。萧彻握着刀柄的手微微颤抖,他从来不知道沈清辞做过这些事。在他印象里,她永远是那个桀骜不驯的将门小姐,一言不合就拔剑相向。

"大小姐常说,军人当以国事为重。"小路子哽咽着继续说道,"如今北疆告急,难道我们要让蛮族踏破国门吗?难道要让大小姐的心血白费吗?"

这番话像一块大石头投进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士兵们开始交头接耳,看向萧彻的眼神慢慢变了。萧彻缓缓放下刀,刀刃上还沾着刚才划破皮肤留下的血珠,滴落在雪地里,开出一朵朵刺目的红梅。

"小路子说得对。"萧彻突然伸手抓住头上的紫金冠,猛地往下一扯。珍珠串成的冕旒散落在雪地里,滚得到处都是。他披着一头花白的头发站在那里,原本威严的帝王此刻竟像个落魄的孤魂。

"朕知道,朕对不起沈家,对不起诸位。"萧彻的声音有些颤抖,却异常坚定,"今日朕自请为先锋,与诸位一同出征。若不能击退蛮夷,朕便战死沙场,魂魄永世镇守北疆!"

说完这话,他猛地单膝跪地,玄色龙袍沾满雪沫,狼狈得不像个皇帝。校场里静得只能听见风声,几千号人的呼吸声仿佛都凝固了。

过了好一会儿,赵石头突然扔掉手里的长枪,扑通一声跪在雪地里:"末将愿随陛下出征!"

像是有人按下了开关,"哗啦"一声,数千士兵同时单膝跪地,甲胄碰撞声震耳欲聋:"吾等愿随陛下出征!"

萧彻望着满地跪着的士兵,眼眶突然有些发热。他知道这不是原谅,只是为了家国大义的暂时放下。可即便是这样,也足够了。只要能守好北疆,只要能告慰沈家在天之灵,他这条命又算得了什么?

就在这时,西墙拐角处,一个黑影飞快闪过。那人裹着黑色斗篷,只露出一双眼睛,死死盯着校场上的动静。待看到士兵们齐唰唰跪地的场景时,那双眼眸里闪过一丝不甘和狠戾。

"废物。"黑影低声骂了一句,转身消失在小巷深处。雪地上只留下一串浅浅的脚印,很快又被新落下的雪花覆盖,仿佛从未有人来过。

城南的一处宅院,暖炉里银丝炭烧得正旺,将整个房间烘得暖意融融。紫衣人站在窗前,手里捏着一枚上好的暖玉,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陛下要御驾亲征?"紫衣人声音很轻,却带着说不出的寒意。窗外的阳光照在他脸上,映出一双细长的眼睛,眼角微微上挑,带着几分阴鸷。

跪在地上的黑衣人趴在那里,连头都不敢抬:"是...沈家军已经被收服了。"

"砰!"的一声,暖玉在紫衣人掌心碎成数块,晶莹的玉屑从指缝间滑落,如同散落的星辰。可他仿佛感觉不到疼痛,任由尖锐的玉片划破皮肤,鲜血顺着指缝往下滴。

"沈家军..."紫衣人低声重复着这三个字,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容,"既然他们急着送死,那就成全他们。"

他转身走到书案前,拿起一支狼毫笔,在宣纸上飞快写着什么。墨迹在雪白的宣纸上晕开,勾画出一个又一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画着一个鲜红的叉。写到最后一个名字时,笔尖突然顿住了。

萧彻...紫衣人盯着这两个字看了许久,突然将狼毫笔重重掷在地上。墨汁溅在明黄的地毯上,晕开一大片污渍,像是谁不小心打翻了砚台。

"传我的令。"紫衣人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得可怕,"让北疆的人...做点什么。"

黑衣人恭敬地磕了个头,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房间里只剩下紫衣人一个,他站在窗前,看着庭院里凋零的梅花,眼神幽深难测。

北疆的风雪,怕是要更紧了。

校场上,萧彻正亲手将虎符交到周猛手里。老人的手还在发抖,接过虎符的那一刻,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砸在冰冷的金属上,溅起细微的水花。

"陛下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周猛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坚定。他转身面向士兵们,将虎符高高举起:"沈家军听令!三日之后,开拔北疆!"

"万岁!万岁!万万岁!"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士兵们高举长枪,枪尖在朝阳下闪着寒光。萧彻站在人群中央,望着这些曾经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的将士,突然觉得鼻子有些发酸。

也许...一切都还来得及。

就在这时,秦风突然急匆匆地跑过来,脸色苍白得吓人:"陛下,宫里出事了!"

萧彻心里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他一把抓住秦风的胳膊,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出什么事了?"

秦风喘着粗气,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淑妃娘娘...淑妃娘娘她..."

淑妃柳如烟...萧彻的心猛地沉了下去。他几乎忘了还有这么个人存在,那个曾经让他痴迷不已,甚至不惜伤害沈清辞也要护着的女人。

她又怎么了?

淑妃她吞金自尽了。

秦风这句话像淬了冰的铁锥,狠狠扎进萧彻心口。他踉跄着后退半步,后腰重重撞在枪杆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校场上的欢呼还没散尽,那些激昂的"万岁"声此刻听来格外讽刺。

"不可能。"萧彻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指尖冰凉得吓人,"她昨天还好好的..."

"是真的。"秦风拼命摇头,脸上沾着半干的泪痕,"今早侍疾的小太监发现的,金镯子都碎在喉咙里..."

玄甲士兵们渐渐安静下来,数千道目光齐刷刷落在皇帝身上,带着各种复杂的情绪。萧彻突然想起柳如烟最后一次见他的模样——她穿着藕荷色宫装跪在雪地里,鬓边斜插着支赤金点翠步摇,抓住他龙袍下摆的手指冻得发紫。

"陛下若执意要去北疆,臣妾便死在养心殿前。"她当时是这么说的,声音轻飘飘的像雪花,"臣妾不怕死,只怕看不见陛下凯旋。"

那时他满心都是沈家军和北疆战事,不耐烦地甩开她的手:"你若敢死,朕便让柳氏一族给你陪葬。"

金镯子...萧彻眼前突然浮现出柳如烟腕间那对满绿翡翠镯,是他登基那年亲手赏的。她总说太贵重不敢戴,平日里最常戴的,是支成色普通的赤金镯子,据说是她及笄时母亲给的旧物。

"传旨,"萧彻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以贵妃之礼葬了吧。"

秦风猛地抬头:"陛下,淑妃娘娘生前..."

"按贵妃礼。"萧彻打断他,目光转向周猛手中那枚染血的虎符,"北疆战事要紧,后宫之事不必再报。"

"可..."秦风还想说什么,却被萧彻冰冷的眼神堵了回去。皇帝转身走向校场中央的点将台,玄色龙袍在风雪中展开,像只折翼的乌鸦。士兵们重新握紧长枪,枪尖映着初升的朝阳,寒光刺得人睁不开眼。

周猛望着皇帝孤寂的背影,突然低声叹了口气:"秦风,你先回宫处理后事,记得...善待淑妃娘娘的家人。"

秦风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俯身行礼:"末将领命。"他转身跑出校场时,听见身后传来萧彻冰冷的声音,正在部署出征的各项事宜,仿佛刚才那个失态的男人只是众人的幻觉。

三日后,北疆。

漫天飞雪将天地染成一片苍茫,北风卷着雪沫子抽打在城墙上,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沈逸之裹紧身上的旧棉袄,踮起脚尖往关外望去。灰茫茫的天地尽头,隐约能看见几个黑点在移动,像几粒被风吹动的黑芝麻。

"来了来了!"旁边的小兵突然喊起来,兴奋地拍打着城墙,"是援军!是我们的援军!"

沈逸之眯起眼睛仔细看去,那些黑点越来越近,渐渐能看清玄色的旗号和闪亮的甲胄。他数着领头的那面旗——不是沈家军的狼头旗,而是绣着明黄龙纹的天子仪仗。

心脏突然狂跳起来,沈逸之死死抓住墙垛,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三年了,他隐姓埋名在北疆戍边,原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见到那个男人。

"陛下御驾亲征?"旁边的老兵喃喃自语,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朝廷是没人了吗?"

沈逸之没说话,只是握紧了腰间的横刀。刀柄上的防滑纹路磨得掌心生疼,那是当年姐姐亲手为他缠的。他想起刑场上那冲天的火光,想起父亲被斩首时喷溅的鲜血,想起姐姐被押入冷宫前决绝的眼神。

马蹄声越来越近,甲胄相撞的铿锵声响成一片。沈逸之看见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翻身下马,玄色龙袍上落满了雪花,鬓角的白发在风雪中格外刺眼。萧彻抬头望向城楼,目光扫过城墙上的士兵,最终停留在沈逸之脸上。

四目相对的瞬间,沈逸之感觉血液都冻僵了。他看见萧彻的瞳孔骤然收缩,握着缰绳的手指猛地收紧,指节泛白。

"放箭!"沈逸之突然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喊,沙哑得不像他自己,"射杀来犯之敌!"

身边的士兵们愣住了,面面相觑不敢动弹。周猛急忙策马赶到城下,仰头大喊:"沈将军!是自己人!陛下御驾亲征来了!"

沈将军...这个称呼像针一样扎进沈逸之心里。他猛地拔出横刀,刀锋直指城下的萧彻:"我沈家没有降敌叛国的将军!只有战死沙场的魂!"

萧彻定定地望着城楼上的年轻人,握着刀柄的手微微颤抖。沈逸之的眉眼像极了沈清辞,尤其是那双眼睛,倔强中带着不屈,像极了当年那个敢在校场与他拔剑相向的将门小姐。

"开门。"萧彻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朕知道你恨朕。但北狄大军三日后便到,若此时自相残杀,才是真的让沈家蒙羞。"

沈逸之冷笑一声,刀锋在阳光下闪着寒光:"陛下也知道沈家会蒙羞?当年您将沈家满门抄斩的时候,怎么没想过会蒙羞?"

城楼下的士兵们开始骚动,周猛急得满头大汗,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劝解。风雪越来越大,萧彻站在雪地里,单薄的身影仿佛随时会被狂风吹走。

"若你心里有气,"萧彻突然解下腰间佩剑,扔到沈逸之面前的城垛上,剑柄朝上,"待击退外敌,朕任凭你处置。"

长剑插在积雪里,剑鞘上的宝石在风雪中闪着幽光。沈逸之望着那柄剑,又看看城下那个低着头的男人,突然想起小时候姐姐教他练剑的场景。

"阿逸记住,剑是用来保家卫国的,不是用来报私仇的。"姐姐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带着她一贯的温柔,"若有朝一日国难当头,你要放下个人恩怨,守护这万里河山。"

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沈逸之猛地闭上眼睛。再睁开时,眼底的怒火已经被决绝取代。他弯腰捡起那柄剑,牢牢握在手中。

"开门!"沈逸之转身对着身后的士兵喊道,声音因为用力而颤抖,"迎接援军入城!"

城门缓缓打开,发出吱呀的声响。萧彻抬起头,望着城楼上那个紧握长剑的年轻人,突然觉得鼻子有些发酸。沈清辞,你看到了吗?你的弟弟,像你一样勇敢。

就在这时,沈逸之突然将长剑架到自己脖子上,剑尖划破皮肤,渗出点点鲜血:"萧彻,我告诉你!我开门不是为了你,是为了北疆的百姓,为了沈家世代守护的国门!他日若让我查出当年真相另有隐情..."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震天的号角声,凄厉得像是死神的召唤。沈逸之和萧彻同时望向关外,只见地平线上突然涌起一片黑压压的乌云,正以极快的速度向这边移动。

北狄大军,来了。

城墙上下的将士们瞬间紧张起来,兵器碰撞声响成一片。沈逸之扔掉长剑,转身冲向城楼内侧:"全军戒备!备好滚石擂木!弓箭手就位!"

萧彻看着他忙碌的背影,缓缓握紧了腰间的另一柄剑。冰冷的剑柄传来熟悉的触感,让他想起多年前那个雪夜,他第一次跟着沈将军上战场的情景。

"陛下,"周猛策马来到他身边,神色凝重,"北狄来得比预想中早,恐怕..."

"恐怕有人泄露了军情。"萧彻打断他,目光如炬望向南方,"秦风那边可有消息?"

周猛摇摇头:"自从那日传淑妃娘娘死讯后,就再没收到京城的消息。"

萧彻的心猛地沉了下去。柳如烟的死,北狄的突然袭击,京城的失联...这一切太巧合了,巧合得像是有人精心布下的局。

"陛下小心!"旁边的亲兵突然大喊一声,猛地将萧彻从马背上扑下来。两人重重摔在雪地里,激起一片雪沫。紧接着,一支羽箭擦着萧彻的耳边飞过,深深钉进身后的城门里,箭尾还在微微颤动。

沈逸之站在城楼上,握着弓的手还在微微颤抖。他望着雪地里那个狼狈的身影,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刚才那一箭,他本来是瞄准萧彻心口的。

上一章 第 14 章:北境烽烟遇故人 废后诏书已拟好,请陛下签字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 12 章:太庙泣血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