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和萧策的马车驶出侯府大门时,车轮碾过门前的石板路,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在清晨的安静里格外清晰。李氏扶着门框,望着马车消失的方向,眼圈通红,手指紧紧攥着衣角,指节都泛了白。
孙明悠走上前,轻轻扶住李氏的胳膊:“母亲,咱们回屋等吧,父亲和萧世子会把二妹妹平安带回来的。”
李氏叹了口气,点了点头,跟着孙明悠往正屋走。刚进院子,就见管家领着两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婆子匆匆过来,手里还提着两个食盒。“夫人,大小姐,这是锦绣坊柳坊主让人送来的,说是给大小姐补身子的,还说若是府里有需要,锦绣坊那边随时能搭把手。”
孙明悠接过食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盅温热的银耳莲子羹,还有几样她爱吃的点心。她心里一暖,柳表舅母倒是细心,想必是听说了府里的事,特意送来的。“替我谢过表舅母,说我一切都好,让她放心。”
管家应下退了出去,李氏看着食盒,轻声道:“还是你表舅母贴心,这时候还想着你。”说着,又忍不住叹气,“就是不知道你父亲和玥儿怎么样了,云溪寺那边会不会有危险。”
“母亲别多想,萧世子是镇北侯的儿子,身边定有得力的人手,父亲也不是没见过场面的人,他们定会有办法的。”孙明悠一边安慰李氏,一边让青禾把银耳羹盛出来,“母亲也喝些吧,垫垫肚子,等会儿还要等消息呢。”
李氏接过碗,却没什么胃口,只喝了两口就放下了。孙明悠自己也没吃多少,心里一直惦记着云溪寺的事,坐立难安。她走到窗边,望着院外的方向,护卫们还在府里来回巡逻,脚步轻快却不杂乱,可她总觉得这安静的氛围下,藏着说不出的紧张。
没过多久,锦书匆匆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夫人,大小姐,宫里来人了,说是皇后娘娘让给大小姐的信。”
孙明悠愣了愣,皇后娘娘怎么会突然给她写信?她接过信,拆开一看,信上的字迹娟秀,是皇后的亲笔:“前日见你绣艺出众,宫中近日需绣一批寿屏,为太后生辰做准备,盼你三日后入宫,与绣坊宫人一同商议样式。”
李氏凑过来看了信,皱起眉:“这时候让你入宫,会不会有什么蹊跷?府里正乱着,玥儿还没回来,你要是入宫了,我更不放心了。”
孙明悠也有些犹豫,可皇后的旨意不能违抗。她想了想,对李氏道:“母亲放心,入宫只是商议绣品样式,不会有危险的。三日后若是二妹妹还没回来,我再想办法跟皇后娘娘请罪,晚些入宫便是。”
李氏点了点头,没再多说,只是心里的担忧又多了几分。
两人正说着,就见青禾从外面跑进来,神色比之前轻快了些:“小姐,夫人,刚才去厨房取水,听见护卫们说,城外云溪寺那边好像没什么动静,也没听见打斗声,说不定二小姐没受委屈呢。”
孙明悠心里松了口气,没打斗声至少说明暂时没危险。她刚想说话,就见一个护卫快步走进院来,躬身行礼:“大小姐,府门外有位姓苏的绣娘求见,说是锦绣坊柳坊主派来的,说有要事跟大小姐说。”
“苏绣娘?”孙明悠愣了愣,锦绣坊确实有个姓苏的绣娘,手艺极好,之前她去锦绣坊时,苏绣娘还教过她几招针法。“让她进来吧,带到东厢房说话。”
护卫应下出去了,孙明悠对李氏道:“母亲,我去见见苏绣娘,说不定她带来了表舅母的消息。”
李氏点了点头,孙明悠便带着青禾往东厢房走。刚到门口,就见一个穿着青布衣裙的中年妇人站在那里,正是苏绣娘。苏绣娘见了她,连忙躬身行礼:“见过大小姐。”
“苏绣娘不必多礼,坐吧。”孙明悠让青禾给苏绣娘倒了杯茶,“表舅母让你来,可是有什么事?”
苏绣娘喝了口茶,压低声音道:“大小姐,柳坊主让我来,是想跟您说件事。今日一早,有个陌生男子去锦绣坊,说是想订一批绣品,指定要绣北狄的图腾。柳坊主觉得奇怪,北狄跟咱们一向不和,怎么会有人订北狄图腾的绣品?就多问了几句,那男子神色慌张,没说几句就走了,柳坊主让我来跟您说,让您多留意,说不定跟府里的事有关。”
孙明悠心里一惊,北狄图腾?难道是北狄使臣在京城的人?她连忙问道:“那男子长什么样?有没有留下什么线索?”
“那男子穿着灰布衣裳,脸上蒙着面纱,看不清样貌,只知道个子很高,说话带着点北狄口音。”苏绣娘回忆道,“没留下什么线索,就是订绣品的时候,用了一枚银色的令牌,令牌上刻着一只狼,跟北狄的图腾一样。”
孙明悠点了点头,心里有了些头绪。看来北狄的人确实在京城活动,而且跟太子有牵扯,说不定那男子就是太子派去跟北狄使臣联络的人。“多谢苏绣娘告知,我知道了。你回去跟表舅母说,让她也多加小心,别跟那男子再接触,免得惹祸上身。”
苏绣娘应下,又说了些锦绣坊的事,便起身告辞了。孙明悠送苏绣娘出了府,回到东厢房,心里的担忧更重了。北狄的人在京城活动,太子又私通北狄,二妹妹还被绑在云溪寺,这几件事搅在一起,不知道会生出什么乱子。
她刚想回正屋跟李氏说苏绣娘带来的消息,就见一个丫鬟匆匆跑过来,神色慌张:“大小姐,不好了,二小姐的丫鬟翠儿在院子里哭,说二小姐出门前给她留了张纸条,说要去云溪寺找一样东西,给太子殿下送过去,好让太子殿下喜欢她。”
孙明悠心里一沉,孙明玥怎么会知道要给太子送东西?肯定是有人故意引诱她!她快步走到孙明玥的院子,就见一个穿着粉色衣裙的丫鬟蹲在地上哭,手里拿着一张纸条。孙明悠走过去,接过纸条一看,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是孙明玥的亲笔:“翠儿,我去云溪寺找一样好东西,给太子殿下送去,太子殿下肯定会喜欢我,到时候我就是太子妃了,你别告诉父亲母亲。”
李氏也赶了过来,看了纸条,气得浑身发抖:“这孩子,真是被猪油蒙了心!太子殿下是什么人,岂是她能攀附的?还跑去云溪寺,要是出了什么事,我怎么跟你父亲交代啊!”
孙明悠扶住李氏,轻声道:“母亲别生气,现在生气也没用。二妹妹肯定是被人骗了,以为找到东西就能得到太子的喜欢,咱们现在只能等父亲和萧世子的消息,希望他们能尽快找到二妹妹。”
李氏叹了口气,点了点头,被锦书扶着回了正屋。孙明悠看着纸条,心里暗暗想,引诱孙明玥去云溪寺的人,肯定是太子的人,知道孙明玥心性单纯,又想攀附太子,才故意用这种方法骗她去云溪寺,好要挟父亲交出红梅里的纸条。
她正想着,就见一个护卫匆匆跑进来,神色比之前紧张了些:“大小姐,刚才收到消息,云溪寺那边好像有动静,隐约听见有人喊救命,像是二小姐的声音,只是太远了,听不太清。”
孙明悠心里一紧,连忙道:“有没有派人去看看?父亲和萧世子怎么样了?”
“已经派了两个护卫去探查了,还没回来消息。”护卫回话道,“孙大人和萧世子的马车一直停在云溪寺附近,没看见他们出来,也没看见黑衣人出来。”
孙明悠点了点头,让护卫继续盯着,有消息立刻回报。她回到正屋,李氏见她脸色不好,连忙问道:“是不是玥儿那边出什么事了?”
“没什么,就是听见点动静,护卫已经去探查了,很快就有消息了。”孙明悠不想让李氏担心,故意说得轻松些。
李氏点了点头,可眼神里的担忧却没减少。两人坐在屋里,都没说话,只有墙上的钟摆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时间仿佛过得格外慢。
过了约莫一个时辰,就见一个护卫快步跑进来,神色兴奋:“大小姐,夫人,好消息!孙大人和萧世子回来了,二小姐也救回来了,现在正在往府里赶呢!”
孙明悠和李氏都愣了愣,随即大喜。李氏连忙站起来:“真的?玥儿没事吧?有没有受伤?”
“二小姐就是受了点惊吓,没受伤,孙大人和萧世子也没事。”护卫回话道。
李氏松了口气,激动得眼泪都流了下来。孙明悠也心里一松,悬了一上午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她走到院外,望着府门的方向,等着父亲和二妹妹回来。
没过多久,就见两辆马车驶进府门,第一辆马车上下来的是孙承宗和萧策,孙承宗神色有些疲惫,却没受伤。第二辆马车上下来的是孙明玥,她穿着一身灰布衣裳,头发有些凌乱,脸上还有泪痕,见了李氏,立刻扑过去哭了起来:“母亲,我害怕,那些黑衣人好凶,把我绑在柴房里,还说要杀我!”
李氏抱着孙明玥,也跟着哭:“没事了,没事了,回来就好,以后再也不许乱跑了。”
孙明悠看着孙明玥平安回来,心里也很高兴。她走到孙承宗身边,轻声问道:“父亲,云溪寺那边怎么样了?有没有找到军饷?”
孙承宗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别提了,我们去的时候,地窖里的军饷已经被转移了,只抓到了几个看守的黑衣人,问不出什么有用的消息。不过还好,玥儿平安回来了,也算没白去一趟。”
萧策也走过来,笑着道:“孙小姐放心,虽然没找到军饷,但我们在云溪寺附近发现了北狄使臣的踪迹,已经派人盯着了,相信很快就能找到证据。”
孙明悠点了点头,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虽然没找到军饷,但二妹妹平安回来,还发现了北狄使臣的踪迹,也算是有收获。只是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太子和北狄的人肯定还会有动作,接下来的日子,怕是不会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