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大学的百年校庆在九月的金风中拉开帷幕。梧桐大道被修剪得整整齐齐,金黄的叶子铺了满地,踩上去发出细碎的声响。清青抱着一摞刚从图书馆借来的《行政管理学》教材,挤在校庆嘉年华的人流里,鼻尖萦绕着烤肠和爆米花的甜腻香气。作为大一新生,她对这场盛大的庆典充满了好奇,却也带着一丝初入象牙塔的拘谨。
主会场设在大礼堂前的广场上,临时搭建的主席台被鲜花簇拥着,省市领导的席位已经坐满。清青个子不算高,踮着脚尖才勉强能看到台上的人影。当主持人用激昂的语调念出“汉东省委书记沙瑞金同志”时,她下意识地顺着指向望去。
那一刻,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
阳光透过层叠的梧桐叶,在那人肩头上落下明明灭灭的光斑。他穿着熨帖的深蓝色西装,没系领带,领口微微敞开,露出里面洁白的衬衫。身形挺拔如松,面容清癯,鼻梁高挺,一双眼睛深邃而锐利,仿佛能穿透人群,望向更远的地方。他没有多余的肢体动作,只是端坐那里,听着校长致辞时偶尔微微颔首,唇角噙着一抹极淡的、近乎温和的笑意。可那份沉淀下来的威严与气场,却像无声的浪潮,隔着遥远的距离,也让清青的心跳漏了一拍。
那不是明星偶像式的惊艳,而是一种更深刻、更具穿透力的震撼。清青看到他在主持人邀请致辞时起身,步伐稳健,走到话筒前时,目光扫过台下攒动的人头,带着一种俯瞰全局的从容。他的声音透过音响传来,沉稳而有力,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句句透着对教育的重视、对青年的期许,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赤诚。
“……汉东的未来,在你们肩上。希望同学们秉持青衿之志,履践致远,无论将来身处何地,都别忘了,脚下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
简单的话语,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清青的心湖,漾开圈圈涟漪。她死死攥着怀里的书,指节微微泛白,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台上那个身影。直到他致辞完毕,在掌声中落座,她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脸颊发烫,心跳如鼓。
身边的室友拉了拉她的袖子:“清青,看什么呢?这么入神,沙书记是不是特别有气场?”
“嗯……”清青含糊地应着,目光却无法从那个方向移开。她知道沙瑞金,开学第一课辅导员就讲过,汉东省的“一把手”,以铁腕反腐和务实作风闻名。可书本上的名字和眼前活生生的人,带来的冲击是截然不同的。他像一座巍峨的山,沉静而有力量,让她这个刚踏入社会大门的小姑娘,第一次对“担当”和“责任”有了具象化的认知,也第一次,在心底埋下了一颗隐秘的种子。
校庆结束后,清青买了份校庆特刊,封面上就是沙瑞金在主席台上的照片。她把那页小心翼翼地裁下来,夹在最厚的专业课本里。室友笑她追星,她只是红着脸摇头,心里却清楚,那不是追星,而是一种更复杂的情愫——是仰望,是敬佩,还有一丝连她自己都不敢深究的、懵懂的喜欢。
从那天起,“沙瑞金”这个名字就成了清青心底的秘密。她开始下意识地关注汉东省的时政新闻,在《汉东日报》上寻找他的报道,看他去基层调研的照片,听他在会议上的讲话。她发现他不仅在反腐战场上铁面无私,在民生问题上更是细致入微,会蹲在田埂上和农民聊收成,会走进老旧小区查看管道改造。每一次了解,都让那个台上的威严形象变得更加立体、更加鲜活。
大学校园里的日子单纯而忙碌。清青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学生,但她足够刻苦。清晨六点的图书馆前总有她的身影,深夜自习室的灯光也常常映着她伏案的侧脸。同学们偶尔会调侃她“卷王”,她只是笑笑,只有自己知道,那份近乎偏执的努力背后,藏着怎样一个遥远的目标。
她想学有所成,想变得优秀,想有一天,能站在离他更近的地方,哪怕只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建设者,为他所守护的这片土地出一份力。这个念头像一盏隐秘的灯,照亮了她枯燥的学习之路。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繁重而复杂,从公共政策到组织行为学,从公文写作到社会调研,她都拿出十二分的精力去钻研。她逼着自己参加各种学术竞赛,逼着自己站上讲台做汇报,逼着自己褪去青涩的怯懦,变得更加从容自信。
室友们渐渐发现,清青变了。那个刚入学时还有些腼腆的小姑娘,眼神里多了些坚定和光亮,说话做事都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她们不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那场校庆上的惊鸿一瞥,源于那个遥远而伟岸的身影。
大二那年,清青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国家奖学金。站在领奖台上,她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忽然想起一年前的自己,也是在这样的场合,仰望着另一个舞台上的人。那时的她,只是茫茫人海中最不起眼的一个,而现在,她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让名字出现在了光荣榜上。
她攥紧了手中的获奖证书,心里默默念着:沙书记,我在努力,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就到了大三。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大三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实习的选择往往决定了未来的职业方向。清青的目标很明确——省委组织部。
这个决定让不少人感到惊讶。省委组织部是汉东省的核心权力部门之一,向来以门槛高、要求严著称,实习生名额更是炙手可热,通常被名校的研究生或有背景的学生占据。一个普通本科院校的大三学生,想要进去,无异于虎口拔牙。
“清青,你想清楚了吗?组织部竞争太激烈了,而且工作压力特别大,经常加班加点的。”室友担忧地劝她,“要不考虑一下其他单位,比如区里的街道办,或者一些事业单位,稳当一点。”
清青摇摇头,眼神坚定:“我想试试。”
她知道难,但正因为难,才更有挑战。她拿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足的劲头,开始为实习做准备。她反复研究省委组织部的职能职责,把近年来的重要文件和政策吃透,还主动联系了学院里研究组织人事的教授,跟着做了几个相关课题。她甚至托在政府部门工作的远房亲戚,弄到了几份组织部往年的实习生招聘笔试题,一遍遍刷题,揣摩出题思路。
笔试的那天,清青走进考场时,心里还是有些忐忑。考场里坐满了来自各大高校的佼佼者,不少人穿着正装,显得胸有成竹。清青深吸一口气,压下紧张,拿起笔专注地答题。题目果然刁钻,不仅有专业知识,还有大量的时政分析和案例处理,处处透着组织部对人才的高标准严要求。
走出考场时,清青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她不敢确定自己能否通过,但至少,她做到了全力以赴。
等待结果的日子是煎熬的。清青一边继续上课,一边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开题,试图用忙碌来分散注意力。直到一周后,一个陌生的固定电话打了进来,电话那头传来沉稳的男声:“请问是清青同学吗?我们是汉东省委组织部,通知你通过了笔试,请于下周一上午九点到部里参加面试。”
那一刻,清青握着手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用力点头,直到对方提醒她听清地址和注意事项,才颤抖着声音连声道谢。挂了电话,她趴在桌上,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不是难过,是喜悦,是这么多年努力终于看到一丝曙光的宣泄。
面试那天,清青特意穿了一身简洁的白色衬衫和深蓝色西裤,头发梳成利落的马尾。她提前半小时来到省委大院门口,望着那栋庄严肃穆的办公大楼,心里既有紧张,又有抑制不住的兴奋。登记、安检、走进大楼,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严谨而高效的氛围。
面试组由三位领导组成,中间的那位看起来五十多岁,目光锐利,正是组织部的一位副部长。问题一个接一个抛来,从对组织工作的理解,到如何处理复杂的人事关系,再到对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看法。清青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条理清晰地回答着每一个问题。她想起沙瑞金在讲话中提到的“为民服务”理念,想起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尽量说出有见地的观点。
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组织部”时,清青顿了顿,没有说那些冠冕堂皇的套话,而是真诚地说:“因为我觉得,组织部是为党和人民选贤任能的重要部门,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我希望能在这里学习成长,成为一个对组织、对人民有用的人。”
面试结束后,副部长微微颔首,对她点了点头:“你的思路很清晰,也很有想法。回去等通知吧。”
走出面试室,清青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管结果如何,她已经没有遗憾。
三天后,实习录用通知正式下达。清青被分配到干部一处,主要负责干部档案管理和日常考核工作。这个消息在学院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连辅导员都特意找她谈话,勉励她珍惜机会,好好表现。
拿着报到证,清青走进了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的办公室。办公室宽敞明亮,每个人都在专注地工作,键盘敲击声和翻阅文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处长是位四十多岁的女同志,姓王,待人温和但不失严谨。她带着清青熟悉环境,介绍同事,最后把她领到一个靠窗的工位:“清青,以后你就坐在这里,先跟着小李学习,熟悉一下档案管理的流程。”
小李是个年轻的科员,戴着眼镜,很热情地跟清青打招呼:“欢迎加入,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就问我。”
清青连声感谢,放下背包,坐在属于自己的工位上。窗外就是省委大院的花园,几棵高大的香樟树在阳光下舒展着枝叶。她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似乎都带着一种庄重的气息。她知道,新的征程,从此刻正式开始了。
作为实习生,清青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整理档案、录入信息、撰写简单的通知,这些工作琐碎而枯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但她毫无怨言,每一项任务都完成得一丝不苟。她知道,这是积累经验、熟悉业务的必经之路。她常常主动加班,把当天的工作做完才离开,有时甚至会留下来帮同事整理材料。
她的勤奋和踏实很快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王处长看在眼里,有时会交给她一些更重要的工作,比如参与干部考核谈话的记录,或者草拟一份简单的工作报告。清青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不懂就问,遇到难题就查阅资料,或者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她的进步很快,从一开始的生涩到后来的熟练,对干部工作的流程和规范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
在组织部工作,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省领导的信息。清青每次在文件上看到“沙瑞金”的名字,心里都会泛起一阵涟漪。她知道他就在这栋大楼的某个楼层办公,也许此刻,他正在主持一个重要的会议,或者在批阅堆积如山的文件。这种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的感觉,让她既兴奋又有些失落。
她从未奢望过能见到他,只想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辜负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直到那天,一个突如其来的任务,让她的人生轨迹,第一次与那个名字有了意想不到的交。
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干部一处接到通知,沙瑞金书记要在下周主持召开一个关于年轻干部培养的专题座谈会,需要准备一份近年来汉东省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汇报材料。这个任务落在了王处长头上,而王处长考虑到清青这段时间表现出色,又对年轻干部的数据比较熟悉,便把整理基础数据和撰写初稿的任务交给了她。
“清青,这个材料很重要,直接报给沙书记的,你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数据要准确,分析要到位,不能出任何差错。”王处长严肃地叮嘱道。
“是,处长,我一定认真完成!”清青的心跳瞬间加速,握着文件的手指微微收紧。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直接向沙瑞金汇报的材料,紧张之余,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
接下来的两天,清青几乎是泡在办公室里。她从干部信息系统中调取了大量数据,整理出近年来汉东省年轻干部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任职经历、培训情况等详细信息,又查阅了相关的调研报告和政策文件,结合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她字斟句酌地撰写着汇报材料,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核对,每一个观点都力求客观准确。
周日晚上,清青终于完成了初稿。她通读了一遍,又让小李帮忙把关,修改了几处表述不够严谨的地方,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了,才打印出来,小心翼翼地装订好。
周一上午,王处长拿着清青整理的材料去了分管副部长的办公室。过了大约一个小时,王处长回来了,脸上带着一丝凝重:“副部长看了,说整体框架不错,数据也很详实,但分析部分还可以再深入一些,尤其是对年轻干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要提得更有针对性。沙书记下午要先看一遍材料,我们得抓紧时间修改。”
清青一听,立刻紧张起来:“处长,哪里需要修改,我马上改!”
“你跟我来。”王处长带着清青来到副部长的办公室。副部长指着材料上的几处地方,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这里的问题分析不够透彻,没有触及根本;这里的对策建议有点空泛,要结合汉东的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的措施……”
清青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时不时点头:“好的,副部长,我明白了,我马上回去修改。”
回到工位,清青顾不上喝口水,立刻投入到修改工作中。她重新梳理了年轻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表面的年龄和学历,还有深层次的思想认识、实践经验、担当精神等方面的不足。在对策建议部分,她结合沙瑞金之前关于干部培养的讲话精神,提出了加强基层锻炼、完善考核机制、搭建成长平台等具体建议。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转眼就到了下午两点。清青终于完成了修改,再次打印装订好,忐忑地交给了王处长。
“我马上给沙书记送过去,你在这里等着,随时准备根据指示再修改。”王处长说完,拿着材料匆匆离开了办公室。
清青坐在工位上,心里像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她不停地看表,每一分钟都显得格外漫长。她不知道沙瑞金会怎么看这份材料,不知道自己的努力能否得到认可。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王处长的电话打了过来,语气带着一丝急促:“清青,你马上到沙书记的办公室来一趟,带上你的笔记本和修改后的电子稿。”
“啊?”清青愣住了,一时没反应过来,“去……去沙书记办公室?”
“对,快点,沙书记要看你修改的原始数据和分析思路。”王处长说完就挂了电话。
清青的心脏猛地一缩,几乎要跳出胸腔。去沙瑞金的办公室?那个只在电视和报纸上见过的地方?她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实习生,竟然会有机会直接面对省委书记。
她深吸几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打开电脑拷贝好电子稿,拿起笔记本和笔,手却还是忍不住有些发抖。她理了理衣服,对着窗户玻璃整理了一下头发,然后迈着有些沉重的步伐,走出了干部一处的办公室。
沙瑞金的办公室在顶楼。清青乘坐电梯时,感觉电梯里的空气都凝固了。她不停地在心里默念:不要紧张,不要紧张,就当是汇报工作,把自己知道的讲清楚就好。
电梯“叮”的一声到达顶楼,门开了。走廊异常安静,只有她自己的脚步声在回荡。她按照王处长说的门牌号,找到了那扇厚重的实木门。门是虚掩着的,里面传来低沉的说话声。
清青定了定神,轻轻敲了敲门:“咚、咚、咚。”
“请进。”
那道熟悉的声音从门内传来,比电视里更有磁性,也更具穿透力。清青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门。
办公室很大,布置得简洁而大气。一面墙是巨大的落地窗,俯瞰着整个汉东省城。另一侧墙是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书籍和文件。办公桌后,沙瑞金正坐在那里,手里拿着她整理的那份汇报材料。
听到开门声,他抬起头,目光落在清青身上。
四目相对的瞬间,清青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滞了。他比电视上看起来更加威严,眼神锐利如鹰,仿佛能洞察人心。但他的表情并不严厉,反而带着一丝平和,只是那份久居上位的气场,让清青不由自主地感到压力。
“沙书记,这是干部一处的实习生清青,材料是她整理的。”王处长站在一旁介绍道。
“嗯,坐吧。”沙瑞金指了指办公桌前的椅子,声音平静无波。
清青小心翼翼地坐下,身体微微前倾,双手紧张地握在一起放在膝盖上。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墨香和一种清冽的气息,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味道。
“这份材料,数据很详实,”沙瑞金放下材料,目光落在清青脸上,“但刚才和王处长讨论了一下,觉得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部分,还可以再深入。你当初整理这些数据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有没有发现一些更本质的问题?”
他的问题直接而尖锐,没有任何客套。清青定了定神,努力回想自己整理材料时的思路,开口回答:“沙书记,我在整理数据时发现,近年来汉东省年轻干部的数量和学历层次都有了明显提升,但在基层工作经历、复杂环境历练方面还存在不足。尤其是部分年轻干部,存在重业务、轻思想,重技巧、轻担当的倾向……”
她一边说,一边观察着沙瑞金的反应。他听得很认真,时不时微微点头,眼神专注而深邃。清青渐渐放松下来,不再那么紧张,开始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从数据到现象,再到背后的原因分析。
“……我认为,年轻干部的培养,不仅要注重能力提升,更要注重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的教育。就像您之前说的,要让年轻干部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增长才干,真正做到‘脚下有泥土,心中有人民’。”清青说完,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的看法是否浅薄。
办公室里沉默了片刻。沙瑞金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拿起笔,在材料上写了几笔,然后抬起头,看着清青,眼神里似乎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你这个思路是对的。年轻干部培养,关键是要解决‘根’的问题,根扎得深,才能长得壮。你刚才说的几个问题,切中了要害,对策建议也有一定的针对性。”
得到他的肯定,清青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激动得脸颊微微泛红。
“不过,”沙瑞金话锋一转,“对策建议还可以再细化,比如基层锻炼,怎么去?去多久?回来后怎么用?这些都需要配套的机制。你再琢磨琢磨,晚上之前把修改后的版本交给王处长。”
“是,沙书记,我一定认真修改!”清青连忙点头。
“好了,你先回去吧。”沙瑞金说完,又低头看起了文件。
清青站起身,恭敬地鞠了一躬,然后跟着王处长走出了办公室。直到关上那扇门,她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全湿了,手心也都是汗。
“刚才表现得不错,”走在走廊里,王处长难得地露出了笑容,“沙书记很少直接见实习生的,你今天算是开了先例了。好好干,别辜负了机会。”
清青用力点头,心里充满了激动和干劲。刚才在办公室里,沙瑞金那双深邃的眼睛,还有他对自己工作的肯定,都让她感到无比振奋。她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已经有了更多的勇气和动力,去迎接挑战,去靠近那个自己仰望的目标。
回到办公室,清青立刻投入到新的修改中。这一次,她不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数据和材料,而是结合沙瑞金的指示,查阅了更多的政策文件和外地经验,努力让对策建议更加具体、更加可行。她一直忙到晚上七点多,才终于完成了修改,交给了王处长。
离开省委大院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