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的上海,天空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灰蓝色。茯苓关掉电脑,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录音棚里只剩下机器运转的低微嗡鸣声。
她还在为刚才薛之谦的那条微博心跳不已。
夏小冉“茯苓姐!你看到了吗?薛老师@你了!”
夏小冉的微信消息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后面跟了一连串爆炸和哭哭的表情。
茯苓抿了抿嘴,指尖在屏幕上悬停片刻,最终只回了一个简单的:
茯苓“嗯,看到了。”
她不想表现得太激动,即使内心早已翻江倒海。那种被偶像认可的巨大喜悦,与害怕过度曝光的不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情绪,让她既想欢呼又想躲藏。
茯苓“只是乐评被看到了而已,别想太多。”
她对自己说,试图平复过快的心跳。
茯苓“他感谢的是零,不是现实中的茯苓。”
现实中的茯苓,此刻更需要关注的,是手头还没完成的工作。
她重新戴上监听耳机,将注意力转回刚刚处理完的音频文件上。这是一首电影配乐的混音工作,导演要求做出“雨后森林深处的雾气与阳光交织”的感觉。
茯苓纤细的手指在调音台上流畅地移动,调整着EQ和混响参数。
她先是减弱了中高频的亮度,增加了一些空气感的高频,然后又微妙地调整了立体声场,让声音听起来更加开阔而富有层次。
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会因为偶像一句认可而心跳加速的小粉丝。她的工作状态与网络上那个犀利又充满共情的“零”判若两人。
此时的她,眼神锐利如刀,所有的感知都凝聚在听觉和屏幕上跳跃的数据上,周身散发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气场。
茯苓“这里还需要一点延迟...”
她喃喃自语,将某段弦乐的尾音处理得更加绵长,营造出空灵的回荡感。
茯苓“低频太多了,会显得沉闷。”
她精准地削减了某些频段,让整体听感更加清澈——就像阳光终于穿透浓雾,在湿润的空气中形成一道道光束。
工作是她最好的镇定剂。当她沉浸于声音的世界时,外界的纷扰都会暂时退去。
两小时后,天已大亮。茯苓终于满意地保存了所有工程文件,并导出了最终版本。她给导演发了封邮件,简单说明了调整思路和文件链接,然后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累,但是有一种充实的满足感。
她简单收拾了一下东西,准备回家补觉。走出录音棚时,清晨的阳光有些刺眼。她下意识地抬手遮了一下,手腕内侧那颗淡褐色的小痣在阳光下若隐若现。
手机又震动了一下,是夏小冉发来的消息:
夏小冉“茯苓姐!你看热搜了吗?”
夏小冉“你彻底火了!好多人在扒你的信息!”
夏小冉分享链接:#薛之谦感谢懂他的粉丝#
夏小冉分享链接:#零是谁#
夏小冉分享链接:#论有一个懂音乐的偶像是什么体验#
茯苓看着那一串热搜话题,无奈地笑了笑。她回复道:
茯苓“别参与讨论了,让热度自然下去就好。”
茯苓“我先回家睡觉,困死了。”
她拦了辆出租车,在车上闭目养神,但脑海里却不自觉地回放着薛之谦微博里的那句话——
薛之谦“更谢谢,那些能听懂音乐背后情绪的人”。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层层涟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