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冷气开得很足,嗡嗡地响着,努力对抗着商场中庭闷热的空气,却只搅动出一股不尴不尬的凉意。祝悠坐在长条桌后面,脊背挺得有些僵硬,像一株被强行固定在花盆里的植物。面前摊开的是她最新出版的悬疑小说《夜莺没有唱歌》,封面是深沉的墨蓝色,一只线条凌厉的折翼夜莺隐在暗影里,透着一股子疏离的冷感。这感觉,竟意外地契合了她此刻的心情。
人不多,稀稀落落的。偶尔有顾客被装帧吸引,驻足翻看几页,目光扫过封面上“祝悠”两个字时,脸上掠过一丝茫然,又或者带着点“原来作者长这样”的轻微讶异,随即多半就放下了书,脚步匆匆地离开,汇入周末商场庞大的人流里。祝悠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指尖有些凉,轻轻按在自己面前那本摊开的样书上,指腹下是微凉的、带着油墨味道的纸张。她习惯性地想把自己再缩起来一点,像个被放在橱窗里展览、却无人问津的旧玩偶。负责签售的出版社小姑娘小杨站在旁边,脸上努力维持着职业性的微笑,但眼神里的焦灼和尴尬几乎要溢出来,时不时踮脚张望,徒劳地希望能从旋转门那边再多拉几个读者过来。
时间在冷气和尴尬里缓慢爬行。祝悠垂下眼睫,盯着自己放在膝盖上的左手。指甲修剪得很干净,指关节因为长时间握笔,微微有些泛白。她心里某个角落,有个小小的声音在盘旋:也许……下次真的不用再办签售了?太煎熬了。把自己剖开放在陌生目光下的感觉,比构思一个连环杀人案还要让她心悸。
就在这念头快要占据上风时,一道影子无声地落下来,覆盖在她摊开的书页上。
祝悠下意识地抬起头。
一个少年站在她的桌前。个子很高,身形挺拔,穿着简单的黑色连帽卫衣,宽大的帽子罩在头上,拉得很低,几乎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线条清晰利落的下颌线。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脸上那个巨大的黑色口罩,严严实实地捂住了口鼻,只留下一双眼睛。
那是一双……很亮的眼睛。瞳孔是深邃的黑色,此刻正专注地、毫不避讳地凝视着她。那眼神里没有常见的陌生打量,也没有粉丝的狂热,是一种奇异的、沉静的专注,像在审视一件稀世珍宝,又像在无声地确认着什么。那目光带着一种穿透力,让祝悠心头莫名一跳,下意识地就想避开,却又被那沉静的力量定住了几秒。
他动作很轻地把一本《夜莺没有唱歌》放在桌面上,推到祝悠面前。书是崭新的,没有卷角,看得出主人很爱惜。
“祝老师。”少年的声音透过口罩传出来,有些闷,但很清晰,声线偏低,带着一种介于青涩与成熟之间的磁性。
祝悠的心跳没来由地漏了一拍。她微微吸了口气,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平稳:“你好。需要……签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