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朕的江山有点潮
本书标签: 古代  穿越重生 

第二十一章:捐输风波

朕的江山有点潮

皇太极称帝的阴云沉甸甸地压在紫禁城上空,也压在了户部尚书傅冠的心头。皇帝那句“砸锅卖铁”的咆哮犹在耳边,可户部的库房,是真真正正的耗子进去都得哭着出来——空空如也!

“陛下…陛下明鉴啊!”傅冠跪在乾清宫暖阁冰冷的地砖上,老泪纵横,声音带着绝望的哭腔,“内帑…内帑早已告罄!国库…国库更是寅吃卯粮,亏空巨大!去岁辽饷、剿饷已预征至崇祯五年!各地拖欠严重,催缴艰难!如今又要筹措巨额粮饷军械运往辽东…臣…臣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陛下!”

朱小明烦躁地在御案后踱步。他知道傅冠没说谎,明末财政的崩溃是积重难返的绝症。陕西赈灾靠“按揭买地”的歪招才勉强应付过去,可辽东这个无底洞,需要的可是天文数字、源源不断的真金白银!

“预征…预征到崇祯五年?!”朱小明猛地停下脚步,难以置信地瞪着傅冠,“你们这是要把老百姓骨头里的油都榨出来吗?!难怪流寇遍地!这是官逼民反!” 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荒谬感和无力感。他来自现代,知道竭泽而渔的后果,可眼下,除了压榨百姓,似乎真的别无他法?

“陛下息怒!臣…臣等也是无奈啊!”傅冠连连叩头,“九边百万将士,人吃马嚼,每日耗费巨万!辽东战事一起,更是金山银海往里填!不加征…不加征…这兵…如何养?关…如何守啊?”

“守关?守个屁!”朱小明忍不住爆了粗口,一股邪火直冲脑门,“加征!加征!加得老百姓活不下去,全跑去当流寇!到时候建奴还没打进来,咱们自己就把自己玩死了!” 他想起历史上明末三饷(辽饷、剿饷、练饷)对民生的摧残,更是头皮发麻。

暖阁内一片死寂,只有傅冠压抑的啜泣声。王承恩垂手侍立,大气不敢出。就在这时,一个清朗而略显疲惫的声音在殿外响起:

“臣,周遇吉,求见陛下!”

周遇吉?他不是在陕西贺人龙军中吗?怎么回来了?朱小明眉头一皱:“宣!”

周遇吉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他脸色依旧苍白,身上的伤显然未愈,但眼神却异常坚定。他看了一眼跪在地上如丧考妣的傅冠,又看向面色铁青的皇帝,躬身行礼:“臣参见陛下。”

“周卿家,你不在陕西助贺人龙平乱,回京何事?”朱小明强压着烦躁问道。

“回陛下,”周遇吉声音沉稳,“贺总兵兵败洛川塬后,收拢残部,据险固守,暂无大碍。王二流寇虽胜一场,然根基不稳,粮秣匮乏,短期内难以再兴大兵攻掠坚城。臣…臣是挂念陛下安危,兼有要事禀报,故星夜兼程赶回。”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傅冠,声音清晰地说道:“臣在归途中,听闻陛下为辽东军饷忧心如焚。臣…斗胆进言,或有一策,可解燃眉之急!”

“哦?快说!”朱小明眼睛一亮,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

周遇吉深吸一口气:“臣以为,加征百姓,无异于剜肉补疮,饮鸩止渴!当此国难之际,朝廷当效仿…效仿陛下处置陕赈之智!与其竭泽而渔于民,不如…劝谕天下富户巨贾、勋贵宗室,捐输助饷!”

“捐输助饷?”朱小明和傅冠同时一愣。

“正是!”周遇吉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陛下请想,天下财富,十之七八,聚于豪富之家!他们或坐拥良田万顷,或富甲一方,或世代簪缨,家资巨万!值此社稷危难,匹夫尚且有责,何况这些食朝廷俸禄、享祖宗余荫之人?!”

他言辞恳切,掷地有声:“朝廷可颁下明旨,昭告天下!凡捐输助饷者,无论官绅商贾,皆按其捐献数额,予以褒奖!或赐爵位(虚衔),或授荣衔(如义民、乡贤),或立牌坊旌表,或减免部分商税徭役!更可承诺,待辽东平定,国库充盈,优先偿还!此乃取富济国,共渡时艰之良策!”

朱小明听得心头剧震!捐输!这不就是…变相的“众筹”吗?!用荣誉和未来的承诺(空头支票),换取富人们口袋里的真金白银!这思路…简直和他搞“按揭买地”钱庄如出一辙!都是把未来预期变现!只不过对象从荒地变成了“爱国荣誉”!

“妙啊!”朱小明忍不住一拍大腿,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周卿家!此策甚妙!取富济国…好一个取富济国!” 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新的生财之道,虽然知道肯定困难重重,但总比压榨百姓强!

傅冠也抬起头,脸上泪痕未干,眼中却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苗。对啊!那些富得流油的老爷们!凭什么每次国难当头,都是升斗小民被盘剥?让他们也出出血!

“陛下!”周遇吉趁热打铁,补充道,“此策若要见效,关键在于两点!其一,必须由陛下亲自下旨,昭示天下,以示郑重!其二,必须…有表率!”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皇帝,“陛下可愿…先从内帑捐输,以为天下倡?!”

内帑?朱小明嘴角抽搐了一下。他的内帑…跟国库也差不了多少,都是空的!但…周遇吉说得对!皇帝不带头,谁肯掏钱?

“好!”朱小明一咬牙,显出破釜沉舟的气势,“王承恩!给朕清点内帑!能拿出多少现银,全拿出来!朕…带头捐输五万两!”

五万两?王承恩心里叫苦,万岁爷您内帑总共还有没有五万两都是问题啊!但他不敢说,只能硬着头皮应下:“是…万岁爷…”

朱小明没理会王承恩的苦脸,转向傅冠:“傅尚书!立刻会同内阁,给朕拟旨!将‘捐输助饷’之策,明发天下!措辞要恳切,更要…把利害关系给朕说清楚!告诉他们,覆巢之下无完卵!建奴若破关,他们的万贯家财,不过是给建奴准备的嫁妆!另外,把给捐输者的好处,给朕写得明明白白!爵位、荣衔、旌表、免税…能写的都写上!要让他们觉得…这钱捐得值!”

“是!陛下!臣…臣遵旨!臣这就去办!”傅冠如同打了鸡血,连滚爬爬地起身告退,仿佛瞬间年轻了十岁。

暖阁内只剩下朱小明、周遇吉和王承恩。朱小明看着周遇吉苍白的脸,语气缓和下来:“周卿家,一路辛苦了。你的伤…”

“谢陛下关心,臣无碍。”周遇吉拱手,随即脸上露出一丝凝重,“陛下,捐输之策,虽可解燃眉之急,然…恐阻力重重。天下豪富,未必都如李万财般有‘赤诚’之心。且…辽东方面…”

他压低声音:“臣在陕西时,曾截获一份密信残片,虽语焉不详,但似乎指向…辽东某些将领,与关外有…异常联络!皇太极此时称帝,恐非一时兴起,或有更大图谋!陛下…不得不防!”

朱小明的心猛地一沉。又是辽东!又是将领不稳!这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他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朕知道了。骆养性已在查了。周卿家,你先下去好生休养。捐输之事,还需你多多费心。”

周遇吉告退后,朱小明看着王承恩捧来的、象征性装着几块金锭和银票(远不足五万两)的托盘,再看看那份即将昭告天下的“捐输助饷”圣旨草稿,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捐输…表率…”他自嘲地摇摇头,“王伴伴,你说…朕这五万两‘巨款’…能换来多少真金白银?那些富得流油的老爷们…是愿意为国分忧呢?还是…等着看朕的笑话?”

圣旨很快明发天下。皇帝带头捐输五万两内帑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清流士绅中,有人拍手称快,赞陛下圣明,体恤民艰,取富济国乃良策!也有人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变相勒索,与民(豪民)争利,有失朝廷体统!

而真正的风暴,则在那些手握巨资的勋贵外戚、富商巨贾之间酝酿。他们看着圣旨上那些诱人的“爵位”、“荣衔”、“旌表”许诺,又掂量着自己口袋里的银子,眼神闪烁,心思各异。是慷慨解囊,博个忠君爱国的美名和未来可能的实惠?还是哭穷装傻,一毛不拔?

尤其是京城那些与信王有过瓜葛、尚未被彻底清算的勋贵,以及根基深厚、在朝中盘根错节的豪商们,更是暗中串联,议论纷纷。皇帝这“捐输”的刀子,会不会砍到自己头上?这到底是救国良策?还是…皇帝缺钱了,变着法子来割他们的肉?

一场围绕着“钱袋子”的无声较量,在皇帝带头“哭穷”的背景下,悄然拉开了序幕。朱小明这“捐输助饷”的救命稻草,究竟是甘霖,还是点燃更大矛盾的导火索?

上一章 第二十章:黄龙噩耗 朕的江山有点潮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勋贵哭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