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古代人物自述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人  悲欢离合   

苏小小

古代人物自述

我生在钱塘一户寻常人家,父亲是县衙里管文书的小吏,母亲绣得一手好牡丹。家门前的石板路总泛着水光,青苔从砖缝里钻出来,像绣娘漏掉的绿丝线。六岁能背《离骚》,先生夸我"灵秀非常",父亲便多沽了二两酒,母亲在灯下给我缝新衣,针脚密得能兜住月光。

十四岁那年春雨特别缠绵,父亲染了肺痨咳血,药渣堆满后院,苦味惊飞了檐下的燕子。他临走前攥着我的手说:"小小,诗书要读,但别学爹爹困在案牍里。"棺木出殡那日,钱塘江的潮水突然涨得极高,白花花扑到路上,把送葬的队伍浇得透湿。母亲从此总对着绣绷发呆,牡丹渐渐开出灰败的颜色。

我在守孝期间遇见阮郎。那日我在后院焚诗稿,火舌卷到《子夜四时歌》时,墙外突然有人喊"小心"。抬头看见月白衫子晃过墙头,他举着竹竿挑落燃烧的纸页,火星溅在他衣襟上,烧出星星点点的洞眼。后来他总带着新诗来叩门,说我的眼睛像"蓄着整个西湖的烟水"。母亲病重时,他典当祖传玉佩请来郎中,在病榻前执子婿礼。秋夜私语,他说要赴京考功名,回来便娶我过门。我拆了所有钗环给他作盘缠,连母亲留给我的鎏金银杏簪都塞进包袱。

他走后的第三个春天,我在断桥边卖诗笺度日。某日细雨迷蒙,有客指着"燕草如碧丝"笺问价,抬头竟是阮家老仆。那老人抖着手摸出半枚玉佩:"公子娶了崔侍郎家的小姐......"我笑着把诗笺塞进他怀里:"告诉阮郎,就说苏小小死了。"转身时踩到裙角,跌进湖里竟不觉得冷,只见岸上人群像被水泡开的墨点。

鲍仁出现得恰是时候。我在画舫上弹琵琶,他隔着珠帘说:"姑娘的轮指像雨打芭蕉。"这落第书生穷得只剩才情,却会用柳枝编蝴蝶,在油灯上烤出焦香的芋头。我们租了间临水的阁子,夜里能听见鱼跃声。有次他醉醺醺回来,说在酒肆听见有人吟我的诗,冲上去与人厮打。我给他包扎伤口时,他突然落泪:"小小,我配不上你。"那年冬天他执意去边塞投军,我把积蓄缝进他的棉袄。雪夜送别,他留下的体温在斗篷里存到立春。

成为歌伎实非所愿。那年母亲咳血的旧症复发,药引要三钱犀角。醉仙楼的鸨母掀开我的面纱:"可惜了这双眼睛。"从此妆台上多了螺子黛和胭脂,菱花镜里渐渐认不出自己。最红的时节,我的画舫夜夜笙歌,文人墨客争相题壁。他们赞我"色艺双绝",却把酒洒在我的《咏兰》诗稿上。只有孟浪不同,这潦倒画师总蹲在船尾吃冷饭,有次突然闯进内舱,往我手里塞了幅小像——画中人素面倚窗,身后是千山暮雪。

上巳节那日特别燥热,我在酒席间认出阮郎。他官服崭新,给同僚介绍:"这是钱塘第一才妓。"我泼酒焚琴,被罚跪在庭院。半夜落起冰雹,孟浪翻墙来救我,伞骨被砸断三根。他背我穿过七条巷子,突然说:"小小,你的眼泪比血还烫。"

最后的日子倒很清净。孟浪带我住进灵隐寺后的草屋,他采药我抄经。某日听见沙弥议论,说阮大人因贪渎下了大狱。那夜我高烧不退,恍惚看见父亲在烛光里整理文书,母亲绣的牡丹开满了墙壁。孟浪冒雨去请大夫,回来时只见我穿着初见时的素罗裙,案上摊着新写的诗:"幽兰露,如啼眼......"

据说我死后,孟浪用所有积蓄买了口楠木棺材。鲍仁闻讯赶来,已经做到游击将军的他,亲手把我葬在西泠桥畔。这些都是听扫墓的小沙弥说的,如今我的坟头开满野蔷薇,偶尔有蝴蝶停驻,翅膀上还带着柳枝的清香。

上一章 甄宓 古代人物自述最新章节 下一章 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