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古代人物自述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人  悲欢离合   

孔子

古代人物自述

---

**吾名孔丘,字仲尼。若有人问吾一生所求,不过“仁”与“礼”二字而已。**

我生于鲁国陬邑,三岁丧父,幼时随母颜氏迁居曲阜阙里。贫贱中长大,母亲以苇编为生,我常帮人管理粮仓、看守牛羊。彼时贵族子弟习六艺,我无师可拜,唯立于乡校墙外偷听礼乐,或向郯子问官制,向师襄学琴瑟。有人笑我:“此贱儿妄学君子之道!”**然吾深信:礼乐不在门庭,而在人心。**

十七岁,母亲积劳而逝。我依礼合葬父母于防山,守丧时翻阅亡父留下的简册,方知他是力能托城的武士。那夜独坐坟前,忽闻林中鹿鸣清越,**顿悟血脉中的勇毅与天地间的秩序本是一体——此即后来所言的“知天命”初萌。**

为谋生,我做过小吏,管仓库则账目清明,牧牛羊则畜群蕃息。季孙氏宴请士人,我着麻衣欲入,却被阳货呵斥:“季氏飨士,非汝能来!”归家抚琴三日,琴声激越而不怨。**君子当自修其德,何须愤懑于人?** 三十而立,我开私学授徒,收束脩十条干肉即可入门。有贵族斥我坏礼,因“礼不下庶人”。我答:“有教无类。”颜回居陋巷,子路戴鸡冠,皆可成玉。

三十五岁,鲁乱。我赴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齐景公问政,我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欲封我田地,晏婴却道:“儒者倨傲,不可为法。”归鲁路上,见童子垒城于道,车夫喝令让路,童子昂首:“自古车避城,焉有城避车?”**我肃然下车行礼——童言天理,胜于庙堂虚仪。**

五十知天命,终得任鲁国大司寇。齐人惧鲁治,献女乐八十于鲁君。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我立于宫门外,听钟鼓靡音混着女子娇笑,雨打深衣透骨寒。**当夜,我率弟子驾牛车离鲁,车轮碾过泥泞,身后是醉生梦死的故国。**

周游列国十四载,陈蔡绝粮,弟子病倒,野人围困。子路怒问:“君子亦有穷乎?”我答:“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琴声在饿殍声中未绝。至楚,狂人接舆歌而过:“凤兮凤兮!何德之衰?”郑人谓我“累累若丧家之狗”,我闻之大笑:“然哉!然哉!”**形骸可狼狈,心志不可曲。**

六十八岁归鲁,故园已非旧貌。妻亓官氏病逝多年,独子鲤亦先我而去。某夜梦周公,见其执礼器立于洛水之滨,欲语而云雾蔽月。醒时星河低垂,**方知周礼终不可复,当传道于竹帛。** 遂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作《春秋》。笔削之间,一字寓褒贬。见麒麟被猎于野,叹:“吾道穷矣!”

晚年最痛是颜回死。那贤德如莹玉的弟子啊!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却二十九岁白发早夭。我抚棺恸哭:“天丧予!天丧予!”次年子路卫国内乱被剁成肉酱,我命人倒掉所有肉酱。**白发人送黑发人,非独父子之哀,更是大道将倾之痛。**

七十三岁春,负杖立于门前。子贡来见,我叹:“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七日后,晨光透窗棂时,我见周公执玄鸟玉璋来迎。**一生所求,终与天道同归。**

---

**身后余思**

弟子守墓三年,子贡结庐六年。他们争论夫子是圣人是凡人?是复古者是维新者?而我的声音早融入《论语》的字隙间: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若问这一生——

* **志学**在破贵贱之藩篱,

* **立身**于教化开万世师表,

* **知命**后颠沛造次必于是,

* **耳顺**时笑对“丧家犬”之讥,

* **从心**处笔削春秋代天立言。

**吾非完人:曾斥樊迟问稼为“小人”,闻郑人谤言亦露愠色,困于陈蔡时默念“匪兕匪虎,率彼旷野”…然君子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志九死未悔,足矣。**

> (注:依据《论语·为政》自述生平脉络,融合《史记》《孔子家语》等史料细节,通过合理文学想象还原人物心境。)

上一章 屈原 古代人物自述最新章节 下一章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