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古代人物自述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人  悲欢离合   

屈原

古代人物自述

我生于楚国的丹阳,那是周显王二十九年的事情。我的家族是楚国的贵族,与楚王同姓,因此我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父亲给我取名平,字原,希望我能够像大地一样平坦广阔,像原野一样包容万物。童年时光里,我常常坐在庭院里的橘树下读书,那些竹简上的文字像是有生命一般,在我眼前跳跃。我尤其喜欢读《诗经》,那些优美的句子常常让我沉醉其中,仿佛能看见先民们劳作、歌唱的身影。

二十多岁时,我得到了楚怀王的赏识,被任命为左徒。那时的楚国,疆域辽阔,国力强盛,是战国七雄之一。我满怀理想,想要辅佐怀王实现"美政",让楚国更加强大。我常常与怀王讨论国家大事,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主张。我起草宪令,想要改革弊政,却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他们在我背后进谗言,说我居功自傲。怀王渐渐疏远了我,我被免去了左徒的职位,转任三闾大夫,负责管理王族事务和教育贵族子弟。

怀王十六年,秦国派张仪来楚国,许诺割让六百里商於之地,要求楚国与齐国断交。我看穿了这是秦国的诡计,极力劝阻怀王不要上当。可是怀王听信了靳尚等人的谗言,与齐国断交后,秦国却只肯给六里地。怀王大怒,发兵攻秦,结果在丹阳、蓝田两次大战中惨败。这时怀王才想起我的忠告,重新启用我出使齐国,试图修复两国关系。然而当我风尘仆仆从齐国回来时,却发现怀王又一次听信谗言,与秦国讲和了。我感到无比痛心,写下《离骚》抒发心中的愤懑:"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怀王三十年,秦国邀请怀王到武关会盟。我跪在宫门前劝阻:"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可是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怂恿父亲前往。结果怀王一到武关就被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更加排挤我。我被流放到江南,开始了漫长的放逐生涯。

离开郢都的那天,我回头望着城门,泪水模糊了视线。我知道,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看见这座生活了几十年的都城了。我乘船沿江而下,经过洞庭湖时,写下《湘君》《湘夫人》,借湘水之神的爱情故事,寄托对故国的思念。在流放途中,我走遍了沅湘流域,看到了百姓的疾苦。他们虽然生活困苦,却仍然保持着淳朴的品性,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

流放的岁月里,我常常披发行吟于江畔。秋风萧瑟时,我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看到百姓劳作时,我写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把满腔的忧思都化作了诗篇,希望后人能够明白我的心志。有时我也会遇到渔夫,他们不解地问我:"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沦落到这个地步?"我回答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夫笑着划船离去,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我知道他们是在劝我随波逐流,但我做不到。

顷襄王二十一年,我听说秦将白起攻破了郢都,楚国被迫迁都到陈。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彻底击碎了我最后的一丝希望。我披头散发,在江边徘徊了三天三夜,写下了《怀沙》。五月初五这天,我整理好衣冠,怀抱一块大石,走进了汨罗江的滚滚波涛中。冰凉的江水渐渐漫过我的身体,我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仿佛看到了楚国的山川河流,看到了我深爱的这片土地。我的身体虽然消亡了,但我的精神将永远与这片土地同在。

后世的人们会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我。他们或许不能完全理解我的选择,但他们会记住,曾经有一个人如此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宁愿死去也不愿看到它灭亡。我的诗篇会代代相传,我的精神会永远流淌在楚地的江河之中。这就是我,屈原,一个用生命热爱楚国的人。

上一章 李商隐 古代人物自述最新章节 下一章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