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古代人物自述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人  悲欢离合   

李商隐

古代人物自述

我生于唐宪宗元和七年,那是一个看似繁华却暗流涌动的年代。我的家族原是陇西望族,但到我父亲这一代,家道已然中落。父亲李嗣,曾任获嘉县令,不过是个小小的地方官。我十岁那年,父亲去世,家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留下母亲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在洛阳艰难度日。我不得不早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替人抄书、舂米,什么活计都做过。那些日子里,我常常在油灯下抄书到深夜,手指被竹简磨出了茧子,眼睛也因长期在昏暗光线下工作而变得模糊。但正是这些艰难岁月,让我对文字产生了异乎寻常的敏感与热爱。

我十六岁那年,带着自己的诗文去拜见当时的文坛领袖令狐楚。那是个春寒料峭的早晨,我穿着最体面的一件青布长衫,袖口已经磨得有些发白。令狐大人看了我的诗作后,竟亲自召见了我这个无名小卒。他称赞我的诗"有古人风骨",并收我为门下弟子,教我写作骈文。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明亮的时光,令狐府上的书房里,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书案上,我与令狐大人的儿子令狐绹一同读书作文,仿佛看到了仕途的希望。令狐大人待我如子,我则敬他如父。现在想来,那段时光美好得近乎虚幻。

大和六年,我二十二岁,应举落第。那是我第一次尝到失败的滋味。我记得放榜那天,洛阳下着小雨,我站在榜前,从头到尾看了三遍,确认没有自己的名字。雨水打湿了我的衣衫,也打湿了我的眼眶。令狐大人安慰我说:"义山(我的字)不必灰心,来年再战。"我点点头,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好在令狐大人推荐我入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让我不至于无路可走。崔大人待我也极好,可惜不到一年,他就病逝了。命运似乎总是在我刚刚看到希望时,又无情地将它夺走。

开成二年,我终于考中进士。那年我二十五岁,以为从此可以一展抱负。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我的恩师令狐楚去世了。我悲痛欲绝,为他守丧数月。丧期结束后,我去参加吏部考试,却又落选了。这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欣赏我的才华,邀请我入幕,并将女儿嫁给了我。这本是人生喜事,却不想成了我一生命运的转折点。因为令狐楚属于牛党,而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中人,我这一选择,被世人视为"背恩"。我的大舅子令狐绹从此与我疏远,而我也陷入了党争的漩涡,再也无法脱身。

在官场上,我始终不得志。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官。会昌二年,我再次参加书判拔萃科考试,终于被授予秘书省正字。这本来是个可以接近权力中心的位置,却恰逢母亲去世,我不得不离官守丧。三年后回来,朝局已变,我的仕途更加黯淡。我就像一只困在网中的飞蛾,越是挣扎,就被缠得越紧。

大中元年,我随郑亚赴桂州任幕僚,远离长安这个是非之地。桂州的山水很美,但我心中始终郁结难解。每到夜深人静,我独自站在漓江边,看着水中摇晃的月影,想起长安的种种,不禁悲从中来。后来郑亚被贬,我又失去了依靠。大中三年回到长安,向令狐绹求情,得了个盩厔尉的小官。曾经亲如兄弟的我们,如今相对无言,只有尴尬与疏离。我记得那天从他府上出来,长安正下着雪,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里,身后只留下一串孤独的脚印,很快就被新雪覆盖。

大中五年,妻子王氏病逝。那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我记得她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说:"义山,你要好好的。"她走后,我写下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诗句。我们的孩子还小,我既当爹又当娘,常常在哄孩子入睡后,独自对着孤灯垂泪。仕途失意,家庭破碎,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我开始沉迷佛学,常常去寺庙与僧人论道,试图在佛法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大中九年,我被任命为盐铁推官,这算是我仕途上最后的亮色。两年后,我因病辞职,回到郑州老家。那时我已经病得很重了,常常咳血。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我整理着自己的诗稿,看着那些年轻时意气风发的作品,和后来充满隐晦与忧郁的诗句,恍如隔世。大中十二年,我在郑州病逝,终年四十五岁。

回顾我这一生,就像我诗中所写:"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始终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既不被任何一方完全接纳,又无法彻底脱离。我的诗歌,尤其是那些无题诗,充满了隐晦的意象和复杂的情感,正是因为我有太多不能明言的苦衷与无奈。后人称我为"诗隐",说我诗风婉约隐晦,却不知那是我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中不得不选择的表达方式。

我深爱着我的妻子,却因她而卷入政治漩涡;我感激令狐家族的恩情,却因婚姻选择被指责为背信弃义;我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却始终沉沦下僚。我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的是爱情,也是我对自己命运的感慨——我虽无翱翔九天的翅膀,却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向往。

如今,千年已过,人们还在读我的诗,试图解读那些朦胧意象背后的真意。或许,连我自己也说不清那些诗句中蕴含的全部情感。它们是我在夹缝中生存的见证,是我对这个世界既眷恋又疏离的复杂心绪的表达。我这一生,就像一场无题的梦,醒来时,只留下几行诗句,让后人去揣摩、去叹息。

上一章 李贺 古代人物自述最新章节 下一章 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