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重生之她杀疯了
本书标签: 校园  重生复仇 

第二十一章:公益长河中的浪花

重生之她杀疯了

雨后的清晨,院子里的栀子花带着水珠绽放,香气漫过雕花的栏杆,钻进客厅的窗缝里。叶惊鸿正对着电脑整理公益项目档案,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表格记录着近二十年的公益足迹——从2005年资助的第一个山区女童入学,到2023年启动的跨国海洋垃圾清理计划,每一行字都浸着时光的温度。

“妈,您看这份数据。”悦心端着两杯温热的豆浆走进来,将平板递到叶惊鸿面前,上面是互联网公益平台最新的用户画像,“三十岁以下的捐赠者占比已经超过62%,其中学生群体通过‘公益积分兑换’参与环保项目的次数,三个月就突破了百万次。”

叶惊鸿接过平板,指尖划过那些跳动的绿色数据条,忽然笑了:“还记得2010年我们去西部支教,那会儿连捐赠收据都得手写。有个放羊的娃问我,‘阿姨,城里的电脑能看到我们这儿的星星吗?’现在倒好,他们用手机就能给沙漠种树了。”

正说着,裴砚辞提着一个沉甸甸的木箱从储藏室出来,箱盖一打开,露出里面整齐码放的红色荣誉证书,最上面那本边角已经磨损,烫金的字迹却依旧清晰——“2008年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整理老物件时翻出来的。”他拿起那本证书,指腹摩挲着封面的折痕,“那年咱们刚把公司的应急资金转过去,就带着医疗队往震区赶。悦心当时才上初中,抱着自己的储蓄罐说要给灾区的小朋友买画笔。”

悦心的脸颊微微发烫,伸手从箱子底下抽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里,十几岁的她穿着蓝色志愿者马甲,蹲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学校里,正手把手教一个断了胳膊的小男孩用左手写字,身后的黑板上画着歪歪扭扭的太阳。

“那孩子后来考上了美术学院,上个月还给我寄了幅画。”悦心的声音软下来,“画的是震后的帐篷小学,说每次看到画里的太阳,就想起我们当时说‘困难总会过去的’。”

院子里传来清脆的童声,睿睿背着小书包从外面跑进来,书包上挂着的“公益小天使”徽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奶奶爷爷,妈妈!”他举着一张奖状冲进客厅,“学校评选‘环保小卫士’,我得奖啦!这是用回收的塑料瓶做的奖杯哦!”

那座奖杯确实很特别,透明的瓶身被打磨得光滑圆润,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纸星星,每颗星星上都写着一句环保标语——“节约一滴水,滋养一片绿”“垃圾分类,让地球微笑”。

“这比爷爷得的任何奖杯都好看。”裴砚辞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接过奖杯,忽然注意到睿睿的校服袖口沾着泥渍,“又去社区花园种树了?”

睿睿用力点头,小脸上沾着草叶:“张爷爷说我种的那棵小树苗长出新叶子了!他还教我做了堆肥箱,用厨房垃圾当肥料,说这样花儿长得更快。”

叶惊鸿笑着擦掉他脸上的泥渍,忽然想起去年带睿睿去云南山区的情景。那孩子看到学校里漏雨的教室,当场就把攒了半年的零花钱塞进校长手里,奶声奶气地说:“校长爷爷,我把买机器人的钱给你,能不能把屋顶修好呀?”

“后来咱们启动的‘暖阳教室’项目,睿睿可是第一个捐赠人。”裴砚辞拿起桌上的项目手册,里面夹着睿睿画的设计图,图上的教室里有大大的窗户,墙上画满了彩虹,“现在那所学校的新教室已经盖好了,孩子们说要给睿睿留一个靠窗的座位。”

午后的阳光透过葡萄藤架,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悦心打开投影仪,墙上渐渐浮现出公益基金会的年度报告——

“教育领域:累计资助237所乡村学校,为8600名女童提供助学资金,研发的‘移动图书馆’已覆盖12个偏远县,让超过5万名孩子读到了课外书。”

“医疗领域:联合32家医院组建‘健康直通车’,每年下乡义诊400余次,为1.2万名山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研发的远程诊疗设备已在78个村卫生室投入使用。”

“环保领域:在沙漠边缘种植防护林1.8万亩,研发的‘智能垃圾分类箱’已在30个城市推广,海洋垃圾清理项目去年回收塑料瓶230万个,制成的再生材料为5所学校铺了新操场。”

“互联网公益:平台注册用户突破800万,发起‘指尖公益’活动,累计参与人次超2亿,开发的‘公益时间银行’让志愿者服务时长可兑换实际帮扶,已促成1.5万次互助服务。”

每一组数据背后,都藏着数不清的故事。叶惊鸿指着“健康直通车”那一页,忽然停顿了:“还记得那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吗?家在藏区,爸妈带着他辗转了五个城市都没凑够手术费。咱们的医疗队找到他时,孩子已经快不行了。”

裴砚辞的声音低沉下来:“后来手术很成功,去年回访时,那孩子已经长成半大的小伙子了,在草原上骑马比谁都快。他爸妈非要给咱们献哈达,说孩子的命是‘公益菩萨’给的。”

悦心的眼眶有些湿润,她切换到环保项目的页面,屏幕上出现一片湛蓝的海——那是去年在马尔代夫开展的珊瑚礁修复现场。志愿者们潜入海底,将用再生材料制作的珊瑚礁基座固定在海床上,悦心的丈夫周明宇正举着相机,记录下珊瑚虫附着生长的瞬间。

“周明宇说,现在那片海域的珊瑚覆盖率已经从12%涨到了35%。”悦心的嘴角扬起笑意,“当地的渔民自发组织了巡逻队,谁要是敢破坏珊瑚,全村人都不答应。这就是公益的力量,能让更多人变成守护者。”

睿睿趴在地毯上,指着屏幕里的沙漠防护林:“爸爸说这些树能挡住沙子,让村子里的人不用再搬家。等我长大了,要发明会自己找水的种子,这样就能在沙漠里种出更多树了!”

叶惊鸿抚摸着孙子的头,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刚做公益时的情景。那时她和裴砚辞只是单纯地想帮到人,没想到这条路上会遇到这么多同行者——有放弃高薪加入基金会的大学生,有退休后义务下乡的老教师,有捐出毕生积蓄的环卫工人,还有像睿睿这样用零花钱传递善意的孩子。

“其实我们做的,不过是搭建了一座桥。”裴砚辞关掉投影仪,窗外的栀子花香气愈发浓郁,“桥的这头是愿意付出的人,那头是需要帮助的人,走的人多了,桥就变成了路。”

傍晚时分,基金会的年轻员工们来家里做客。二十出头的林薇是刚入职的项目助理,她带来了自己设计的“公益盲盒”方案——用户线上捐赠后,会收到一份由受助者手工制作的礼物,可能是山区孩子画的画,也可能是残疾人编织的手工艺品。

“试运营一个月,参与度比普通捐赠高出40%。”林薇的眼睛亮晶晶的,“很多年轻人说,收到礼物时感觉和受助者有了真实的连接,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

负责技术开发的陈默则展示了新研发的AI公益助手:“它能根据用户的兴趣推荐合适的项目,比如喜欢宠物的人会收到流浪动物救助信息,擅长外语的人能接到翻译公益资料的任务。上周刚上线,就匹配成功了3000多份志愿需求。”

看着这些年轻人朝气蓬勃的脸庞,叶惊鸿忽然觉得,公益从来都不是一代人的事。就像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他们这代人埋下了种子,悦心这代人浇灌施肥,到了睿睿和林薇他们,就能在树荫下开出更多样的花。

晚饭时,大家围坐在院子里的长桌旁,桌上的菜大多来自社区花园——睿睿种的小青菜,张爷爷种的西红柿,还有用堆肥培育的黄瓜。周明宇特意带来了自己酿的梅子酒,说是用清理海洋垃圾时回收的玻璃罐泡的。

“明年我们计划启动‘公益孵化器’。”悦心举起酒杯,和大家轻轻碰了一下,“资助那些有创意的公益项目,比如用VR技术带乡村孩子‘看’博物馆,或者开发可降解的快递包装。”

裴砚辞笑着补充:“我和你妈商量好了,把公司的部分股份捐出来,成立专项基金,支持青年公益人才创业。咱们老了,该给年轻人搭舞台了。”

睿睿举着果汁杯,奶声奶气地说:“我也要加入!等我的‘自动找水种子’发明成功了,就用它做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公益项目!”

夜色渐浓,葡萄藤架上的串灯亮了起来,像串起了无数颗星星。叶惊鸿看着眼前的一切——老伴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温柔,女儿谈论项目时眼里的光,孙子脸上天真的期待,还有年轻人热烈的讨论声——忽然明白,公益从来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由无数这样的瞬间组成的长河。

就像山间的溪流,起初只是涓涓细流,遇到更多的水就汇成江河,最终奔涌向海。而他们每个人,都是浪花里的一滴水,既被河流滋养,也滋养着河流。

睡前,睿睿抱着他的环保奖杯,趴在叶惊鸿膝头听故事。叶惊鸿没有讲童话,而是给他讲了那个藏区男孩骑马的样子,讲了沙漠里第一棵冒出新芽的树苗,讲了震后教室里重新升起的国旗。

“奶奶,公益是不是就是让大家都开心呀?”睿睿打了个哈欠,小脑袋渐渐耷拉下来。

叶惊鸿轻轻拍着他的背,声音温柔得像月光:“是呀,让山里的孩子能上学,让生病的人能治病,让沙漠长出树,让大海变干净……等你长大了就会知道,让别人开心的时候,自己心里也会开满花的。”

窗外的栀子花还在散发着香气,仿佛在应和她的话。叶惊鸿望向夜空,星星在云层间闪烁,像无数双注视着人间的眼睛。她知道,这条公益之路还很长,但只要有人继续走下去,那些被温暖过的角落,终会开出一片春天。

而他们能做的,就是像最初那样,带着爱和信念,一步一步,稳稳地走下去。

上一章 第二十章:公益之路的回顾与展望 重生之她杀疯了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公益长河中的新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