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重生之她杀疯了
本书标签: 校园  重生复仇 

第二十九章:薪火相传时

重生之她杀疯了

深秋的清晨,基金会的银杏叶落了满地。睿睿踩着金黄的叶子跑进来时,正撞见张阿姨在贴新的照片——是甘肃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在秋收时拍的,他们举着饱满的玉米,站在写有“公益农田”的木牌旁,笑得露出了牙齿。

“这是去年网友众筹的农田,”张阿姨指着照片里的玉米地,“以前孩子们总吃不饱,现在不仅能自己种粮食,还学会了用电商平台卖农产品。上周刚收到他们寄来的小米,熬粥可香了。”

睿睿的小书包里鼓鼓囊囊的,他掏出个牛皮纸信封,里面是全班同学画的公益海报。“李老师说,要贴在基金会的墙上,让更多人看到山区的学校。”他指着其中一张画,上面有座彩虹桥,桥这边是戴红领巾的孩子,桥那边是举着书本的山区小朋友,“这是我画的,彩虹桥能通向所有需要帮助的地方。”

陈默的团队正在调试新研发的“公益时光机”——一个能连接过去与现在的VR设备。戴上眼镜,就能看到二十年前的帐篷学校:土坯墙的裂缝里塞着报纸,煤油灯在风里摇晃,叶惊鸿正用断了根腿的桌子当讲台,给孩子们讲“山外面的世界”。

“你看这里,”陈默指着画面角落里的木箱,“这是老周当年背来的图书箱,里面只有三十本书,现在希望小学的图书馆有三千本了,还能通过电子书库借阅全国的图书。”摘下眼镜时,正好撞见那个美术生抱着画具进来,他要给孩子们上今天的线上美术课。

“今天教大家画‘我的梦想’。”他调试好摄像头,屏幕里立刻跳出十几个小脑袋。甘肃的男孩说想当工程师,要给家乡修隧道;藏区的女孩说想当医生,要让牧民们不用再翻山看病;阿依古丽举着画纸,上面是座飘在云朵上的学校,“这样下雨的时候,就不用怕帐篷漏雨了。”

课间休息时,美术生翻出个旧铁盒,里面是二十年前的蜡笔头——断了胳膊的他当年用这些蜡笔,在地上画了无数个太阳。“现在的孩子们有专业的画材,”他拿起支崭新的水彩笔,对着镜头晃了晃,“但我总觉得,他们眼里的光,和当年我们趴在地上画画时是一样的。”

中午收到个特殊的包裹,来自马尔代夫的公益组织。打开箱子,里面是本厚厚的相册:珊瑚礁修复志愿者和当地孩子的合影,背景里的海水蓝得像块宝石。附言上写着:“当年周先生资助的海洋生物学家,现在正带着我们种珊瑚。他说,善意就像珊瑚虫,一点点聚集,就能长成保护海洋的礁盘。”

那个曾寄核桃的男孩凑过来看相册,手指轻轻点着照片里的珊瑚:“周叔叔说过,等我考上大学,就带我来看这些会开花的石头。”他从书包里掏出张录取通知书,是海洋大学的,“我要在这里学怎么保护珊瑚,以后带山里的弟弟妹妹来看真正的大海。”

下午的公益市集热闹非凡。孩子们摆起小摊,卖自己做的手工艺品:睿睿的贝壳画,阿依古丽的野花书签,美术生的太阳主题明信片。摊位前挤满了人,有位老爷爷买下所有的明信片,说要寄给全国各地的老伙计,“让他们也看看,咱们当年捐的钱,变成了这么多好孩子。”

市集的角落里,王奶奶在教孩子们织围巾。她的毛线筐里堆着五颜六色的线团,都是网友寄来的旧毛衣拆的。“这是给牧区孩子织的,”她戳着针脚,“要织得密点,才挡得住风雪。当年我给我家小子织毛衣,他总说太丑,现在这些孩子收到围巾,却会写信说‘奶奶的围巾像太阳’。”

睿睿举着刚卖明信片赚的钱,跑到捐款箱前塞进去。系统立刻跳出条提示:“您的15元捐款,将为山区孩子购买1本《海洋生物学》。”他盯着屏幕上的进度条,看着它一点点涨起来,突然转头说:“妈妈,我们能给每个孩子都买一本吗?这样他们就都能知道大海是什么样的了。”

叶惊鸿拿出手机,打开公益平台的“集体心愿”板块。上面已经有上百条留言:有人说要捐显微镜,让孩子们看清楚珊瑚虫;有人说要捐天文望远镜,让他们看看睿睿说的“挂在树上的星星”;还有个天文爱好者协会,说要去山区办“星空课堂”。

傍晚整理捐赠物资时,悦心发现个奇怪的包裹——没有寄件人信息,里面是件洗得发白的冲锋衣,口袋里塞着张纸条:“这是当年在帐篷学校丢的,现在孩子长大了,用不上了。衣服上的补丁是周先生缝的,他说破了没关系,能挡风就行。”

冲锋衣的肘部确实有块歪歪扭扭的补丁,线脚和老周笔记本上的字迹如出一辙。叶惊鸿忽然想起那个总爱爬树掏鸟窝的男孩,当年摔破了衣服不敢回家,是老周连夜用针线给他补好,还说:“衣服破了能补,心要是冷了,可就难暖了。”

“这衣服能放进‘公益博物馆’吗?”睿睿摸着补丁,小声问。基金会的角落有个玻璃展柜,里面摆着老周的笔记本、第一届夏令营的合影、孩子们寄来的核桃壳画,还有那枚生锈的志愿者徽章。

“当然能。”裴砚辞把冲锋衣小心地放进展柜,“它会告诉后来的人,二十年前有个爱爬树的男孩,和一个会补衣服的周爷爷,在这里留下过温暖的故事。”

夜幕降临时,美术生的线上课结束了。屏幕里的孩子们举着画好的梦想,齐声说:“谢谢老师!我们会加油的!”那个断了胳膊的男孩——如今的美术老师,红着眼眶关掉摄像头:“每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那时候总觉得梦想太远,现在才知道,有人帮你托一把,再远的星星也能摘到。”

院子里的桂花开得正盛,香气漫过玻璃窗,钻进每个人的心里。陈默在调试“时光机”的新场景:二十年后的希望小学,孩子们坐在太阳能教室里,用3D打印机做模型,窗外的认养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树下的二维码还在轻轻“说话”。

“你说,二十年后的公益会是什么样?”林薇看着虚拟场景里的孩子们,忽然问。

叶惊鸿翻开老周的笔记本,最新的一页贴着睿睿的公益海报。她指着画中的彩虹桥:“大概就像这座桥吧,一头连着过去,一头通向未来。当年我们种下的种子,会长成更多的桥,更多的路,让善意能走到更远的地方。”

裴砚辞端来刚熬好的姜汤,雾气模糊了眼镜片。“不止呢,”他笑着说,“会有更多像睿睿这样的孩子,带着哨子,带着向日葵花瓣,带着我们现在想象不到的科技,继续把这条路走下去。就像老周说的,公益不是一代人的事,是代代相传的火。”

睿睿抱着阿依古丽送的布偶,趴在展柜前睡着了。梦里,他好像看到周爷爷在向日葵田里招手,看到断了胳膊的大哥哥在画会飞的帐篷,看到自己种的小树长得比房子还高,树上挂满了星星,每个星星里都藏着个孩子的笑脸。

月光淌过展柜,给那件带补丁的冲锋衣镀上了层银辉。叶惊鸿知道,这火永远不会灭。它在老周的笔记本里,在孩子们的画纸上,在每个深夜亮着灯的基金会里,在无数个普通人伸出的手心里。它会被小心地传递下去,从二十年前的帐篷学校,到二十年后的星空课堂,从一代人的掌心,到下一代人的眼眸里。

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守护好这团火,让它烧得更旺些,再旺些。直到有一天,它能照亮所有的山路,温暖所有的寒冬,让每个孩子都能笑着说:“我的梦想,就要实现啦。”

上一章 第二十八章:百川归海处 重生之她杀疯了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十章:花开满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