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试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总称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对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也是衡量机体状况在一定范围内机体状况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生命体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而在病理情况下其变化极为敏感。护士通过对生命体征的评估,可以掌握机体生理状态的基本情况。了解重要脏器的功能,并可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工作情景与任务情景:妇产科收治了一位病人小张,28岁,分境后3天,诊斯为“产得感说”温持续在39.0-39.9C。今天护士为小张测量生命体征,心来几天来病人的体呼吸28次1分,血压120/80mmHg。病人神志清楚,结果为体温39.1C. 政C.脉搏120次1分,欲差。板面潮红、口唇干燥,尿量减少,食欲差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一糖、脂防 蛋白质氧化分解面产生。三大青养物质在体内的化时释放能量,并转化为热能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体温层机体进行新陈代谢相生命话动的重要条件,因此体温被视为观察生命活动的重要体征之一
体温的生理调节与散热 体温的生理调节人体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他通过大脑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时,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散热方式 1 辐射 是指热有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至另一个与它不接触物体表面的一种形式,在安静状态下。及低温环境中辐射是主要的散热方式。2 对流 只通过气体和液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散热量与气体和液体的流动速度成正比,风速越大,温差越大,散热越多,与如开窗通风就是利用对流原理。3 蒸发 水分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在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真发是主要散热方式,临床上常用温水试浴,乙醇试浴等为高热病人降温就是根据蒸发的原理。4 传导 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她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比如高热时用冰袋冰帽等降温,就是利用传导散热。
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正常体温,,临床上常以口腔,直肠,腋下等处的温度来代表体温。这三种测量方法中,直肠温度最接近原体深部的温度而日常工作中采用口腔,腋下测量温度更为方便。正常体温是一个温度范围,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体温点。口温 36.3到37°2℃ 腋温 36到37℃ 肛温 36.5到37.7℃
生理性变化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运动,用药等因素而出现生理性波动,但其变化范围很小,一般不超过0.5到1℃。昼夜 正常人体温在24小时内呈周期性波动,一般清晨2到6时最低午后1到6时最高,这种昼夜的规律性变化与机体活动的生物节律有关。 年龄 儿童体温略高于成年人,成年人体温略高于老年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调节功能差。气温及艺术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化。因此对新生儿应加强护理。做好防寒保暖措施不同年龄的人,其体温有所不同,与机体代谢水平不同有关。 性别 一般女性体温平均比例男性高零点儿3℃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在排卵前体温较低日体温最低,排卵后体温逐渐升高,这与体内孕激素水平周期性变化有关。 运动 人体活动时体温升高,与肌肉活动时带血增强,产热量增加有关。因此,临床上测量体温应在病人安静状态下测量。小儿测温时,应防止哭闹。 药物 麻醉药物可一直体温调节中枢时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并能扩张血管,导致散热增加。故对术中术后病人要注意保暖,有些药物则可通过抑制汗腺分泌而时体温升高。 其他 情绪激动紧张,进食环境温度的变化都可能会引起体温的升高,在测量体温时应加以考虑。
体温过高是指在机体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又称发热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者口温超过37.3℃一个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