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风与病变的十七种方式
本书标签: 校园  双向暗恋  结局BE 

气压归零

风与病变的十七种方式

气象观测站的沙发已经褪成了灰蓝色。江叙白面朝窗户蜷缩在上面,像胎儿在子宫里的姿势。他的右手攥着什么,指节因僵直而凸起,皮肤下的血管网呈现出紫罗兰色的纹路。窗外,母校的钟楼在冬日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白光,时针永远停在8:15。

吴倩医生推开观测站铁门时,气压计显示数值归零。她白大褂的下摆扫过地面,扬起细小的尘埃。十七小时前护士站的呼叫铃最后一次响起,监控显示江叙白独自离开了病房。现在他躺在沙发上,仿佛只是睡着了,睫毛在脸上投下蛛丝般的阴影。

"叙白。"吴倩的声音没有颤抖。她轻轻掰开儿子僵硬的手指,一块被绿手帕包裹的物体掉落在地,发出沉闷的响声。

手帕已经泛黄,边缘绣的藤蔓花纹却依然清晰。吴倩记得这块手帕——七年前的平安夜,江叙白从医院窗口接住它时,第一次露出了确诊后的笑容。现在它包裹着一卷未冲印的胶卷,柯达Gold200,感光度正好适合拍摄黄昏。

观测站的桌上摆着老式冲印设备。吴倩机械地操作着,显影液中渐渐浮现出影像——全是同一个女孩的背影。她在铁丝网前记录数据,她在操场边仰望天空,她在图书馆角落翻阅气象年鉴。最后一张拍摄于毕业典礼那天,女孩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手指轻触值日表上某个名字。

吴倩数了数,一共三十六张,时间跨度三年零四个月。每张底片边缘都标着小小的"WZ-847",有些字迹歪斜得几乎难以辨认。显微镜下可见这些照片全部严重过曝,像是拍摄者故意调错了光圈。

法医报告在三天后送达。吴倩坐在解剖室外的长椅上阅读,白大褂口袋里装着那卷冲印好的照片。报告第七页写着:"视网膜双侧脱落,晶状体混浊,符合长期强光刺激导致的病理性损伤。推测患者生前持续凝视极高亮度光源。"

她抬头看向走廊尽头的窗户。从这个角度,正好能看见气象观测站的屋顶和更远处学校的钟楼。钟面玻璃在晴天时会反射刺目的阳光,像一面巨大的凸透镜。

观测站的钥匙还插在门锁上。吴倩再次推门而入时,发现沙发前的矮几上放着一本《台风观测手册》,书签夹在第847页。那一页的空白处写满了算式,最终导出一个坐标:北纬31.23°,东经121.47°——跨海大桥的中点位置。

手册旁边是江叙白的手机。最后一条备忘录写着:"今天风速2级,适合撒骨灰。"发送时间是他离开医院前37分钟。相册里存着一张模糊的截图,显示某班次列车已过站,座位12车17F空无一人。

吴倩走到窗前。从这个位置凝视钟楼,反光恰好能照亮观测站墙上的气压记录表。她突然明白儿子选择这里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正对母校,而是因为这是唯一能让视网膜疼痛到忘记SCA痉挛的地方。

绿手帕还躺在原地。吴倩将它举到阳光下,发现"WZ-847"的钢笔字迹旁多了几行小字,墨水新鲜得多:

"当气压归零时

风会带走所有重量

包括我从未说出口的

那句——"

字迹到此中断,最后一道笔画拖得很长,像是突然失去了对笔的控制。吴倩把手帕放进胸前的口袋,那里常年装着一支钢笔——江叙白小学时送她的生日礼物,笔帽上刻着"救死扶伤"。

殡仪馆的人来搬运遗体时,观测站的气压计突然颤动了一下,指针微微偏离零点。吴倩回头看了一眼,沙发上只留下一个人形的凹陷,边缘处有一小块闪光——是那枚刻着"WQ"的铜扣,不知何时从江叙白的项链上脱落。

当晚的医学报告会上,吴倩的PPT最后一页没有放脑部扫描图,而是一张过曝的背影照片。她对着满座同仁说:"SCA3型最新基因疗法将在下周进入临床试验。"白大褂左侧口袋微微鼓起,绿手帕的一角露出来,在空调风中轻轻颤动。

气象台的台风警报响了一整夜。凌晨三点,观测站的气压计指针终于彻底归零。与此同时,某间公寓的书桌上,蓝色笔记本的锁扣突然弹开,露出扉页上那行被烧焦边缘的字迹:"9.1 台风眼过境/3级风(皱眉)/转笔128次/分/气压847hPa"。

窗外,一片绿色的影子掠过玻璃,像飞鸟,像手帕,像谁十七岁时被风吹散的、未完成的告白

上一章 焚烧观测站 风与病变的十七种方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