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官道上,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在十几名骑士的护卫下向南疾驰。刘恒骑在马上,不时回头张望。洛阳方向的天际依然泛着诡异的红光,那是焚烧的宫室映照出的血色晨曦。
"公子,前面就是伊阙关了。"一名庄丁策马靠近,压低声音道,"守关的是西凉兵,我们怎么过去?"
刘恒勒住马缰,眉头紧锁。马车里,少帝刘辩正蜷缩在角落,身上裹着庄丁找来的粗布衣裳。这个十四岁的少年皇帝自从离开洛阳小院后就一言不发,只是紧紧抱着刘恒给他的那枚玉佩。
"不能走关口。"刘恒环顾四周,"我记得这附近有条小路可以绕过关卡,是商贩走私用的。"
庄丁面露难色:"那条路崎岖难行,马车恐怕过不去。"
刘恒当机立断:"弃车骑马。找件斗篷给...给我侄儿穿上,遮掩面目。"他差点说漏嘴,及时改口。这一路上,他们都称少帝为刘恒的侄子,以防走漏风声。
片刻后,一行人舍弃马车,改为骑马。少帝被安置在一匹温顺的母马背上,由一名庄丁牵着。刘恒亲自在前引路,拐入一条隐蔽的山道。
山道狭窄陡峭,仅容一马通过。两侧崖壁高耸,遮天蔽日。马蹄踏在碎石上的声音在寂静的山谷中格外清晰。
"皇叔..."少帝突然开口,声音细如蚊蚋,"朕...我真的能逃出去吗?"
刘恒回头,看到少年皇帝苍白的脸上满是恐惧。他策马靠近,轻声道:"陛下放心,过了这座山就是颍川地界。那里有不少忠义之士,定会保护陛下安全。"
少帝点点头,手指依然死死攥着玉佩,指节发白。
正午时分,他们终于翻过山岭,眼前豁然开朗。远处田野平旷,村落散布,炊烟袅袅。
"我们安全了。"刘恒长舒一口气。
就在这时,后方山道上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刘恒心头一紧,急忙示意众人隐蔽在路旁树林中。
不多时,一队骑兵飞驰而过。为首的将领身高九尺,头戴紫金冠,身披百花战袍,手持方天画戟,威风凛凛如天神下凡。刘恒屏住呼吸——那不就是吕布吕奉先吗?
吕布身后跟着数十名精锐骑兵,打着"董"字旗号。他们疾驰的方向正是刘恒一行人刚刚走过的山路。
"是董卓的人!"一名庄丁紧张地低语,"他们在追我们?"
刘恒摇摇头:"不像。看他们的样子,应该是奉命去追捕袁绍等大臣的。"他心中暗忖,按照历史,此时吕布应该刚刚投靠董卓不久,还未被收为义子。如果能设法收服这位三国第一猛将...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刘恒脑海中逐渐成形。
三日后,颍川郡阳翟县郊外的一座庄园里。
"皇叔,这《春秋》里的这段话我不太明白。"少帝刘辩指着竹简上的一行字问道。
刘恒凑近看去,是《左传》中关于齐桓公称霸的一段记载。这几日来,他一边安排少帝的起居安全,一边开始教导这位少年皇帝读书明理。令他惊讶的是,少帝虽然性格懦弱,但天资聪颖,学习速度极快。
"这段讲的是齐桓公任用管仲,尊王攘夷,成就霸业的故事。"刘恒耐心解释,"为君者不必事事亲为,关键在于知人善任。"
少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像皇叔救我一样...如果没有皇叔,我早就..."
刘恒正要安慰,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派去洛阳打探消息的庄丁回来了,满脸风尘。
"公子,洛阳大乱!"庄丁顾不上行礼,直接说道,"董卓已经废了...废了陛下,改立陈留王为帝。袁绍、曹操等人纷纷逃离京城,董卓正在大肆捕杀反对他的大臣。"
少帝闻言,手中的竹简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小脸煞白。
刘恒示意庄丁先下去,转身对少帝郑重道:"陛下勿忧。董卓倒行逆施,必不长久。我们现在需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可...可是朕已经不再是皇帝了..."少帝声音颤抖。
"在臣心中,您永远是大汉正统。"刘恒坚定地说,"而且天下忠义之士,也必如此认为。"
安抚好少帝后,刘恒立刻召集手下商议。除了两名庄丁,这几日又有几名从洛阳逃出的汉室旧臣前来投奔,现在他们已有二十余人。
"诸位,眼下董卓暴虐,正是我们招揽人才的好时机。"刘恒展开一幅简陋的地图,"据探子报,吕布奉董卓之命追击袁绍,现驻扎在荥阳。此人勇冠三军,若能收归我用,必成大器。"
一名原为羽林郎的壮汉皱眉道:"公子,吕布先事丁原,后杀丁原投董卓,乃反复小人,岂可轻信?"
刘恒微微一笑:"正因其反复,方可离间。我有一计..."
三日后,荥阳城外吕布军营。
夜色如墨,营中篝火点点。中军大帐内,吕布正与几名心腹将领饮酒。他刚接到董卓的命令,要他尽快返回洛阳,有要事相商。
"将军,听说董相国要收您为义子,可是真的?"部将魏续好奇地问。
吕布饮尽杯中酒,傲然道:"某之勇武,董相国自是赏识。收为义子又如何?他日富贵,少不了尔等好处。"
众将纷纷举杯恭贺。就在这时,帐外亲兵来报:"将军,营外有歌女求见,说是仰慕将军威名,特来献艺。"
吕布大笑:"来得正好!让她们进来助兴!"
不多时,三名蒙面歌女袅袅入帐,怀抱琵琶,身姿曼妙。为首女子微微一福:"久闻吕将军威名,妾身等特来献丑,还望将军莫要嫌弃。"
声音婉转动听,吕布眼前一亮:"好!唱得好本将军重重有赏!"
歌女轻拨琴弦,朱唇微启,唱的却是一首新编的《并州儿郎谣》:
"并州儿郎勇无双,方天画戟震八荒。
奈何屈膝事国贼,千古骂名背身上。
董卓暴虐天人怒,助纣为虐非良图。
何不仗剑清君侧,青史留名大丈夫..."
"住口!"吕布勃然大怒,拍案而起,"谁教你们唱这等大逆不道之词?"
歌女不慌不忙,取下面纱,竟是个明眸皓齿的绝色佳人:"将军息怒。此词乃洛阳百姓心声,妾身不过如实唱来。董卓废立天子,残害忠良,天下人皆曰可杀。将军英雄盖世,何必..."
吕布一把掐住歌女咽喉:"说!谁派你来的?"
歌女被掐得面色发紫,仍艰难说道:"将...将军可知...董卓派您追击袁绍...实则是...是疑您与袁氏有旧...已在洛阳...布下刀斧手...等您回去...便..."
话未说完,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号角声。亲兵慌张闯入:"报!西凉军大队人马包围我营,说是奉董相国之命,要擒拿叛将吕布!"
吕布脸色大变,松开歌女:"果然如此!董卓老贼,安敢欺我!"
他抄起方天画戟,怒吼道:"并州儿郎听令!董卓不仁,欲害我等。随我杀出重围!"
营中顿时大乱。吕布率领亲信部将冲出大帐,只见四周火光冲天,西凉军如潮水般涌来。原来董卓确实对吕布起了疑心,又接到密报说吕布营中有异动,便派李傕率军前来擒拿。
吕布虽勇,但部下只有数百人,寡不敌众。激战半个时辰后,身边只剩十余骑,被逼至一处悬崖边。
"天亡我也!"吕布仰天长叹。
就在此时,悬崖下突然亮起无数火把。一支人马从山道杀出,直插西凉军侧翼。西凉军猝不及防,阵脚大乱。
为首一骑飞奔至吕布面前:"吕将军速随我来!"
吕布定睛一看,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公子,剑眉星目,气度不凡。
"你是何人?"
"在下刘恒,汉室宗亲。特来救将军脱险!"
吕布不及多想,跟着刘恒等人杀出重围。一行人专走偏僻小路,甩开追兵后,来到一处隐蔽的山谷。
谷中早有准备,搭着简易营帐。吕布下马,警惕地打量着刘恒:"阁下为何救我?"
刘恒拱手道:"久闻吕将军英雄了得,不忍见将军被奸人所害。董卓暴虐无道,天下共诛之。将军乃大汉臣子,何必为虎作伥?"
吕布脸色阴晴不定。他生性骄傲,最恨被人利用。今日先是被歌女讽刺激怒,又遭董卓背叛围剿,心中早已对董卓恨之入骨。
"某与董卓势不两立!"吕布咬牙道,"但天下之大,何处可去?"
刘恒微微一笑:"不瞒将军,少帝刘辩正在我处。将军若愿辅佐少帝,他日光复汉室,将军便是第一功臣。"
"少帝还活着?"吕布大惊。
刘恒点头:"董卓废立,大逆不道。少帝乃先帝嫡子,正统所在。将军若能相助,必名垂青史。"
吕布沉思良久,突然单膝跪地:"布愿效犬马之劳!"
刘恒连忙扶起:"得将军相助,汉室之幸也!"
就在这时,一名少年在侍从陪同下从大帐中走出。正是少帝刘辩。经过这段时间的调养,少年气色好了许多,虽然仍显瘦弱,但眼神已不再惶恐。
"这位就是吕布将军吗?"少帝轻声问道。
吕布见少帝亲临,慌忙下拜:"罪臣吕布,拜见陛下!"
少帝看了看刘恒,得到鼓励的眼神后,上前一步,学着刘恒教他的话说道:"将军请起。董卓欺朕年幼,废朕帝位,实乃国贼。今将军弃暗投明,朕心甚慰。朕...朕赦免将军从前之过,望将军日后忠心为国。"
这番话虽显稚嫩,但已初具帝王气度。吕布没想到少帝如此宽宏大量,感动得再拜:"臣誓死效忠陛下!"
当夜,吕布麾下残部陆续寻来,共得精骑三百余人。刘恒的势力一下子壮大了许多。
营帐中,刘恒与吕布对饮。吕布好奇地问:"刘公子如何知道董卓要害我?"
刘恒笑而不答,只是举杯:"此乃天意。来,为将军弃暗投明干杯!"
饮至半酣,吕布突然叹道:"可惜我的赤兔马还在洛阳,否则日行千里,何愁大事不成?"
刘恒眼中精光一闪:"将军放心,他日必取赤兔马相赠。"
他心里清楚,历史上吕布得赤兔马是在拜董卓为义子之后。如今历史已经改变,赤兔马或许会成为他们下一个目标。
夜深人静,刘恒独自走出营帐。仰望星空,他心潮澎湃。收服吕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多挑战等待着他。董卓、曹操、袁绍...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将成为他的对手或盟友。
少帝刘辩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皇叔,我们真的能成功吗?"
刘恒转身,看着这个依赖他的少年,郑重地点头:"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终有一日能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远处,吕布正在操练部下,喊杀声震天响。这支小小的队伍,将成为撼动整个东汉末年格局的第一块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