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东汉末年兴东汉
本书标签: 古代 

4

东汉末年兴东汉

晨曦微露,薄雾笼罩着山谷营地。刘恒站在一块凸起的岩石上,望着下面操练的士兵。吕布正在指导骑兵演练冲锋阵型,方天画戟在朝阳下闪着寒光。三百骑兵虽不算多,但个个都是并州精锐,冲锋起来气势惊人。

"皇叔。"

刘恒回头,看到少帝刘辩站在身后。少年穿着简朴的深衣,头发用一根木簪随意挽起,看起来像个普通的世家子弟。只有那双眼睛,清澈中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隐约还能看出帝王气质。

"陛下起得真早。"刘恒跳下岩石,拍了拍手上的尘土。

少帝微微一笑:"荀先生说要'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朕...我已经习惯了。"

刘恒欣慰地点点头。自从十日前那位自称"颍川书生"的年轻人不请自来,少帝的教育就有了质的飞跃。那位书生谈吐不凡,对经史子集如数家珍,尤其精通治国之道。虽然尚未表明真实身份,但刘恒心里已有猜测。

"荀先生起来了吗?"

"正在溪边洗漱。"少帝犹豫了一下,"皇叔,我们还要在这里待多久?"

刘恒眯起眼睛望向北方。那里是洛阳的方向,董卓的势力范围。过去半个月,不断有消息传来——董卓在洛阳倒行逆施,夜宿龙床,奸淫宫女,甚至虐杀大臣取乐。而他们这支小小的"勤王"队伍,还远不足以与之抗衡。

"不会太久了。"刘恒收回目光,"等我们准备好,就去荆州。那里远离董卓势力,又有刘表镇守,相对安稳。"

少帝点点头,突然压低声音:"皇叔,我昨晚偷听到荀先生和吕布将军谈话。荀先生说您...您不是普通人,说您能预知未来。"

刘恒心头一跳。那位"荀先生"眼光竟如此毒辣?他勉强笑道:"荀先生过誉了。我只是比常人更善观察分析罢了。"

"不,我相信荀先生说的。"少帝眼中闪着异样的光彩,"从皇叔救我那天起,我就感觉您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您教我读的那些书,说的那些道理,都像是...像是已经思考了很久很久。"

刘恒不知如何回应。他确实靠着历史知识先知先觉,但这种优势会随着他的干预逐渐消失。现在的历史已经和他知道的不太一样了。

"刘公子!"

浑厚的声音打断了他们的谈话。吕布大步走来,铠甲铿锵作响。这位三国第一猛将身高九尺,站在那里如同一座铁塔,阳光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投下深深的阴影。

"奉先有何事?"刘恒已经习惯直呼吕布表字,以显亲近。

吕布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还是关于赤兔马的事。没有它,某的战斗力大打折扣。昨日探马来报,董卓已将赤兔马赐给其婿牛辅,三日后将运往长安。"

刘恒眼睛一亮。机会来了!历史上赤兔马确实是董卓先赐给牛辅,后转赠吕布的。如今牛辅要带马去长安,正是夺取良机。

"奉先勿忧,我已有计策。"刘恒自信地说,"不过需要几位并州勇士相助。"

吕布拍胸脯保证:"公子尽管吩咐!某手下儿郎个个敢死!"

正说着,一名白衣书生缓步走来。他约莫二十五六岁年纪,面容清癯,眉目如画,举手投足间透着儒雅之气。正是那位"颍川书生"。

"文若来迟,诸位见谅。"书生拱手行礼,声音温润如玉。

刘恒心中一动。文若?荀彧的字不就是文若吗?这位难道就是曹操帐下首席谋士,被誉有"王佐之才"的荀彧荀文若?

"荀先生。"刘恒还礼,"我们正在商议夺取赤兔马之事。"

荀彧轻摇羽扇,微微一笑:"可是要趁牛辅运送途中下手?"

刘恒暗暗吃惊。这荀彧竟与他想到一处去了。"正是。先生有何高见?"

荀彧目光深邃:"牛辅此行必走崤函古道。此处地势险要,最宜设伏。不过..."他顿了顿,"董卓多疑,必派重兵护送。强攻不易得手。"

吕布不耐烦地插话:"那该如何是好?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宝马落入牛辅之手!"

荀彧不慌不忙:"彧有一计,可兵不血刃取马。"

刘恒与荀彧对视一眼,突然同时开口:"调虎离山!"

两人相视而笑。荀彧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似乎没想到刘恒反应如此之快。

"牛辅贪财好色。"荀彧展开一幅简陋的地图,"我们可在前方小镇放出消息,说有富商携美眷路过。牛辅必分兵去劫。届时..."

刘恒接话:"届时派死士扮作山贼,制造混乱,我亲自带人取马。"

荀彧点头:"公子明鉴。"

吕布听得热血沸腾:"某愿做先锋!"

刘恒却摇头:"奉先目标太大,容易被认出。这次我和魏续将军去即可。"魏续是吕布心腹将领,为人机敏,熟悉并州军情况。

荀彧补充道:"吕将军可另率一队人马在十里外接应,以防不测。"

计划就此敲定。众人分头准备,刘恒正要离开,荀彧却叫住了他。

"刘公子,可否借一步说话?"

两人来到溪边一处僻静之地。荀彧直视刘恒眼睛,突然问道:"公子真乃汉室宗亲?"

刘恒心头一紧,但面上不显:"先生何出此言?"

荀彧轻叹:"公子不必隐瞒。彧观公子言行,绝非寻常宗室子弟。公子对天下大势的见解,对董卓、袁绍等人的预判,皆精准异常,仿佛...亲眼所见。"

刘恒沉默片刻,反问:"先生可是荀彧荀文若?"

这次轮到荀彧惊讶了:"公子如何知晓?"

"先生有王佐之才,我早有所闻。"刘恒避重就轻地回答,"如今汉室倾颓,正需先生这般大才辅佐少帝,重振社稷。"

荀彧目光灼灼:"公子真欲扶少帝再兴汉室?"

"不错。"刘恒坚定地说,"董卓暴虐,天下共诛之。少帝乃先帝嫡子,名正言顺。若能奉天子以令不臣,何愁大业不成?"

"奉天子以令不臣..."荀彧喃喃重复,眼中精光暴射,"好一个'奉天子以令不臣'!公子此言,深得治国精髓!"

他整了整衣冠,突然郑重下拜:"荀彧不才,愿追随公子,共襄义举!"

刘恒大喜,连忙扶起。得荀彧相助,无异于得十万雄兵!

三日后,崤山古道。

黄昏时分,一支队伍缓缓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为首的将领肥头大耳,正是董卓女婿牛辅。他身后跟着约五百西凉兵,押送着十几辆辎重车。队伍中间,一匹通体赤红、神骏异常的宝马格外醒目——正是赤兔马。

"将军,前面有个小镇,要不要歇歇脚?"副将问道。

牛辅擦了擦汗:"他娘的,这鬼天气热死个人。传令下去,到镇上休息一晚,明日再赶路。"

副将压低声音:"可是相国吩咐要尽快把马送到长安..."

牛辅不耐烦地挥手:"一晚耽搁不了什么事!听说这镇上新开了家酒肆,有几个胡姬姿色不错..."

队伍转向小镇。没人注意到,路边树林中,几双眼睛正密切注视着他们。

夜深人静,小镇沉浸在酒后的酣睡中。西凉兵大多喝得烂醉,横七竖八地躺在临时营地里。赤兔马被拴在一棵大树上,由四名士兵看守。

突然,镇子另一头传来喧哗声,接着是女人的尖叫声和打斗声。

"有山贼!山贼抢女人啦!"

守卫们面面相觑。一个络腮胡子舔了舔嘴唇:"哥几个,要不要去看看?留两个人看着马就行。"

很快,两名守卫被说服离开,只剩下两个新兵蛋子。他们打着哈欠,靠在树边打盹。

一道黑影悄无声息地接近。寒光一闪,两名守卫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打晕在地。黑影解开赤兔马的缰绳,轻轻抚摸着马颈。

"赤兔啊赤兔,跟我走吧。你的主人吕布正等着你呢。"

赤兔马似乎听懂了一般,温顺地低下头。黑影翻身上马,动作矫健。赤兔马四蹄腾空,如一道红色闪电般消失在夜色中。

这黑影正是刘恒。他按照计划,在魏续等人制造混乱之际,亲自来取赤兔马。令他惊讶的是,赤兔马竟如此配合,仿佛知道他是来带它去见真正的主人。

赤兔马速度惊人,不到半个时辰就跑完了普通马匹半天的路程。前方树林中闪出几支火把,吕布带着接应的人马迎了上来。

"赤兔!我的赤兔!"吕布激动得声音发颤,一把抱住马颈。赤兔马也亲昵地蹭着主人的脸,眼中竟似有泪光闪动。

刘恒下马,长舒一口气:"幸不辱命。"

吕布突然单膝跪地,抱拳道:"刘公子为某取回爱马,此恩如同再造!布虽粗人,也知恩义二字。从今往后,布这条命就是公子的!"

刘恒连忙扶起:"奉先言重了。你我共扶汉室,何分彼此?"

众人不敢久留,迅速撤离。天亮时分,他们已回到五十里外的秘密营地。

牛辅发现赤兔马被盗,暴跳如雷,派兵四处搜索,却一无所获。消息传回洛阳,董卓勃然大怒,当场斩杀了两名负责押运的偏将。

"废物!一群废物!"董卓咆哮着,肥硕的脸庞扭曲狰狞,"连匹马都看不住!给我查!是谁胆大包天,敢动我董卓的东西!"

谋士李儒劝道:"岳父息怒。赤兔马性烈,常人难以驾驭。能如此轻易盗马的,必是熟悉此马之人。"

董卓眯起小眼睛:"你是说...吕布?"

"不止吕布。"李儒阴森森地说,"近日有传言,少帝刘辩未死,被一刘姓宗亲所救。吕布投奔了他们。"

董卓一脚踢翻案几:"传令下去,悬赏千金,取刘辩和吕布首级!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与此同时,刘恒的营地却是一片欢腾。赤兔马的到来让士气大振。荀彧提议趁热打铁,立即启程南下荆州。

"荆州牧刘表乃汉室宗亲,又与董卓有隙。我们可借其地发展势力,积蓄力量。"荀彧分析道。

刘恒赞同这个建议。当晚,众人围坐篝火旁,商讨南下路线。少帝刘辩坐在刘恒身边,专注地听着大人们讨论。

"陛下有何想法?"荀彧突然问道。

少帝愣了一下,随即挺直腰板:"朕...我觉得荀先生说得对。荆州离中原较远,董卓势力难及。而且..."他看了刘恒一眼,"而且皇叔说过,治国要先安民。荆州相对安定,正适合施行仁政。"

荀彧欣慰地点头:"陛下明鉴。"

刘恒也暗自惊讶。短短一个月,这个曾经怯懦的少年竟成长如斯。或许在正确的引导下,历史上的悲剧少帝真能成为一代明君?

夜深了,众人陆续休息。刘恒站在营地边缘,望着满天星斗。荀彧悄无声息地来到他身旁。

"公子在看什么?"

"看未来。"刘恒轻声道,"文若,你说我们真能成功吗?"

荀彧沉默片刻:"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室气数虽衰,但民心未失。公子既有匡扶之志,又有少帝正统,何愁大业不成?"

刘恒转头看他:"文若为何选择我们?以你之才,投奔袁绍、曹操,皆可得重用。"

荀彧微微一笑:"袁绍好谋无断,曹操...野心勃勃。唯有公子,心系汉室,又知人善任。彧虽不才,也愿附骥尾。"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次日黎明,这支小小的队伍拔营启程,向着荆州方向进发。队伍虽小,却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少帝刘辩骑着温顺的母马走在中间,吕布骑着赤兔马在前开路,刘恒和荀彧并辔而行,不时商讨着什么。

历史的车轮,正在悄然转向另一个方向。

---

上一章 3 东汉末年兴东汉最新章节 下一章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