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像一场马拉松,漫长而疲惫。姜呦将全部精力投入学习,成绩从年级前五十跃升至前二十。她把林淮送的羽毛吊坠挂在书包上,每次想放弃时就摸一摸它。
十月的月考后,姜呦在图书馆熬夜复习。深夜十一点,管理员开始清场,她收拾书本准备离开,却在走廊上撞见意想不到的人。
林淮靠在窗边,月光勾勒出他的轮廓。他穿着深蓝色卫衣,头发比上次见面长了些,垂在眼前。
"你..."姜呦愣在原地。
"路过。"林淮说,声音有些哑,"看到灯还亮着。"
姜呦走近几步,闻到淡淡的松木香。林淮眼下有淡淡的青色,看起来疲惫但平静。
"复习得怎么样?"他问。
"还行。"姜呦轻声回答,"你呢?"
"老样子。"林淮看了看表,"我送你回家。"
夜风微凉,他们保持着礼貌的距离并肩而行。路灯将影子拉得很长,时而重叠时而分开。
"保送结果出来了吗?"姜呦打破沉默。
林淮摇摇头:"下个月。"顿了顿,"我报了京大。"
"我知道。"姜呦脱口而出,随即红了脸。
林淮看了她一眼,嘴角微微上扬:"你呢?"
"京大。"姜呦毫不犹豫,"中文系。"
他们在姜呦家楼下停住。林淮双手插在口袋里,月光下轮廓分明:"加油。"
"你也是。"姜呦鼓起勇气,"等你好消息。"
十一月中旬,保送名单公布。姜呦挤在公告栏前,心跳如雷——林淮的名字赫然在列,京大体育特招。她转身想找他,却被告知林淮已经离校回家。
那天晚上,姜呦用公用电话打给林淮。响了很久没人接,就在她准备挂断时,电话被接起。
"喂?"是林淮母亲的声音。
"阿姨好,我是姜呦。"她紧张地说,"请问..."
"小淮去北京了。"林淮母亲的声音温和,"提前报到,参加训练。"
姜呦的心沉了下去:"他...什么时候回来?"
"寒假吧。"电话那头顿了顿,"他留了东西给你。"
第二天,姜呦去了缘来便利店。林淮母亲递给她一个信封,里面是一张照片——京大羽毛球队的合影,林淮站在后排,嘴角微扬。照片背面写着:「球场见。——LC」
姜呦把照片夹在日记本里,学习更加拼命。十二月的月考,她冲进了年级前十。班主任找她谈话,建议她考虑保送,但姜呦婉拒了——她要凭实力考进京大。
寒假开始前,学校组织了高三动员会。姜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台下掌声雷动。走出礼堂时,有人塞给她一张纸条:「考完见。——LC」
姜呦环顾四周,没看到熟悉的身影。但那张纸条像一剂强心针,支撑她度过了最艰难的冲刺阶段。
春节后,高考进入百日倒计时。姜呦把全部精力投入学习,每天只睡五小时。三月的模拟考,她意外跌出前二十,崩溃地在厕所哭了一场。
第二天,她的课桌里多了一盒薄荷糖和一张纸条:「深呼吸。——LC」
姜呦不知道林淮是怎么混进学校的,但这个小小的关怀让她重拾信心。四月的二模,她重回前十,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五月底,高考前最后一周,姜呦收到一个匿名快递。拆开一看,是京大校园的明信片和一支她惯用的钢笔。明信片背面是熟悉的字迹:「相信你。——LC」
姜呦把明信片贴在复习资料第一页,每天睡前看一遍。高考那天清晨,她戴上羽毛吊坠,手腕上是那条蓝色护腕,走进了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