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熙十七年,春和景明。汴京城在经过一冬的沉寂后,焕发出蓬勃生机。而这一年开春最轰动京城的大事,莫过于皇后明兰所出的次女——昭华公主赵静姝,下降盛家。
这桩婚事,早已不是简单的儿女姻缘,而是象征着皇家与盛家历经两代、愈加深厚牢固的纽带。当年,六岁的明嘉县主在御园初遇太子赵昕,种下了青梅竹马的情缘。如今,明嘉皇后与元熙帝的长女,又将嫁回盛家,嫁与盛家第四代最杰出的子弟——盛暄。
盛暄,乃盛长柏与海朝云之嫡长子。他完美继承了盛家勤学苦读、刚正不阿的家风,更兼具其母海氏书香门第的温润气度。年仅十八岁,便已在两年前的春闱中崭露头角,高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被誉为“小盛相”,是盛家“六元及第”传奇之后,第四代子弟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其才学人品,深得帝后赏识,将最疼爱的次女昭华公主许配于他,既是亲上加亲,更是对盛家清正门风、诗书传家最深的认可与期许。
公主下降的仪程,其盛大与隆重,远非寻常勋贵嫁女可比。内廷司、礼部、光禄寺早已筹备数月,务求尽善尽美,彰显皇家天威与对盛家的无上恩宠。
**一、盛妆出降·凤仪耀宫闱**
吉日清晨,昭华公主赵静姝于皇后所居的坤宁宫正殿行“醮戒礼”。元熙帝赵昕与明嘉皇后明兰高坐于上,接受爱女的辞拜。此时的明兰,已为帝后十余载,生育了五子三女,母仪天下的威仪早已融入骨血,雍容华贵,气度沉凝。唯有在看着即将出嫁的女儿时,眼中才流露出与天下所有母亲无异的温柔、不舍与欣慰。
昭华公主身着大红织金凤穿牡丹纹的翟衣,头戴九翚四凤冠,珠翠环绕,华光璀璨。她承袭了母亲明兰清丽的眉眼,更添了几分皇家公主的骄矜与明艳,性格却活泼跳脱,颇有几分当年盛家五姑娘如兰的影子。此刻,在庄严的仪式下,她也收起了平日的活泼,依礼跪拜聆听父皇母后的训诫。
“尔往盛家,恪守妇道,敬奉舅姑,和睦妯娌,持家以俭,待人以和。勿负皇家教养之恩,勿坠盛家清正门风。”元熙帝的声音沉稳有力。
明兰看着女儿,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温柔的叮咛:“静姝,盛家乃诗礼簪缨之族,门风清正,你嫁过去,要孝顺公婆,敬重夫君,谨守本分,更要……平安喜乐。”最后四个字,蕴含了母亲最深切的祝福。
“儿臣谨遵父皇母后教诲,必不敢忘。”昭华公主声音清脆,郑重叩首。
礼毕,吉时到。内侍高声唱喏:“公主起驾——!”
在浩荡的仪仗、宫娥内侍的簇拥下,昭华公主登上华丽无比的七凤金顶翟车。车驾缓缓驶出宫门,皇家乐队奏响庄严喜庆的乐曲,前有禁军开道,后有命妇、宫人随行,陪嫁的珍宝器物、绫罗绸缎、田庄铺面等妆奁绵延数里,其煊赫之势,令沿途围观百姓惊叹不已,皆言“盛家之荣,已极人臣”。
**二、盛府迎鸾·簪缨庆鼎盛**
与此同时,盛府早已是张灯结彩,宾客盈门。盛家如今的府邸,早已不是当年盛紘为官时的宅院,而是御赐的敕造宰相府,规制宏大,气象万千。府门前车水马龙,前来道贺的皆是当朝一品大员、勋贵宗亲、阁部重臣。盛家三代为官,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又有皇后母族这层显赫身份,今日之盛况,堪称汴京数十年未有的盛事。
盛琮虽已致仕多年,作为盛家真正的定海神针、皇后的父亲、公主的外祖父,今日身着御赐蟒袍,端坐正堂,精神矍铄,面带欣慰的笑容。宁国公主卫恕意(明兰生母)作为公主的外祖母、盛暄的曾外祖母,更是盛装出席,满头银发梳得一丝不苟,佩戴着象征超品公主尊荣的首饰,慈祥中透着无上尊贵,看着满堂儿孙,眼中是看尽繁华后的满足与安然。
盛长柏作为新郎的父亲、当朝首辅(已接替伯父盛琮之位多年),携妻子海朝云在门前迎候重要宾客。长柏面容肃正,气质清峻,多年的宰辅生涯令他威仪日重,今日眉梢眼角却也难掩喜气。海朝云温婉端庄,举止得体,正含笑与前来道贺的贵妇们寒暄,内心为儿子娶得公主、延续家族荣耀而自豪。
新郎盛暄身着大红喜服,身姿挺拔如芝兰玉树,面容俊朗,气度沉静,既有其父的刚正风骨,又有其祖父盛琮年轻时的儒雅睿智。他立于府门前,目光沉静地望向公主车驾即将到来的方向,不见丝毫紧张,唯有成竹在胸的沉稳。这份气度,令前来观礼的宾客无不暗暗称赞,盛家后继有人。
英国公府少夫人盛清兰(携丈夫张若昀及子女)、周国公世子夫人盛如兰(携丈夫周靖远及幼子)、清远侯夫人余嫣然(携丈夫张君泽)、郑国公夫人张桂芬(携丈夫郑钧)等盛家出嫁的女儿们皆盛装归来,府中一时笑语喧阗,满目锦绣。她们看着长大的侄儿(或堂弟)盛暄迎娶公主,心中感慨万千,盛家的荣光与血脉,便是这般一代代传承不息。
**三、礼成结缘·盛世谱华章**
当皇家仪仗抵达盛府门前,鼓乐齐鸣,响彻云霄。盛暄率盛家众子弟跪迎凤驾。
翟车门开,在宫娥的搀扶下,昭华公主赵静姝缓缓步下。大红盖头遮住了她的容颜,但那通身的皇家气派与青春活力,依旧透过仪态流露出来。盛暄上前,依照古礼,行“奠雁”之礼,象征着忠贞不渝。
随后,一对新人执起连接彼此的红绸,在万众瞩目与震天的欢呼声中,缓缓步入盛府正堂。堂上,高悬着御笔亲书的“天作之合”匾额。
拜天地,拜高堂(拜盛长柏、海朝云,以及象征性的拜盛琮、卫恕意),夫妻对拜。每一个环节都庄重而神圣,在礼官的唱喏和宾客的见证下完成。
当“礼成——”的唱喏声响起,满堂宾客齐声恭贺。昭华公主被送入精心布置的洞房,而盛暄则留下招待宾客。盛府内外,筵开百席,美酒佳肴,觥筹交错,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盛家的权势、人脉、以及这桩与皇家再续前缘的婚事所带来的无上荣光,在此刻达到了一个令人炫目的顶峰。
宁国公主卫恕意看着眼前这花团锦簇、烈火烹油般的盛景,目光穿过喧嚣的人群,似乎看到了几十年前,那个小小的盛府里,她教导女儿明兰礼仪,看着她一步步从县主走到太子妃,再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如今,她的外孙女又嫁回了盛家。盛家的祠堂里,“诗礼传家,忠君报国”的家训在烛火映照下熠熠生辉。这根深叶茂的盛氏家族,如同这汴京城中最挺拔的巨树,根系早已深深扎入大宋的土壤,枝繁叶茂,荫庇子孙,并将继续在这元熙盛世里,书写着属于簪缨世家的不朽华章。
昭华公主下降盛家,不仅是明兰与赵昕爱情的延续,更是盛家与皇家血脉相连、荣辱与共的象征,为盛氏家族“世代簪缨”的传奇,添上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盛世的华章,在喜庆的乐声与祝福声中,翻开了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