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衣的制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赵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昏暗的油灯下开始飞针走线。孩子们也懂事地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里的氛围忙碌又温馨。
这天,张夫人突然派人来请赵茹去张府,说是有要事相商。赵茹心里一紧,担心是寿衣出了什么问题,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跟着下人去了张府。
到了张府客厅,张夫人正坐在主位上,神色有些凝重。看到赵茹进来,她微微点了点头,示意她坐下。
“赵嫂子,这次请你来,是有个不太好的消息。”张夫人开口道,“前几日你处理好的那批绸缎,又出问题了。”
赵茹心中一惊,忙问:“夫人,出了什么问题?我之前处理的时候,明明已经没有暗斑了啊。”
张夫人叹了口气,让人把那匹绸缎拿了出来。赵茹一看,原本处理好的绸缎上,竟然又出现了一些细小的黄斑,虽然不明显,但在月白色的绸缎上还是很扎眼。
“这……怎么会这样?”赵茹也有些疑惑,她仔细回忆了处理绸缎的每一个步骤,确定没有遗漏。
“我问了布庄老板,他说这批绸缎之前是存放在潮湿的库房里,可能是受潮太严重,内部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张夫人皱着眉头说,“现在离老太太的寿辰没几天了,要是重新去买绸缎,恐怕来不及,而且也不一定能买到这么合适的料子。”
赵茹看着那匹绸缎,陷入了沉思。她知道,这次的问题比上次更棘手,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张府老太太的寿辰,自己的名声也会受损。
“夫人,您给我点时间,我再想想办法。”赵茹咬了咬牙说,“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张夫人看着她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好,我相信你。不过时间紧迫,最多只能给你两天时间。”
离开张府后,赵茹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镇上的布庄,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解决绸缎的问题。她在布庄里仔细询问了老板,又查阅了一些关于绸缎保养和修复的书籍,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
回到家后,赵茹顾不上休息,立刻开始动手。她先把绸缎浸泡在一种特制的草药水里,这种草药水是她从一本古籍上找到的配方,据说对去除绸缎上的黄斑有奇效。浸泡了一夜后,她把绸缎捞出来,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通风处晾干。
第二天,绸缎晾干了,赵茹紧张地拿起绸缎查看。只见上面的黄斑果然淡了许多,几乎看不出来了。她又用熨斗仔细地熨烫了一遍,让绸缎更加平整光滑。
“终于成功了!”赵茹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她立刻带着绸缎去了张府。张夫人看到焕然一新的绸缎,惊喜不已:“赵嫂子,你可真是太厉害了!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行!”
“夫人过奖了,这也是我运气好,找到了办法。”赵茹谦虚地说。
解决了绸缎的问题,寿衣的制作也加快了进度。在赵茹的精心制作下,寿衣终于在老太太寿辰前一天完成了。
寿衣是一件大红色的锦缎长袍,上面绣着精致的牡丹花纹,领口和袖口都用金线滚边,显得十分华贵。张夫人看到寿衣后,赞不绝口,当场就把剩下的工钱和丰厚的赏钱一并给了赵茹。
“赵嫂子,你这手艺真是没话说。”张夫人拉着赵茹的手说,“以后我家的针线活,都包给你了。”
赵茹连忙道谢,心里十分高兴。这次的寿衣制作,不仅让她赚了一笔丰厚的收入,还在镇上打响了名声,以后的活计肯定少不了。
从张府出来后,赵茹去了镇上的书院,给李大勇交了半年的学费。李大勇得知自己终于可以去书院读书了,激动得热泪盈眶。
“娘,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的期望。”李大勇紧紧握着赵茹的手说。
“好,娘相信你。”赵茹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在书院要听先生的话,和同学好好相处。”
看着李大勇走进书院的背影,赵茹心中充满了希望。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们的未来也充满了光明。
回到家后,赵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其他孩子们,家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赵茹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