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第一艳女公主
本书标签: 历史 

第012章 墙外诗草与贵人暗许

大唐第一艳女公主

第012章 墙外诗草与贵人暗许

日子在柳河村的炊烟与牛铃声中悄然滑过。

崔宁的生活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节奏:

清晨顶着薄雾去私塾后墙的草丛“偷听”,晌午在柳家小院喝一碗比家里略稠的野菜粥,下午则牵着老牛去河湾,用后世的童谣故事,换取柳若汐主仆带来的、足以支撑他身体和精神的食物。

私塾后墙那片草丛,几乎成了崔宁的专属领地。

起初,他“偷听”的姿态还带着几分刻意的笨拙和生疏,但随着时间推移,他越来越从容。

他甚至开始“变本加厉”——不再满足于仅仅躺着或划拉几个简单的字。

他开始用树枝,在松软的泥地上,写下一些东西。

有时是《论语》中某句的注疏,观点新颖独到;有时是某个算学难题的巧妙解法,思路清晰;

更多时候,是一些零散的、意境深远的句子。

他故意写得潦草,歪歪扭扭,模仿着初学写字孩童的笨拙,仿佛只是无意识的涂鸦。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被他“不经意”写在地上的《草》(取自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隐去题目和作者),

字迹确实如狗爬一般难辨,但那诗句本身蕴含的生命力、坚韧和深沉的意境,却如同荒野中的明珠,无法被尘土掩盖。

私塾里的吴先生,是个年近五十的落魄老秀才,考了一辈子也未能中举,在柳家谋个教席糊口。

他学问扎实,为人方正,也带着几分读书人的清高和不得志的郁气。

他早就注意到了窗外那个风雨无阻的“偷听”身影。

起初只当是贫家子对学问的懵懂向往,有些怜悯,也有些轻视。

但渐渐地,崔宁偶尔在地上划拉出的那些东西,开始让他无法忽视。

尤其是今天。

午时散学,学童们嬉闹着涌出私塾,奔向各自家中。

吴先生踱步到窗边,习惯性地望向那片草丛。

崔宁已经离开去长工小院吃饭了。

阳光正好,照在昨日雨后湿润的泥地上。

吴先生的目光随意扫过那片被崔宁“糟蹋”过的地面,本欲摇头叹息这孩子的顽劣。

然而,当他的视线落在那几行歪歪扭扭、泥土半掩的字迹上时,脚步猛地顿住了!

他下意识地眯起老花眼,凑近了些,几乎是屏住呼吸,一个字一个字艰难地辨认着那稚拙的笔画。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老先生的眉头皱了起来,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悦。但紧接着: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轰隆!仿佛一道惊雷在吴先生脑海中炸响!

他浑浊的老眼瞬间瞪大,身体不由自主地前倾,枯瘦的手指甚至微微颤抖起来。

他急切地辨认着后面的句子: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当最后一句“萋萋满别情”艰难地在他心中拼凑完整时,吴先生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

他反复咀嚼着这几句诗,尤其是那振聋发聩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和激动,如同滚烫的岩浆,瞬间冲垮了他心中的轻视和麻木!

这…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坚韧!何等的意境!

将野草那卑微却顽强的生命力,与人生际遇、离愁别绪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字字珠玑,句句含情,立意高远,浑然天成!

这…这绝非寻常学童所能为!

甚至…远超他这读了一辈子书的老童生!

他猛地抬头,望向崔宁平时躺卧的位置,又低头看看地上那潦草却蕴含惊世才华的字迹。

这个衣衫褴褛、沉默寡言的放牛娃…竟有如此大才?!

是偶然所得?还是…真人不露相?

吴先生只觉得心潮澎湃,一股久违的、发现璞玉的激动和惜才之心,汹涌而出。

当晚,吴先生怀着难以平静的心情,来到了东家柳元柄的书房。

柳元柄年约四十,面皮白净,带着商贾的精明,也因出身世家庶支,眉宇间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的郁结和急于证明自己的焦虑。

他正就着烛火翻看账册。

柳若汐则安静地坐在一旁的小几边,手里拿着一卷书,烛光映着她沉静秀美的侧脸。

吴先生恭敬地行礼后,按捺不住激动,将下午所见所感,原原本本地向柳元柄道来。

他尤其强调了那首《草》诗的惊才绝艳,以及自己对崔宁(他只知道是那个常来放牛的崔家小二)潜力的巨大震撼。

“东翁,”吴先生的声音带着颤抖,

“此子…此子非凡啊!那诗…老朽生平仅见!字虽稚拙,然意境之高远,气魄之雄浑,绝非池中之物!

若能得名师指点,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埋没于乡野,与牛为伍,实乃暴殄天物!”

柳元柄起初只是漫不经心地听着,但当吴先生念出那几句诗,

尤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他的眼神陡然锐利起来。

他虽非大才,但世家底蕴让他对文字的鉴赏力远超常人。

这诗…确实非同凡响!一个八岁放牛娃写的?他难以置信。

就在这时,一直安静看书的柳若汐抬起了头。

她的脸上看不出太多惊讶,只有一种了然于胸的沉静。

她放下书卷,声音清泠如玉珠落盘:

柳若汐“吴先生所言那首诗,女儿方才也听清了。确是难得的上乘之作,尤其出自一个未曾正式开蒙的稚童之手,更显不凡。”

她看向父亲柳元柄,眼神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洞察力:

柳若汐“父亲,此子虽出身寒微,然观其行止(河边应对、童谣故事、今日之诗),心性坚韧,内藏锦绣。

女儿在河边偶见其…自学之态,也觉其专注异于常人。如今看来,吴先生慧眼识珠。”

柳若汐微微停顿,烛光在她眼中跳跃,闪烁着与她年龄不符的深沉算计:

柳若汐“崔家虽贫,此子却如璞玉蒙尘。若能稍加扶持,助其进学,他日若能博得功名,对我柳家而言,未必不是一支在寒门中埋下的伏笔。

父亲在长安…根基尚浅,多一个由您资助、知根知底、且才华横溢的寒门士子作为潜在的助力,总好过锦上添花依附他人。”

她的话点到即止,却精准地戳中了柳元柄心中最深的渴望——重返长安核心圈子,洗刷被家族放逐的耻辱,需要更多的力量和人脉。

一个由他资助、潜力巨大的寒门才子,确实是一笔值得投资的“长线买卖”。

柳元柄眼中精光连闪,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女儿的分析冷静而犀利,远超她的年龄。

他沉吟片刻,看向吴先生:“先生以为如何?”

吴先生连忙躬身:

“小姐明鉴!此子若能得入私塾,老朽定当倾囊相授!其天赋,恐非老朽所能限,但打牢根基,引导其走上正途,老朽责无旁贷!”

“好!”柳元柄一拍桌子,做了决定,

“那就有劳先生明日亲自去一趟崔家。告诉崔家当家人,柳家私塾,愿收崔宁为弟子,免其束脩!

他每日上午来塾中读书,下午再去放牛,不得耽误柳家活计。

束脩的缺额,由我柳家补上!”

他深知寒门最缺的就是钱粮,免除束脩,无异于天降甘霖。

“是!老朽明日一早便去!”吴先生激动应下。

吴先生告退后,书房内只剩下父女二人。

柳元柄看着女儿,眼中满是赞赏:“汐儿,你心思之缜密,眼光之长远,远胜为父啊。”

柳若汐微微垂眸,没有接话,只是轻声道:

柳若汐“父亲,可否将方才吴先生所诵之诗,再为女儿复述一遍?”

柳元柄依言念出。

柳若汐取过一张雪浪笺,执起小狼毫,蘸了墨,在烛光下,一笔一划,极其认真地默写着那首《草》。

她的字迹娟秀清丽,与地上那潦草的“狗爬”字迹天壤之别。

随着诗句在纸上流淌,“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她的心湖,也仿佛被投入了一颗石子,荡开一圈圈涟漪。

这诗中蕴含的顽强生命力,那种在绝境中永不放弃、终将破土而出的信念…让她莫名地想到了河边那个眼神清亮、脊背挺直的放牛娃。

这诗…竟像是为他而作?还是…他本就是这诗中的草?

她看着纸上清秀的字迹,眼神有些恍惚。

一直侍立在柳若汐身后,努力降低存在感的柳叶儿,此刻也忍不住踮起脚尖,偷偷看着小姐抄录的诗句。

她虽为丫鬟,但从小伴着小姐一起读书习字,耳濡目染之下,基本的鉴赏力是有的。

她认不全所有的字,但小姐念过,她也听懂了大概意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柳叶儿在心里默念着这句,大眼睛眨了眨。

她忽然觉得,这句诗,形容那个放牛娃…好像特别贴切?

就像他一样,家里那么穷,天天饿肚子,还要放牛,可他还是那么…有劲儿?

还会讲故事,会编小玩意儿,现在连先生都说他有大才了?

一种奇异的、混杂着崇拜和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感,在她懵懂的心底悄然滋生。

她看着那首诗,再看看小姐专注抄写的侧影,只觉得那个放牛娃的身影,在她小小的世界里,一下子变得好高好大,充满了神秘的光彩。

烛光摇曳,映照着柳若汐沉静的抄写,也映照着柳叶儿眼中闪烁的、对那个即将改变命运的放牛娃的全新认知。

崔宁通往科举之路的第一块基石,就在这柳家书房摇曳的烛光下,被悄然铺就。

上一章 第011章 蚱蜢、故事与羊肉香 大唐第一艳女公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