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的第一节化学实验课,实验室里弥漫着酒精和硝酸银的混合气味。
林微看着台面上的烧杯和酒精灯,指尖微微发痒 —— 前世她最怵实验题,总在操作步骤上丢分,这次正好补回来。
化学老师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姓周,说话慢条斯理:“今天我们做乙醛的银镜反应,这个实验步骤多,细节很重要,大家仔细看我示范。”
他一边讲解一边操作:“试管要先用热的烧碱溶液洗涤,去除油污…… 银氨溶液要现配现用,过量会爆炸……”
林微听得格外认真,手里的笔记本飞快地记着要点。
她记得前世有同学因为试管没洗干净,最后只得到黑乎乎的沉淀,还有人因为加了过量氨水,差点真的引发危险。
“好了,大家开始动手吧,注意安全。” 周老师拍了拍手,在实验台之间来回巡视。
林微深吸一口气,开始按步骤操作。
她先用热的烧碱溶液清洗试管,动作轻柔却精准,试管内壁的油污被彻底去除,倒过来时水膜均匀分布,没有挂壁。
“你这手法挺专业啊。” 旁边的王浩看得直咋舌,他手里的试管刚洗到一半,已经洒了半桌子水。
“细节很重要。” 林微头也不抬,将硝酸银溶液倒入试管,然后逐滴加入氨水。
当溶液里的沉淀刚好溶解时,她立刻停手 —— 这是银氨溶液配制的关键,多一滴少一滴都不行。
王浩在旁边看得紧张:“要不要再加点?我看周老师好像加了不少。”
“不行。” 林微摇摇头,“过量的氨水会导致试剂不稳定,影响实验效果。”
她将乙醛溶液滴入银氨溶液,轻轻振荡试管,然后把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
温水慢慢升温,试管内壁开始出现一层薄薄的银镜,像镀了层月光,越来越亮,越来越均匀。
“哇!成功了!” 王浩兴奋地低呼,他自己的试管里却还是浑浊的液体。
林微看着那层光亮的银镜,嘴角忍不住上扬。这不仅是一次实验的成功,更是对前世短板的弥补。
周老师巡视到这边,看见林微试管里的银镜,眼睛亮了起来:“不错啊林微,这银镜又亮又均匀,比我示范的还好。”
周围几个同学闻声围过来,发出一阵惊叹。有人的试管里是黑乎乎的沉淀,有人的银镜斑驳不均,和林微的一比,简直天差地别。
“老师,她是不是提前练过啊?” 一个女生小声嘀咕,语气里带着羡慕。
“就算提前练过,能做到这么标准也不容易。” 周老师拿起林微的试管,举起来给全班看,“大家看看,这才是规范操作的结果。
试管洗涤干净,试剂用量精准,加热温度控制得好…… 林微同学,给大家讲讲你的操作要点。”
林微站起身,手里还拿着滴瓶:“关键有三点:一是试管必须彻底洗净,否则银镜会不均匀;二是银氨溶液要现配现用,氨水不能过量;三是水浴加热时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银。”
她讲得条理清晰,连周老师都忍不住点头:“说得非常好!这些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大家要好好学学。”
王浩看着林微被同学们围住请教的样子,心里既骄傲又有点小失落 —— 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这么厉害啊。
实验课快结束时,周老师突然说:“下节课我们做中和滴定实验,那个更考验操作精度。林微,到时候你给大家做示范吧。”
“好的,周老师。” 林微爽快地答应了。
走出实验室,王浩还在懊恼自己失败的实验:“我怎么就做不好呢?明明步骤都一样啊。”
“你太急了。” 林微笑着说,“化学实验讲究耐心和细心,一步错步步错。比如你刚才洗涤试管时,没等烧碱溶液充分作用就倒掉了,后面肯定会出问题。”
王浩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下次我一定注意。”
回到教室,林微把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整理在笔记本上,旁边还画了个简易的试管示意图。
她知道,实验题在高考中占分不低,必须牢牢掌握。
下午的自习课上,陈阳递过来一张纸条:“听说你的化学实验做得很棒,能不能教教我?我总是在滴定终点判断上出错。”
林微抬头看了他一眼,他眼里满是真诚。
她拿起笔,在纸条背面写下:“滴定终点要看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比如酚酞在碱性条件下变红,要等半分钟不褪色才算真正达到终点。”
陈阳看着纸条上清秀的字迹,嘴角扬起一抹浅笑。
林微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突然觉得,这场高考之路,有这样一群一起努力的同伴,似乎也没那么孤单。
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教室,落在林微的化学笔记本上。
那上面记录的不仅是实验步骤,更是她一步步弥补短板、走向成功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