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帝眼盲,菊成后
本书标签: 古代 

铜铃响,凤纹现

帝眼盲,菊成后

朱红宫车碾过白玉桥。

苏砚秋掀起车帘一角。

宫墙太高了。

青灰色的檐角压着云。

飞檐上的走兽瞪着铜铃眼,像要把人吞进去。

“静嫔娘娘到——”

太监尖细的唱喏声,刺破泠音宫的寂静。

她踩着月徊的手下车。

抬头,宫门匾额上“泠音宫”三个字,笔锋冷硬,像冰雕的。

“娘娘,这宫去年刚修过。”

引路的老太监笑得堆起褶子,“就偏了些,您是头一位住这儿的主子。”

他顿了顿,补了句:“皇上说,清静。”

苏砚秋没接话。

目光扫过空荡荡的庭院。

青石板缝里长着细草。

廊下的宫灯蒙着灰。

只有正殿前的仪凤殿,窗棂擦得锃亮。

檐角挂着的铜铃,在风里轻轻晃。

没响。

“静嫔是从二品。”

老太监弓着腰递上花名册,指尖点了两个名字,“按例配宫女二十五,太监二十。除了您带的四位,余下的在殿外候着。”

“掌事太监周顺,掌事宫女林秀。”

月徊接过花名册。

指尖刚碰到纸页,悄悄捏了捏苏砚秋的袖口。

——她扫一眼就记牢了:

周顺,三十岁,籍贯京郊周家村,查无此人。

林秀,二十四岁,入宫三年,前两年记录空白。

苏砚秋迈进仪凤殿。

一股新漆味混着灰尘味,扑过来。

正厅的紫檀木桌上,摆着套天青色官窑青瓷。

杯底有个不易察觉的小豁口,像被人刻意磕过。

“周顺,林秀。”

她忽然转身。

声音不高。

殿外候着的宫人,“唰”地跪了一地。

膝盖砸在青石板上,闷响连成一片。

周顺穿着半旧的深蓝太监服,赶紧膝行两步磕头。

“奴才周顺,给静嫔娘娘请安。”

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叶子。

林秀穿着石青色宫装,垂着头跪在旁边。

鬓角的碎发遮住半张脸,只露出紧抿的嘴唇。

“奴婢林秀,参见娘娘。”

苏砚秋的目光,慢悠悠扫过跪着的人。

最后落在周顺微微发颤的手背上。

那手背上有道浅疤,像被锐器划的。

“本宫刚入宫,规矩生涩。”

她抬手。

云岫立刻从随身小匣里,拿出两个锦袋。

“这是见面礼,周顺的给太监分,林秀的给宫女们。”

“也算本宫的一点心意。”

锦袋“咚”地砸在地上。

周顺慌忙去捡。

手指触到袋底的硬物,心里猛地一跳。

——是锭十两金元宝,棱角硌得掌心生疼。

林秀也捡起自己那袋。

指尖刚探进去,摸到颗尖尖的碎珠。

悄悄攥在手心一看,浑身的血都凉了。

——那碎珠的颜色、纹路,正好对上桌上青瓷杯的豁口。

她头埋得更低。

后颈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往后在泠音宫当差。”

苏砚秋走到榻边坐下。

阳光从窗棂漏进来,照在她半张脸上。

眼尾的弧度明明是笑着的,说出的话却裹着冰。

“只记着一条。”

“听我的,有赏。”

她顿了顿。

端起云岫递来的茶。

杯盖轻碰杯沿,“叮”的一声脆响。

“不听话的……”

后半句没说。

跪着的人都懂了。

周顺的额头抵着地面,冷汗浸湿了衣领。

林秀攥着碎珠的手在发抖,指节泛白。

“你们都退下吧。”

苏砚秋呷了口茶,目光扫过空荡荡的正厅。

“月徊留下对账。”

“清禾去检查各处暗格。”

“画屏看看院里的花草能不能用。”

“是。”

宫人们如蒙大赦,低着头往外退。

脚步乱得像惊弓之鸟。

等人都退净了。

清禾像片叶子似的,从梁上飘下来。

手里捏着根细针,针尖挑着点棉絮。

“殿里的柱子、床板都有夹层,缝里塞着旧棉絮,像是故意留的空。”

云岫蹲在墙角,手指抠着砖缝里的土。

“娘娘您看,这仪凤殿的地基,比旁边的偏殿高了三寸。”

她抓起一把土搓了搓,“土是新填的,底下像是垫了石板。”

苏砚秋望着窗外空落落的院子。

忽然笑了。

皇上说这里清静。

可一个刚修好的宫殿。

哪来带豁口的新瓷器?

查无踪迹的掌事宫人?

还有这高出来的地基……

“把那铜铃摘下来。”

她对清禾说。

清禾应声跃上檐角。

手指刚碰到铜铃,“咦”了声。

摘下铃来一看。

铃舌被块小木头死死卡住。

木头里嵌着的东西,在阳光下泛着莹白的光。

——竟是半块刻了凤纹的暖玉。

玉边还留着新碎的茬。

苏砚秋捏着那块碎玉。

指尖冰凉。

玉上的凤纹,是只有中宫才能用的样式。

这泠音宫。

哪是让她住的?

分明是给她设的局。

可谁又知。

她苏砚秋最擅长的。

就是在别人的局里。

铺自己的路。

她把碎玉递给画屏。

“磨成粉,掺进安神香里。”

然后看向月徊。

声音轻得像风。

“记着,从今天起。”

“这仪凤殿的门槛,该让谁进,该让谁停。”

“得立个规矩了。”

檐角的风还在吹。

这一次,没了木头卡住的铜铃。

终于“叮”地响了一声。

清脆。

却带着股穿骨的寒意。

上一章 嫁妆堆里埋着刺 帝眼盲,菊成后最新章节 下一章 皇上亲批的凤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