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骨头缝进纱里,让月光替我开花。”

2017 年 3 月 1 日,凌晨两点。
经纪人李维的电话像一把冰锥刺进梦里:
“Armani Privé 点名要你,后天试装。”
沈念笙握着手机,指节发白。
她才刚满 17 岁,微博粉丝刚过 700 万,
高定对她而言,是挂在杂志封面的银河。
3 月 2 日,北京银泰中心顶层。
电梯门开,黑丝绒地毯一路铺到尽头。
设计师 Luca 倚在窗边,银发,灰钻耳钉,
手里端着一杯没加糖的 Espresso。
他抬头,用意大利口音的中文说:
“Midnight Iris,为你而生。”
桌案上,一条长裙静静躺着,
像一滩凝固的夜色。
裸色薄纱为底,手工缝了 3700 片微型贝壳片,
一动就泛冷蓝光;
腰线高至肋骨,往下 60 层渐染欧根纱,
颜色从靛蓝过渡到墨黑,
像深海被月光切开;
裙尾 2.8 米,边缘用银线绣了桂花枝——
Luca 听她讲完母亲的故事后临时改稿。
沈念笙伸手触碰,指尖沾到一点凉意,
像摸到雪夜的脉搏。
试衣间三面镜,冷白灯。
她赤脚站定,两名裁缝围着她别针。
贝壳片擦过皮肤,发出细碎的冰裂声。
腰线收紧,她下意识吸腹,
听见自己骨头轻轻响了一下。
镜子里的人,肩胛骨像两片雪刃,
锁骨凹陷处盛着一点光。
Luca 在身后轻声:“别动,让裙子记住你。”
转身时,裙尾扫过脚踝,
恰好盖住那道骨折后留下的淡粉色疤。
她想起首尔地下室的冷白灯,
想起落地那一刻的“咔”。
裙摆像一层柔软的盔甲,
替她把过去裹进夜色。
Luca 递来一只湖绿色口琴,
正是她从首尔带回的旧物:
“让它也上场。”
他把口琴别在腰链后面,
像把秘密挂在锋芒上。
摄影棚温度 18℃,鼓风机开到最大。
她站在 3D 打印的废墟天台,
风把 2.8 米裙摆吹得猎猎作响。
摄影师喊:“闭眼,想象你在等人。”
她闭眼,
脑海里却闪过首尔凌晨 4 点的练习室、
豆瓣万层黑楼、父亲跑调的口琴。
快门声咔嚓,
一滴泪滚到下巴,
被灯光照成钻石。
摄影师愣住:“保一条。”
拍摄结束,她换回卫衣。
设计师助理递来黑色皮盒,
里面是一枚备用贝壳片。
助理说:“万一哪片掉了,就用这个补。”
沈念笙却把它别在头发右侧,
像给自己戴一颗微型月亮。
当晚机场路透,
沈念笙把高定戴头上#冲上热搜第一。
2017 年 3 月 8 日,微博之夜红毯。
她踩着 10 公分裸色缎面高跟,
裙摆由两名工作人员托举。
媒体区闪光灯连成白昼,
贝壳片折射冰蓝,
她整个人像一条游弋的深海电鳗。
主持人问:“第一次穿高定什么感受?”
她把麦克风移开半寸,
声音轻得像雪落:
“像把湖州的桂花树,种到了银河。”
回到酒店,她把长裙挂在落地灯旁。
灯光透过 60 层纱,投出一片摇曳的桂花影。
她拍了一张照片,仅自己可见的微博:
“17 岁,我拥有了第一套高定。
下一次,我想穿着它,
回家给爸妈看一眼。”
然后,她把湖绿色口琴从腰链取下,
放在枕边,
像放一颗不肯熄灭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