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言情小说 > 晚灯照雨巷
本书标签: 灵异言情  情感羁绊  成长治愈     

第十五章 旧物里的新约

晚灯照雨巷

葡萄架下的莲子抽出第三片新叶时,苏晚在《晚灯杂记》里发现了半张信笺。纸张泛黄发脆,边角还沾着葡萄酒渍,展开时,“苏晚亲启”四个钢笔字洇着墨,像隔了岁月的回音。

“是我爷爷藏在日记里的!”顾言举着顾砚深的日记本,尾页夹层的线开了条缝,露出信笺的一角,“他说要等‘对的人’出现才让看,现在……该是时候了。”

信是顾砚深离开苏州前写的。钢笔字带着些微的颤抖,却依旧工整:“苏晚吾爱,船行至黄海,夜听浪声,想起你总说‘晚灯照影,故人当归’,不知归期何许,唯愿此信能随洋流,寻到你身旁……”

“原来他当年写了信!”苏晚的指尖抚过纸面褶皱,墨痕里仿佛藏着顾砚深在船上彻夜未眠的温度,“可这信怎么会在你爷爷的日记里?”

顾言翻到日记最后一页,泛黄的纸页上画着苏州河的水纹,水纹里藏着行小字:“民国三十八年,在码头拾得此信,见落款是阿深,便替他收着。待遇到能续写‘晚灯’的人,再交出去——顾砚秋”。

苏晚望着“顾砚秋”三个字,想起顾言爷爷总摩挲的旧怀表,想起他说“表停了,人还在等”,原来这份跨越半世纪的等待,是两代人接力的温柔。她把信笺和顾砚深的日记放在一起,两页泛黄的纸,像两片同根的落叶,终于在秋天重逢。

立冬前,医馆收到批从海外寄来的旧物。张阿婆抱着个樟木箱进门时,箱角的铜锁还留着海关的封条,打开后,顾砚深的行医箱、半幅绣着兰草的旗袍、还有那只停在三点十七分的梅花表,都在里头。

“是海外的华人社团找到的,说整理旧物时发现这些,按着旗袍上的‘苏’字,寻到了苏州。”张阿婆擦着梅花表的玻璃盖,表针依旧停着,表盘里的梅花却鲜亮如昔,“你祖母总说,这表是‘等归的船’,现在船真的载着旧物回来了。”

苏晚捧着绣着兰草的旗袍,指尖触到布料上细密的针脚——这是祖母未缝完的那半件,下摆还留着条青线,像段未说完的话。顾言从工具箱里翻出银线和顶针,坐在葡萄架下,一针一针续完了兰草的枝叶。

“我爷爷说,我奶奶最会绣兰草,可她走得早,没教过我。”顾言的指尖被顶针扎出小血珠,却笑着把绣好的旗袍披在苏晚身上,“现在看,你穿正合适,像……像当年你祖母站在码头的模样,只是手里该拿本书,比如《晚灯杂记》。”

苏晚翻开《晚灯杂记》,新页上夹着片干兰花,是顾言续绣兰草时,从旧旗袍上拆下的残花。她把花夹在“十月初三,葡萄酒启封”那页,残花的紫和酒渍的红融在一起,像幅天然的画。

冬至那日,医馆的铜炉煮着桂圆茶,顾言在修梅花表的零件,苏晚给《晚灯杂记》补新页。门外传来熟悉的自行车铃声,顾言爷爷的旧怀表修好了,表针重新开始走动,嗒嗒声里,张阿婆端着刚出锅的梅花糕进来,糕上的糖霜落着细雪。

“该去码头给阿深和你祖母上柱香了。”顾言把修好的梅花表放进樟木箱,箱里的旧物泛着柔光,像被岁月温养的故事,“告诉他们,信收到了,表修好了,还有……我们酿的酒,很甜。”

雪落在青石板路上,自行车碾过薄雪,铃铛声碎在风里。码头的老槐树挂着冰凌,却依旧枝桠苍劲,像在等归人。苏晚把续好的旗袍铺在槐树下,顾言点了炷香,香烟袅袅间,樟木箱里的旧物在雪光里沉默,却又像在诉说——诉说着被时光珍藏的等待,和终于圆满的结局。

“民国三十七年的信,二零二四年的雪,”苏晚把《晚灯杂记》放在旗袍旁,新写的书页上落着雪粒,“他们的故事,我们的故事,都在这里了。”

顾言把银船模型埋在槐树根下,用青石板压着,石板上刻了行小字:“晚灯照影,故人当归——顾砚深、苏晚;顾言、苏晚”。雪慢慢盖住石板,却盖不住字里透出的暖意,像春雪下正在苏醒的莲子,终会在某个合适的季节,开出满河的莲。

上一章 第十四章 码头边的晚霞 晚灯照雨巷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六章 晚灯照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