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三更灯笼铺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恐怖悬疑 

夜半客

三更灯笼铺

青石镇入了夜,便像一块沉入深潭的墨玉,浸透了寒意。寻常人家早早落了栓,熄了灯,只余下巷子深处更夫单调的梆子声,敲碎一片死寂。

唯独镇东头,临着废弃河埠头的“老胡灯笼铺”,那两扇油浸浸的木门板后,还幽幽地透出红光。不是寻常的暖黄,而是像凝固的血,又似熟透的朱砂,泼洒在门缝窗棂上,映得门口几级石阶都染了一层诡异。铺子没挂招牌,只在门楣上悬了一盏硕大的、永不熄灭的红灯笼,便是它的标识。镇里人都知道,老胡这铺子,专做“夜里的生意”。

掌柜胡三爷,五十出头,精瘦得像根老竹竿。一身洗得发白的靛蓝布褂子,袖口磨得起了毛边。脸上沟壑纵横,嵌着一双浑浊却异常锐利的眼睛,仿佛能穿透夜色,看清人心底的褶皱。他此刻正佝偻着背,坐在铺子最里头的矮凳上,就着案头那盏同样红得瘆人的小油灯,用骨节粗大的手指,细细地给一个新扎的灯笼骨架蒙上薄如蝉翼的红色绢纱。动作不紧不慢,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仿佛手里捧着的不是灯笼,而是什么稀世珍宝。空气里弥漫着竹篾的清香、桐油的厚重,还有一种若有若无的、陈年旧物特有的霉味。

“梆——梆梆!” 三更的梆子声远远传来,带着湿冷的夜气。

几乎在梆声落下的同时,铺子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被无声地推开了一条缝。一股裹挟着河腥和水汽的寒风猛地灌入,吹得案头那盏小油灯火苗剧烈摇曳,墙上胡三爷佝偻的身影也跟着扭曲变形。

一个身影闪了进来,又迅速反手掩上门,将寒风和夜色关在外面。来人裹着一件宽大的、湿漉漉的黑色斗篷,兜帽压得极低,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个线条紧绷的下巴和抿得发白的嘴唇。斗篷下摆还在滴着水,在铺子里的青砖地上洇开一小片深色。

胡三爷头也没抬,手指依旧稳稳地捻着绢纱的边缘,声音沙哑得像砂纸磨过木头:“客官,要灯?” 他的语调平平,听不出丝毫惊讶,仿佛深夜有客登门是天经地义。

斗篷客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急促地喘息了几声,像是刚刚经历过剧烈的奔跑。他(她?)在门口略站了站,似乎在适应铺子里昏暗粘稠的光线和那股混合的气味。片刻,才用一种刻意压低的、带着某种奇异颤抖的嗓音开口,分不清男女:“……要一盏引路的灯。”

胡三爷的动作终于顿了一下。浑浊的眼珠在低垂的眼皮下微微转动,瞥向门口那个湿漉漉的阴影。“引路?”他慢吞吞地重复,“引向何处?”

“去……去该去的地方。”斗篷客的声音更低了,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疲惫和决绝,“要最红的,照得最远、最亮的红灯笼。”

胡三爷沉默着,放下了手中的活计。他站起身,走到靠墙的一排木架前。那上面层层叠叠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红灯笼,大的如磨盘,小的似拳头,有的蒙着素绢,有的绘着模糊的暗纹,在摇曳的红光下如同无数只沉默的眼睛。他踮起脚,从最高一层取下了一盏。这灯笼样式古朴,骨架用的是上好的老竹,打磨得光滑温润,蒙的绢纱颜色深红近黑,仿佛吸饱了夜色。灯笼底部,坠着一串小小的、乌黑发亮的铜铃。

“这盏‘引魂’,可够亮?”胡三爷将灯笼递过去,浑浊的眼睛直视着兜帽下的阴影。

斗篷客似乎被那灯笼的深红刺痛了,身体几不可察地瑟缩了一下。他(她)伸出同样裹在湿冷布料里的手,那手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手指细长,微微颤抖着,接过了灯笼。铜铃发出几声轻微到几乎听不见的脆响。

“够亮。”斗篷客的声音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他(她)从怀里掏出一个沉甸甸的小布包,放在胡三爷满是老茧的手上,触手冰凉。布包没有系紧,露出一角——是几块成色极好的碎银子。

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斗篷客紧紧抱着那盏深红的“引魂”灯笼,像来时一样突兀,转身拉开门,一头扎进门外浓得化不开的黑暗里,瞬间被吞噬。只留下门轴转动的吱呀声在寂静的铺子里回荡,还有地上那滩迅速被冷空气吸干的水渍。

胡三爷掂了掂手里的碎银,分量不轻。他走到门口,没有立刻关门,只是眯着眼望向斗篷客消失的方向——那是通往镇外乱葬岗的荒僻小路。深沉的夜色里,一点深红的光晕正摇摇晃晃,如同鬼火般,朝着那片连野狗都绕行的死寂之地,固执地、孤独地移动着,越来越远,越来越暗,最终彻底熄灭在无边的墨色中。

他浑浊的眼中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凝重。转身回屋,吱呀一声,关紧了铺门。案头那盏小油灯的火苗,又恢复了平稳的跳动,在满屋的红光里,投下胡三爷枯瘦而沉默的影子。

夜,还很长。

作者大大:香菜新人,求花花!求收藏!求好评!爱你们哟~

三更灯笼铺最新章节 下一章 梆声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