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羽怜子的公寓位于一栋不算新、但管理不错的住宅楼,距离车站步行约十分钟。房间不大,一室一厅,布置得简洁温馨,符合一个刚回国的年轻女性的身份。冰箱里已经提前放好了食物和生活用品。
“这里是行动基地。绝对安全,但也要保持警惕。”K将一把钥匙和一部新的、无法追踪的智能手机交给音羽怜子,“里面有我的紧急联络方式,以及你需要用到的几个掩护身份的联系电话。明天开始,你需要以‘音羽怜子’的身份开始活动,投递简历,参加面试,尤其是……想办法接触到莉莉安·沃克所在的社区音乐社团。”
他走到窗边,拉起百叶窗的一条缝隙,观察着楼下的街道。
“‘收藏家’和方时赫的人肯定也在东京布下了网。伊莱亚斯更是个老狐狸。每一步都必须小心。”他转过身,看着音羽怜子,“记住,你现在是孤身潜入。除非万不得已,我不会直接与你接触。一切靠你自己。”
音羽怜子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K最后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那眼神里似乎包含了太多无法言说的东西——警告,期待,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保重。”
说完,他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打开门,融入外面涉谷永不眠的夜色中,消失不见。
门关上。
公寓里只剩下音羽怜子一个人。
她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那片由灯光和人群构成的、陌生而汹涌的海洋。
这里,就是新的战场。
第二天开始,音羽怜子正式以“音羽怜子”的身份,开始了在东京的生活。
她按照计划,向几家相关的机构投递了简历,其中包括莉莉安·沃克所在社区音乐社团的合作心理咨询机构。她的简历经过精心设计,突出了音乐治疗背景和对公益活动的热情,很快就收到了几家单位的面试邀请。
面试过程比她预想的要顺利。她嘶哑的嗓音和略带忧郁的气质,反而让面试官相信了她“因过度工作与家庭变故而暂时失声,正在积极治疗”的说辞。她对音乐治疗理论的熟练掌握也给她加了不少分。
三天后,她成功获得了那家与莉莉安社团有合作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兼职职位,主要负责为参与社团活动的青少年提供简单的音乐心理疏导和支持。
机会,就这样悄然到来。
第一次参加社团活动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地点在涉谷区一个社区文化中心的活动室。
音羽怜子提前到达,穿着素雅的专业套装,脸上带着温和而疏离的微笑。活动室里已经来了不少年轻人,空气中弥漫着各种乐器的调音声和欢快的谈笑。
她的目光,很快就锁定了那个坐在窗边、正在擦拭小提琴的金发女孩——莉莉安·沃克。
和照片上一样,她像一个小太阳,散发着温暖纯净的光芒,与这阴暗的任务格格不入。音羽怜子心中闪过一丝愧疚,但很快被她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