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十七岁的逆光
本书标签: 校园  EXO  校园纯美爱情     

王姨的牵挂

十七岁的逆光

王姨是沈知意家以前的邻居,和沈知意的母亲从小一起长大,待沈知意就像亲女儿。当初沈知意母女匆忙搬去南方,王姨是唯一去火车站送她们的人。看着沈知意背着旧书包,扶着脸色苍白的母亲走进站台,王姨偷偷抹了把眼泪,攥着沈知意的手说:“有啥难处就给姨打电话,别自己扛着,姨还能帮衬一把。”

自那以后,王姨每个月都会给沈知意打两次电话。大多是在晚上八点——她算着沈知意刚下班回家,母亲也吃过了药,正是能说上几句话的时间。电话接通时,王姨总会先问“你妈这阵子关节疼得不厉害吧”“厂里活累不累,有没有按时吃饭”,等沈知意轻描淡写地说“都好”,她才会慢慢说起老家的事:“你以前种的那盆多肉,我帮你移到阳台了,长得可精神”“楼下的早餐摊还在卖你爱吃的豆腐脑,就是没以前辣了”“念安考上A大了,听说还是摄影系,跟你们以前约定的一模一样”。

每次提到周念安,电话那头都会沉默好一会儿。王姨知道沈知意心里的牵挂,也知道她怕自己的处境让周念安担心,所以从不多问,只是悄悄记着周念安的近况——是从周念安妈妈那里听来的,说周念安去了A大后,总一个人待在暗房,相机里存的全是天空的照片,还带着沈知意留下的小熊挂件。这些话,王姨从不敢直接跟沈知意说,怕戳破她故作坚强的伪装,只在挂电话前轻声说:“念安是个重情的孩子,她肯定还等着跟你一起拍银杏林呢。”

除了打电话,王姨还会给沈知意寄包裹。包裹里总是塞得满满当当:有她自己腌的咸菜、晒的笋干,是沈知意母亲爱吃的;有她给沈知意买的加绒手套,知道南方冬天湿冷,沈知意在厂里贴标签,手指冻得厉害;还有一沓厚厚的信纸和几支笔,她在信里写“你妈要是想老家了,你就多给她读读信,姨把咱们楼前的银杏叶捡了几片夹在里面,跟你小时候见的一样黄”。

有次寄包裹时,王姨特意去了趟周念安家,从周念安妈妈手里要了几张周念安在A大的照片——有周念安站在银杏林里的背影,有她在暗房整理底片的侧影,还有一张是她对着天空拍照的样子,相机包上的小熊挂件清晰可见。王姨把照片仔细贴在信里,在旁边写“你看,念安把你送的挂件一直带着,她没忘了你们的约定”。

沈知意收到包裹那天,刚下夜班,母亲正坐在床边看旧照片。她拆开包裹,看到信里的照片时,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照片里的周念安比以前瘦了些,头发长了,可站在银杏林里的样子,还像高三时那样,眼神里带着对光影的执着。母亲凑过来看,指着照片里的银杏叶说:“这叶子跟咱们老家的一样好看,等我病好了,咱们就去找念安,一起去看。”沈知意握着母亲的手,用力点头,把照片小心地夹进母亲的病历本里,像藏起了一份沉甸甸的希望。

王姨也惦记着周念安。有次周念安妈妈跟她说,周念安放假回家,总坐在沈知意以前住的楼下发呆,饭也吃不下多少。王姨听了心里难受,特意写了封信给周念安,信里没提沈知意的难处,只说“知意这孩子懂事,在南方找了份安稳的工作,还想着给她妈治病,她总跟我说,等她妈好点了,就去A大看你,看你们约定的银杏林”。她还在信里夹了片沈知意小时候捡的银杏叶,叶子已经压得平整干燥,边缘泛着浅褐色的光。

周念安收到信时,正在暗房整理底片。她坐在红灯下,慢慢展开信纸,王姨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看到“知意没忘约定”时,眼泪落在信纸上,晕开了墨迹。她拿起那片银杏叶,指尖蹭过叶子的纹路,像摸到了小时候沈知意拉着她的手,在老家的银杏树下捡叶子的温度。那天晚上,周念安在“等你一起看”的文件夹里,存了一张新照片——是把王姨寄来的银杏叶和沈知意画的小相机图案放在一起拍的,配文写着“王姨说,你在等妈妈好起来,我在A大等你,我们都在等那一天”。

王姨知道,沈知意和周念安心里都装着彼此,装着未完成的约定。她能做的,就是当她们之间的“传声筒”,把对方的牵挂悄悄传递过去,让她们知道,不管隔着多远,都有人在为她们惦记,为她们等着那一天——等沈知意带着母亲回到老家,等周念安和沈知意一起站在A大的银杏林里,拿着相机,拍下属于她们的光影故事。每次挂完沈知意的电话,王姨都会站在阳台,看着楼前的银杏树,心里默念:“快了,快了,等春天来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上一章 沈知意的困境 十七岁的逆光最新章节 下一章 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