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母的复查报告出来那天,南方难得放了晴,阳光透过病房窗户,在地上洒下一片暖融融的光斑。医生拿着报告笑着说:“炎症控制住了,心脏功能也在恢复,再观察两周,要是没反复,就能出院回家休养了。”
沈知意捏着报告的手微微发颤,眼泪瞬间涌了上来,却不是因为难过——是激动,是终于看到希望的滚烫。她转头看向周念安,两人的目光撞在一起,周念安也红了眼眶,却笑着伸手帮她擦去眼泪:“你看,我说会好起来的吧。”
出院前的日子变得轻快起来。沈知意不用再赶夜班,每天清晨会陪着母亲在医院花园里散步,阳光落在母亲渐渐有了血色的脸上,连带着沈知意的眉眼都亮了起来。周念安则忙着联系A大的老师,说“想申请休学半年”,老师听完她的情况,格外通融:“你先安心照顾家人,等回来,摄影系的门一直为你开着。”
有天傍晚,沈知意从家里带来了母亲刚蒸好的红豆糕,软乎乎的,还冒着热气。两人坐在病房走廊的长椅上,分着吃一块红豆糕,甜香漫在空气里,像回到了高三那年的食堂角落。“我妈说,等彻底好了,就跟我们去A大附近租个小房子,每天给我们做红豆糕当早餐。”沈知意咬着红豆糕,眼睛弯成了月牙,“到时候,我们早上一起去银杏林拍晨光,下午去暗房洗照片,晚上我妈还能给我们炖排骨汤,想想都觉得好。”
周念安笑着点头,拿出手机翻出A大校园的最新照片——是苏晓刚发来的,银杏林已经铺满了金黄,暗房窗外的藤蔓爬满了墙壁,连食堂门口的桂花树都开了。“你看,银杏叶都等你回去拍呢。”周念安把手机递到她面前,“苏晓还说,要帮你留着之前一起组队的‘光影故事’作业,等你回来,我们接着拍。”
沈知意看着照片里熟悉的场景,指尖轻轻划过屏幕上的银杏林,心里满是期待。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是之前在旧货市场淘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里面却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有母亲每天的用药记录,有想跟周念安一起拍的摄影主题,还有一行用红笔圈起来的话:“等春天来了,和念安一起回A大,拍遍所有没拍过的光影。”
“我早就想好了,等回了A大,我们先去补拍初雪——去年冬天的雪肯定很好看,苏晓说她拍了好多,我们可以对着她的照片找角度;然后去拍海边的日出,就去我们以前约定的那个海滩,凌晨三点就出发,带着反光板,肯定能拍出好看的逆光;还有古镇的灯笼,我们可以等过年的时候去,红灯笼挂在青石板路上,肯定特别有感觉。”沈知意絮絮叨叨地说着,眼里的光比窗外的阳光还要亮,那是对未来的憧憬,是失而复得的希望。
周念安静静听着,偶尔补充一句“还要去拍图书馆的夕阳,你以前说透过窗户的光像碎金”,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把没完成的约定一个个捡起来,重新排进未来的日子里。走廊里的风带着桂花的香气吹进来,拂过两人手腕上的银色手链,链身碰撞出细碎的声响,像在为她们的约定伴奏。
出院那天,王姨特意从老家赶了过来,帮着收拾行李。沈母坐在轮椅上,握着周念安和沈知意的手,笑着说:“以后啊,就靠你们俩互相帮衬了,不管遇到啥难事儿,都别再自己扛着,娘儿仨一起,啥都能过去。”
沈知意推着母亲的轮椅,周念安拎着行李,王姨跟在旁边,几个人走出医院大门时,阳光正好落在她们身上。沈知意抬头看向天空,蓝得像被洗过一样,云朵飘得很慢,像在陪她们一起走向新的日子。她转头看向周念安,两人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坚定——过去的难已经慢慢过去,未来的路或许还会有波折,但只要她们在一起,只要心里的希望还在,就一定能把那些关于光影和约定的梦想,一点点变成真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