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的第一晚,沈知意和周念安挤在狭窄的折叠床上,聊到了后半夜。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驱散了连日来的寒意。周念安把申请弹性学制的细节一一讲给沈知意听,从线上课程安排到学分兑换规则,眼里闪着细碎的光:“等阿姨病情稳定些,我们就攒钱买台新相机,周末去公园拍光影,就像以前那样。”沈知意用力点头,将脸埋在她肩头,轻声说:“以后我不跟你说气话了,我们一起想办法。”
第二天清晨,周念安是被厨房的动静吵醒的。她揉着眼睛走过去,看见沈知意正踮着脚够橱柜顶层的面粉,阳光照在她沾着白霜的发梢上,竟有了几分暖意。“你醒啦?”沈知意回头笑了笑,手里还攥着个鸡蛋,“我记得你说想吃红糖馒头,试着做一做。”周念安走过去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背上:“以后我早起做,你值夜班累,多睡会儿。”沈知意转过身,拍了拍她的手背:“我们一起做,快洗手。”
早餐桌上,冒着热气的红糖馒头摆了满满一盘,虽然有些歪歪扭扭,却甜得入心。周念安咬了一口,突然想起什么,拿出手机翻开招聘软件:“我昨天看了几家新媒体公司,有远程文案的岗位,不用坐班,还能兼顾学习。”沈知意眼睛一亮:“真的?那你赶紧投简历,有不懂的我帮你看。”
接下来的几天,周念安白天修改简历、投递岗位,晚上跟着线上课程补摄影理论,沈知意则利用休息时间跑社区服务中心。原来前几天林悦离开时,给她留了社区就业帮扶的联系方式,工作人员听说她母亲重病、急需稳定收入,特意帮她留意了附近超市的收银员岗位。“超市两班倒,晚班结束得早,我还能去医院陪我妈一会儿。”沈知意拿着录用通知回家时,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周念安接到录用电话那天,沈知意刚好休班。两人特意去菜市场买了条鱼,又挑了些新鲜蔬菜,打算好好庆祝一番。厨房里,沈知意处理鱼内脏,周念安择菜,水龙头的水流声混着切菜声,竟比从前的热粥香更让人安心。“老板说第一个月先做简单的产品文案,以后做得好可以接摄影相关的活儿。”周念安一边切番茄一边说,“等我熟练了,就能帮你分担更多。”沈知意擦了擦手上的水,从身后握住她的手腕:“不急,我们慢慢来。”
周末,沈知意轮休,两人一起去医院看沈母。病房里,沈母精神好了许多,拉着周念安的手絮絮叨叨问起近况,周念安一一答了,还把刚写好的文案给她看:“阿姨,以后我赚了钱,就给您买爱吃的桂花糕。”沈母笑着点头,眼角的皱纹里满是欣慰。离开医院时,沈知意看着周念安和母亲相谈甚欢的背影,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原来只要两人一起面对,那些曾经觉得跨不过去的坎,似乎也没那么难。
超市的工作不算轻松,但沈知意做得格外认真。收银台的抽屉里,她放了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常来顾客的喜好:张奶奶爱买打折的鸡蛋,李叔叔总忘带购物袋,小姑娘们喜欢傍晚来挑零食。周念安偶尔会在她换班时去接她,远远看见她站在收银台后,笑着跟顾客打招呼,阳光透过超市的玻璃窗落在她身上,温暖又踏实。
这天晚上,两人忙完各自的事,坐在书桌前对账。沈知意把超市的工资条摊开,周念安数着刚到账的文案稿费,加起来虽然不算多,却比之前捉襟见肘的日子好了太多。“下个月我们就能给阿姨买新的护腰枕了。”周念安用笔在账本上圈出一笔,眼里满是期待,“等攒够钱,就去买台二手相机,先把A大摄影课的作业赶出来。”沈知意看着她认真的模样,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都听你的。”
夜深了,周念安靠在沈知意肩上,翻着手机里“等你一起看”的文件夹。最新的一张照片,是昨天拍的超市门口——沈知意穿着工作服,手里举着刚帮顾客找到的钥匙,笑得眉眼弯弯。“你看,这张光影多好。”周念安把手机递过去,“等我们以后有了新相机,要拍更多好看的照片。”沈知意接过手机,指尖划过屏幕上的笑脸,轻声说:“嗯,还要一起去A大拍银杏林,去南方的海边拍日出,把以前的约定都补回来。”
窗外的月光渐渐移到书桌上,照亮了摊开的摄影教材,也照亮了两人相握的手。出租屋里不再是冰冷的寂静,取而代之的是键盘敲击声、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还有偶尔响起的轻笑。窗台上的多肉重新焕发了生机,新长出的嫩叶在月光下透着嫩红,就像她们此刻的生活,虽然依旧带着不易,却已然透出了希望的曙光,温暖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