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意离开的第一个夜晚,周念安坐在空荡荡的出租屋里,指尖反复摩挲着手腕上的手链。以往这个时候,沈知意总会坐在书桌旁,要么整理摄影笔记,要么跟她聊起超市里的趣事,可现在,只有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衬得房间格外安静。她拿起手机,点开与沈知意的聊天框,输入又删除,最后只发了一句“路上累了,早点休息”,直到屏幕亮起“已读”的回复,才稍稍放下心来。
日子在忙碌中缓缓推进。周念安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先去医院帮沈母洗漱、打早餐,再赶回家处理文案工作,晚上还要跟着线上课程学习到深夜。间隙里,她总会拿起相机,拍下路边的落叶、窗台多肉的新叶、医院走廊里温暖的灯光,一一发给沈知意,配文“今天的光影也很好,等你回来拍”。
周三晚上的视频通话成了两人最期待的时刻。屏幕里,沈知意穿着进修班的校服,头发简单束在脑后,眼底带着熬夜赶作业的红血丝,却依旧兴奋地展示新拍的作品:“你看这张商业大片的布光,老师说我进步很快!”周念安盯着屏幕里的她,忍不住伸手轻轻触碰:“累了就多休息,别硬扛。”沈知意笑着点头,又追问起沈母的近况和周念安的学习进度,直到视频里传来宿舍熄灯的提示音,才恋恋不舍地挂断。
有次周念安接了个紧急文案订单,忙到凌晨两点才结束。她揉着酸痛的肩膀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空荡荡的街道,突然想起以前沈知意值夜班回来,总会给她带一份热乎的软糕。眼泪不自觉地掉下来,她拿起手机给沈知意发了条语音:“知意,我想你了。”没过多久,手机震动起来,是沈知意的电话,她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怎么还没睡?是不是遇到难题了?”周念安吸了吸鼻子,把委屈和思念轻轻诉说,电话那头的沈知意耐心听着,时不时轻声安慰,直到她情绪平复,才催着她去休息。
沈知意也在进修的压力中咀嚼着思念。白天要跟着老师外出采风、学习复杂的后期技巧,晚上还要完成堆积如山的作业,可再忙,她都会抽出时间给周念安写信。信纸是从文具店特意挑的,上面印着小小的相机图案,她把进修时的收获、遇到的趣事,还有对未来的规划一一写下,末尾总会画一个小小的笑脸,旁边标注“像不像你拍的我?”。这些信攒到每月休假时,会一并寄给周念安,而周念安则把它们小心翼翼地夹在摄影笔记里,有空就拿出来读,仿佛沈知意就在身边。
深秋的一天,周念安去医院给沈母送衣服,刚好遇到降温,寒风卷着落叶打在脸上。她想起沈知意最怕冷,连忙给上海的沈知意寄去了周母织的毛衣,还附上了一袋她爱吃的薄荷糖。沈知意收到包裹时正在上课,拆开看到毛衣和薄荷糖,眼眶瞬间红了。下课后,她立刻给周念安打电话,声音带着哽咽:“毛衣很暖,薄荷糖还是以前的味道。”周念安站在医院的走廊里,听着电话里熟悉的声音,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等冬天到了,我再给你寄点红糖姜茶。”
圣诞前夕,周念安在超市给沈母买营养品时,看到货架上摆着一对小巧的相机挂件。她想起两人曾经约定要一起收集相机周边,便买了下来,一个挂在自己的钥匙上,另一个放进盒子里,打算等沈知意回来送给她。晚上视频时,她把挂件举给沈知意看,沈知意笑着说:“等我回来,我们把它挂在新相机上。”
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周念安和沈知意隔着屏幕一起倒数。窗外烟花绽放,照亮了周念安的笑脸,也映亮了沈知意眼里的光。“新年快乐,念安。”“新年快乐,知意。”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声音里满是对彼此的牵挂和对未来的期盼。挂了视频,周念安把沈知意寄来的信和两人的合影摆放在书桌上,看着手腕上的手链,心里默默想着:还有半年,她就回来了。
思念像一根细细的线,一头系着上海的沈知意,一头牵着小城的周念安。尽管距离遥远,生活忙碌,可每当想起对方的笑容和两人的约定,所有的煎熬都化作了坚持的力量。她们在各自的轨道上努力奔跑,等待着重逢的那一天,也期待着用更好的自己,去兑现那些关于光影和未来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