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把拍立得照片塞进“屿风”的信箱,是那只猫的特写,背面写:
苏晴“送给画猫的人。”
“屿风”将速写撕下来,放在“晴天”门口:
陆屿“送给拍猫的人。”
弹幕:
[10个人的晚安卡!各有各的甜!]
[小星的草莓糖!是在给哥哥打气吗!]
[晴天的照片vs屿风的速写!双向奔赴!]
花房的灯一盏盏熄灭,走廊的夜灯映着信箱里的卡片。观察室的李姐打了个哈欠:
李姐“明天早上有好戏看了!我赌知夏看到薄荷卡会笑!”
张老师在笔记本上写下:
张老师“心动的本质,是藏不住的默契。15天的倒计时,从第一天的细节开始,已经在悄悄倒数了。那些没说出口的关心,没忍住的眼神,都是心动在发芽。”
弹幕最后刷着一条热评,被顶上了热搜第一:
[明天能不能快点来?我想看看那层冰,什么时候彻底裂开。]
旁白响起:
“第二天的花房,藏着更多没说出口的喜欢。当伪装的冰开始融化,谁会先迈出第一步?”
————————————
花房的玻璃顶还蒙着层薄雾时,“弦音”(宋亚轩)的房门就开了条缝。他赤脚踩在走廊的羊毛地毯上,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这是他怕吵醒别人的习惯,去年雅欣生病时,他半夜去厨房倒水,也是这样踮着脚走,连拖鞋都不敢穿。
停在“知夏”的信箱前,他的指尖在雕花木门上数着纹路:横七竖三,刚好是《卡农》的小节数。这发现让他指尖微颤,轻轻推开信箱门时,金属合页发出“咔嗒”轻响,像踩碎了颗薄荷糖。
卡片躺在信箱底层,边缘卷得像被反复捏过。“泡水喝了,不苦”五个字的墨痕里,还嵌着片细小的薄荷绒毛——是她摘叶子时蹭上的。他把卡片按在鼻尖,闻到股清冽的草木香,混着点淡淡的洗衣液味,和高中时琴房窗帘的味道重合。
那时候他总在午休时练琴,窗帘被风吹得扫过琴键,带进来的味道就是这样。有次他弹错了音,窗帘后传来声轻笑,后来在琴谱里发现片薄荷,叶片上用铅笔写着“第三小节升半音”,字迹和现在卡片上的“夏”字,连最后一笔的小弯钩都分毫不差。
弹幕:
[数纹路那下!是在对《卡农》的节奏吧!]
[鼻尖碰卡片!亚轩你是在偷闻吗!]
[字迹弯钩!我放大看了!和高中琴谱上的一模一样!]
五点十五分,“知夏”(林知夏)的帆布包从门缝里露出来半截。兔子挂件的红眼睛在晨雾里闪了闪,像她此刻的心跳——昨晚投完票后,她趴在门缝看了半小时,看到“弦音”的影子在信箱前停了很久,手指在门板上敲出《月光奏鸣曲》的节奏。
她从包里摸出个小铁盒,里面装着晒干的薄荷叶。这是她用妈妈教的方法晒的,每片都要阴干三天,叶片保持着完整的锯齿状,和高中时夹在他琴谱里的那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