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熠“台下最亮的不是灯牌,是你举的向日葵。”
现在花瓣边缘已经发脆,她用透明胶带小心地固定住,指尖触到轮子轴承时,想起他帮她换轴承的样子,蹲在地上的背影被舞台灯拉得很长。
弹幕的彩虹屁开始刷屏:
“夏星画的Q版江熠太像了!连嘴角那颗痣都画上了”
“轮子里的向日葵花瓣!和2022年音乐节官图里的一样”
“备忘录第37条?她到底记了多少关于江熠的细节”
观察室的张老师推眼镜:
张老师“运动员的观察力就是不一样。你看她补色的笔触,和滑板场地面的磨损方向一致,这是真把细节刻进脑子里了。”
苏晴的定时相机在凌晨五点自动拍摄,快门声惊飞了花房外的鸽子。她蹲在三脚架旁翻看照片,屏幕里陆屿的画板在晨雾里投出斜影,轮廓和他设计的“蝶形美术馆”侧面图重合度90%。
陆屿“拍够了吗?”
陆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抱着画板站在台阶上,发梢沾着露水,
陆屿“镜头再低两度,能拍到美术馆的倒影。”
苏晴回头时,相机刚好捕捉到他笑的瞬间,取景器里的晨光落在他睫毛上,像她拍过的无数个建筑轮廓线。
他走过来,从画板夹里抽出张速写:
陆屿“给你的。”
纸上是她举相机的背影,发尾的红蝴蝶结被风吹得扬起,和他设计图里的“蝶尾”结构一模一样。速写背面写着“5:17,晨雾浓度20%”,是他惯用的建筑测量格式。
弹幕瞬间沸腾:
“建筑设计师的浪漫!连告白都带数据”
“苏晴的相机参数!ISO100快门1/200,拍晨雾刚好”
“这速写的透视!和陆屿获奖作品的剖面图一样精准”
马嘉祺在观察室举着应援棒:
马嘉祺“搞建筑的就是不一样!连喜欢一个人都要用比例尺算距离,这比说‘我爱你’带感多了!”
凌晨五点半,花房的在线人数定格在156万。导演组的监控屏上,十个隐蔽摄像头的画面组成网格,每个角落都藏着未说出口的话——就像宋亚轩吉他谱上被圈住的“休止符”,林知夏帆布包上磨白的刺绣,凌辰游戏账号里的“姐姐”分组,江熠拨片盒里的向日葵,江浩修复台上的金粉,夏星备忘录里的“亮度参数”,苏晴相机里的“蝶形轮廓”,陆屿速写本上的“晨雾数据”。
六点整,花房的晨铃准时响起。厨房的玻璃窗凝着水珠,宋雅欣踩着拖鞋冲进餐厅,发夹上的星星在晨光里晃出细碎的光——这发夹和宋亚轩吉他拨片上的缺口完美契合,是粉丝从第一期就扒出的“兄妹同款”。
宋雅欣“哥,你的番茄。”
她把盘子里的番茄夹到宋亚轩碗里,动作熟练得像每天都在重复。宋亚轩挑眉时,她已经把草莓干摆成了北斗七星的形状,最中间那颗推到他手边:
宋雅欣“昨天练琴到几点?”
宋亚轩“没太晚。”
他往她碗里放了块吐司,抹草莓酱的厚度刚好是她喜欢的“三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