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米混合泳决赛当天,东京水上运动中心座无虚席。书禾坐在中国代表团区域,手心微微出汗。当汪顺出场时,全场中国观众爆发出热烈欢呼,他朝看台挥手,目光似乎在寻找什么。
比赛开始,汪顺在第一个泳姿蝶泳中保持第三,书禾听到周围有人叹气,但她记得昨晚的分析——这是计划中的节奏。果然,在蛙泳段,原本领先的山本突然加速,而汪顺似乎早有准备,不仅没被拉开距离,反而在转身时追至第二。
"他做到了!"书禾忍不住站起来大喊。
最后一百米自由泳,汪顺与约翰逊几乎齐头并进。书禾紧握拳头,指甲陷入掌心却浑然不觉。最后十五米,汪顺突然爆发,以半个身位的优势率先触壁!
全场沸腾。书禾跳了起来,眼泪不知何时流了满脸。她看着汪顺在水中高举双臂,然后指向看台——正是她所在的方向。
领奖台上,汪顺胸前挂着金光闪闪的奖牌,中国国歌响彻整个体育馆。书禾站在场边,感到一种莫名的骄傲与喜悦。
赛后混合采访区,记者们长枪短炮对准新科奥运冠军。
"汪顺,这次比赛你调整了战术,是什么促使你做出改变?"一位央视记者问。
汪顺的目光越过人群,落在站在外围的书禾身上:"我要特别感谢代表团的书禾女士,她不仅帮我解决了语言问题,还用专业分析帮我识破了对手的战术伪装。"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没有她,就没有这枚金牌。"
所有镜头瞬间转向书禾,她措手不及,脸颊发烫。汪顺穿过记者走向她,在全世界的注视下,给了她一个拥抱。
"谢谢你,"他在她耳边轻声说,"我的秘密武器。"
书禾闻到他身上混合了氯水和汗水的气息,却奇异地不觉得难闻。她的心跳快得不像话,只能轻轻点头。
那天晚上,奥运村举行了小型庆祝活动。书禾本想早点回酒店休息,却被游泳队的队员们热情挽留。
"书处,你可不能走,"一位年轻队员笑着说,"汪哥说了,你是我们队的荣誉成员。"
汪顺走过来,手里拿着两杯饮料:"无酒精的,放心。"他递给书禾一杯,"能借一步说话吗?"
他们走到阳台,东京的夜空被城市灯火映得发红。
"我下周就要回国了,"汪顺突然说,"你呢?"
"我还要留到闭幕式,"书禾回答,"然后直接飞日内瓦,有个国际会议。"
汪顺沉默了一会儿:"那我们...以后还能见面吗?"
书禾转头看他,发现他正专注地看着自己,眼中满是期待与忐忑。这一刻,她突然明白了这些天来心中那种异样感觉是什么。
"如果你不介意和一个经常出差的人做朋友的话。"她轻声说,心跳再次加速。
汪顺笑了,那笑容比胸前的金牌还要耀眼:"我查过了,北京到宁波的距离也远不了多少。"
他小心翼翼地握住书禾的手,两人十指相扣,望向远处东京塔的灯光。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政治的奥运舞台上,他们找到了比金牌更珍贵的东西。
。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政治的奥运舞台上,他们找到了比金牌更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