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海鸣号事件后第七天,黄鲸和黄星受邀参加一个闭门听证会。宽敞的会议室内,政府代表、科学家和环保组织成员齐聚,讨论对海声科技的处罚和未来监管措施。
李政坐在对面席位,西装革履,神情镇定自若,完全不像一个面临多项指控的企业负责人。他的法律团队阵容强大,面前堆满了厚厚的技术文件和法律卷宗。
听证会开始,主持人首先展示了海声科技声学操作对海洋生态影响的证据。多位海洋生物学家作证,展示声学驱赶导致鲸群行为异常的数据。
轮到李政发言时,他从容起身,语气自信而富有说服力:“尊敬的各位,我们从不否认追求技术创新,但海声科技始终将安全与责任放在首位。”
他调出一系列演示文稿:“我们开发的声学技术,确实源于对鲸歌的研究,但目标远非简单的军事应用。这项技术能够革命性地改善海底通信,预警海啸,甚至帮助船舶规避冰山。”
演示稿展示了一系列看似有益的应用场景:海底地震预警系统、全球海洋监测网络、无障碍跨洋通信...
“是的,我们曾与国防部门洽谈,”李政坦然承认,“但目的是保护国家海洋权益,绝非开发武器。至于所谓的‘生态影响’...”他切换幻灯片,展示另一组数据,“这些变化在自然波动范围内,与声学操作无直接因果关系。”
黄鲸紧握拳头。李政的演示半真半假,将母亲研究发现的关键风险轻描淡写地带过。
休息间隙,李政主动走向兄妹俩,语气几乎称得上友善:“你们母亲的研究确实开创性,但她过于理想主义。科学需要与现实接轨,我们需要在理想与现实间找到平衡点。”
黄星冷冷回应:“平衡点不应以牺牲海洋生态为代价。”
李政微笑:“海洋很大,孩子。人类的需求也在增长。我们只是在寻找双赢之道。”
他离开后,赵宇走过来低声道:“别被他的公关表演骗了。公司内部文件显示,他们确实在开发声学武器系统。”
听证会最终结果令人失望:海声科技被处以罚款和短期运营限制,但核心研究未被终止,只是需要“加强监管和评估”。
第二节
当晚,黄鲸潜入海声科技的内部服务器——通过母亲留下的另一个后门程序。他发现了比预期更令人不安的信息。
李政的野心远不止声学技术。一份标注“星海计划”的提案显示,他计划建立一个全球水下声学监控网络,控制主要海洋通道的通信权。
“谁控制海洋声音,谁就控制未来海洋。”李政在给董事会的报告中写道。
更令人震惊的是,海声科技正在与一家跨国矿业公司合作,计划在深海大规模开采矿物资源。声学驱赶技术将被用来清除作业区域的海洋生物。
“他们不仅要控制海洋通信,还要控制海洋资源。”黄鲸将发现告诉黄星和欧阳教授。
欧阳教授面色凝重:“深海采矿的生态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声学驱赶只是第一步。”
与此同时,黄星注意到另一个细节:这些计划中都特别提到了“声纹导航”的应用。李政似乎相信鲸歌声纹中隐藏着某种导航秘密,能够精确定位海底资源富集区。
“他也在寻找妈妈最后提到的‘导航图’。”黄星说。
赵宇带来更多内部消息:李政已组织了一支新的研究团队,由公司首席科学家张博士领导,专门研究“声纹导航系统”。
“我父亲这次完全站在李政那边,”赵宇无奈地说,“他说这是公司翻身的唯一机会。”
三天后,新闻爆出:海声科技获得特殊许可,将在国际水域进行“有限度的科研声学操作”,声称是为了“完善环境保护措施”。
显然,李政利用法律漏洞和政治影响力,正在重启他的计划。
第三节
通过监控海洋声学监测网络,黄鲸发现海声科技的船只正在向太平洋深处进发,方向正是母亲最后坐标所指的马里亚纳海沟区域。
“他们也在寻找那个坐标的秘密。”黄鲸确信。
欧阳教授通过科研网络了解到,海声科技申请的研究许可是关于“深海声学传播特性”,但实际携带的设备远超科研需要。
“他们带了大功率声学发射阵列和深海钻井取样设备,”老教授忧虑地说,“这不像普通科研考察。”
更令人担忧的是,蓝星族群的迁徙路线正与海声科技船队的航线重合。监测显示,鲸群似乎被某种声学信号引导着向前航行。
“他们在用改良后的声学驱赶技术引导鲸群,”黄星分析声学数据后说,“但这次更加精细,几乎难以察觉。”
黄鲸有一个可怕的想法:“李政可能不只是跟随鲸群...他可能想利用鲸群作为‘向导’,带领他们去某个地方。”
母亲最后的消息中提到“鲸歌指引着某个人类尚未理解的存在”。李政似乎已经猜到了这一点,决定利用鲸群作为活体导航系统。
他们必须赶在海声科技之前到达那个坐标,揭开秘密的同时保护鲸群。
但没有船,没有资源,如何前往太平洋最偏远的区域?
转机来自一个意外方向:国际海洋保护组织提供支持,愿意提供一艘科研船和必要设备,条件是共享研究发现。
“李政的计划已经引起国际关注,”组织代表解释,“他的野心不仅威胁一国海洋,而是全球公域。”
第四节
准备工作紧张进行。新任命的船长是经验丰富的女航海家林婧,以勇敢和正直闻名。船上配备了最先进的声学监测和保护设备。
出发前夜,黄鲸再次查看母亲的所有研究笔记。他发现在关于声纹数学结构的分析中,隐藏着一组复杂方程,似乎描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量传输模式。
“妈妈发现的不仅是通信方式...”他喃喃自语,“这看起来像是...某种能量转换机制。”
黄星检查蓝星的歌声记录,发现最近增加了前所未有的低频成分,几乎接近次声波范围。这种声波能够传播极远距离,且对海洋环境有特殊影响。
“蓝星在改变歌声,回应某种召唤?”她猜测。
航行开始后,他们追踪着海声科技船队的信号。对方显然察觉到被跟踪,多次改变航线试图摆脱。
第五天,他们进入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这里是地球最深处,海洋的神秘心脏。
声纳显示海声科技的船队已停在一个特定坐标上空,正在部署大型声学设备。蓝星族群也在附近游弋,歌声变得异常复杂而强烈。
“他们在准备大范围声学发射,”林船长判断,“功率足以影响整个海沟区域。”
黄鲸尝试联系对方船只,要求停止操作,但只得到敷衍回应:“正在进行合法科研活动,请保持距离。”
突然,所有监测设备同时受到强烈干扰——海声科技启动了声学屏蔽系统,阻止外界监测他们的活动。
第五节
通过水下无人机,他们拍到令人震惊的画面:海声科技正在向海沟深处部署一个大型装置,形状奇特,不像普通科研设备。
赵宇认出那是什么:“那是声学共振器原型!爸爸说过,理论上能够与特定地质结构产生共振,释放能量...”
他脸色突然苍白:“但他们从没在实际环境中测试过!风险未知!”
就在这时,蓝星族群开始异常行为。它们不再被动游弋,而是有组织地围绕声学装置游动,歌声变得更加复杂,仿佛在对抗装置的频率。
监测数据显示,声学装置正在与海沟深处的某种结构产生共振,引发轻微但持续的地质震动。
“他们不是在研究,是在开采!”黄鲸恍然大悟,“利用声学共振破碎海床,释放矿物资源!”
母亲最后的消息闪过脑海——“声纹技术不仅是通信密钥,还是导航图”。李政发现了声纹技术的另一种应用:定位并开采深海资源。
但共振带来的风险远超预期。地震监测仪显示震动持续增强,已经开始影响海沟结构稳定性。
黄鲸果断决定:“我们必须阻止他们,否则可能引发大规模海底塌方!”
林船长指挥船只靠近,同时向国际海事机构发出紧急警报。
海声科技的船只试图阻挡他们,但林船长娴熟地操纵船只突破防线,直逼共振器部署点。
黄星启动声纹保护协议,尝试干扰共振器的运作。但这次效果有限——李政的团队已经改进了技术,能够抵抗外部干扰。
蓝星族群似乎也在努力对抗共振。它们调整歌声,形成一种抵消频率,减缓但不停止共振过程。
最年长的蓝星——母亲研究多年的伙伴——突然脱离族群,向共振器直接游去。在所有人震惊的注视下,它用自己巨大的身体撞击共振器主体结构!
撞击产生的冲击波暂时破坏了共振器的稳定性,运作中断。但蓝星也受伤不轻,行动明显迟缓。
海声科技的船只趁机试图重新启动装置。关键时刻,国际海事机构的执法船赶到,强制命令停止所有操作。
李政的野心被暂时阻止,但蓝星伤势严重,族群陷入混乱。而海沟深处的震动并未完全停止,某种被唤醒的力量正在海洋最深处蠢蠢欲动。
黄鲸和黄星意识到,他们不仅拯救了鲸群,可能还意外阻止了一个更大灾难。但母亲所说的“尚未理解的存在”仍然是个谜,而蓝星的牺牲让人心痛。
海洋深处,更多的秘密等待被发现,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掠夺,似乎永远是一体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