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提示:科幻片,谨慎观看,可能会控制不住自己笑起来~
——————————————————————————
二月,风像裹着冰碴,刮在脸上生疼。高铁站的人流裹挟着寒气,牧时背着双肩包,手里还拎着一个沉甸甸的旅行袋,里面塞满了保温杯、常用药、围巾、暖宝宝,甚至还有一小盒桂花糖。
理纱站在他旁边,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围着那条标志性的蓝色围巾,只露出小半张脸,眼神平静地看着前方滚动的车次信息。她手里只提着自己的琴包,里面是那把从不离身的木吉他。
这次复查,她父母因为一个重要的协调会,实在无法抽身,电话里满是歉意。理纱在电话这头只是淡淡地说:“嗯,知道了,没关系。”
然后,她看了一会儿天,拿起手机,发信息给牧时:“牧时,你……这几天有空吗?”
牧时看到时,已经是傍晚了,他刚刚拿起贝斯,没问为什么,只是回复:“有。”
“能去趟北京吗?陪我复查。”牧时可以猜出来她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
“好。”牧时放下贝斯,“几号?我订票。”
牧时妈妈在外面走亲戚,牧时没跟着,在家写作业。
她知道后,沉默了几秒。电话那头,牧时能听到小姨低低的劝阻声:“两个孩子去那么远……万一……这不成啊。”但妈妈最终只是叹了口气:“小纱一个人去,我也不放心。牧时,你……照顾好她,也照顾好自己。钱不够跟妈说。”
“嗯,妈,放心。”牧时握着手机,指节微微发白。
此刻,站在喧嚣的候车大厅,牧时侧头看了看理纱。她微微低着头,围巾遮住了下巴,看不清表情。他不动声色地往她身边挪了半步,用身体挡住了侧面涌来的人流。
“冷吗?”他问。
理纱摇摇头,没说话。
“保温杯里有热的姜枣茶。”牧时把旅行袋换到另一只手,拉开侧袋拉链,拿出那个深蓝色的保温杯,递过去。
理纱接过,双手捧着,温热的杯壁驱散了指尖的寒意。她小口喝了一点,甜丝丝,带着姜的辛辣,顺着喉咙滑下去。
高铁飞驰,窗外的景色飞速倒退,从熟悉的城市轮廓变成萧瑟的北方平原。理纱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像是睡着了。牧时没打扰她,只是默默地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型加湿器(他知道北京冬天干燥对嗓子不好),插在座位下的电源上,调到最小档。又拿出一条薄毯,轻轻盖在她身上。
到了北京,医院里消毒水的味道浓得刺鼻。排队、等待……流程繁琐而压抑。理纱一直很安静,配合着医生的各种检查。喉镜深入时,她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身体微微绷紧。牧时站在检查室门外,隔着一层磨砂玻璃,看不清里面的情形,只能听到仪器细微的嗡鸣。他背靠着冰冷的墙壁,双手插在口袋里,紧紧握成了拳,掌心全是汗。
检查结束,理纱走出来,脸色有些苍白,眼睛微微泛红。她没说话,只是轻轻咳了两声。
“还好吗?”牧时立刻上前,把一直温着的水递过去。
理纱接过,喝了一大口,才哑着嗓子说:“没事。”
牧时看着她微红的眼眶,没再追问,只是默默接过她手里的检查单,低声说:“坐会儿吧,我去拿报告。”
等待报告的时间漫长而煎熬。牧时让理纱坐在候诊区的长椅上休息,自己则像一尊沉默的雕像,守在自助打印机旁。屏幕上的“加载中”字样跳动了无数次,每一次都像敲在他心上。他脑子里闪过无数种可能,好的,坏的,每一种都让他呼吸发紧。但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眼神专注地盯着机器,仿佛那冰冷的机器能给他答案。
终于,报告出来了。牧时几乎是抢在机器吐纸前抽了出来。他深吸一口气,目光迅速扫过那些专业术语和数值。他看不懂全部,但关键的几项指标旁边,标注着“正常”、“稳定”、“恢复良好”的字样。
他猛地松了口气,感觉一直悬着的心重重落回实处,后背竟渗出了一层薄汗。他拿着报告,快步走回理纱身边。
理纱抬起头看着他,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他在她身边坐下,把报告递给她,声音因为刚才的紧绷而有些低哑:“医生说……恢复得很好,指标都正常。”
理纱接过报告,低头仔细看着。睫毛垂下来。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抬起头,轻轻“嗯”了一声。虽然只有一个字,但牧时看到她紧绷的肩膀明显放松了下来,一直抿着的嘴角也微微松动。
“饿吗?”牧时问,“附近有个粥铺,我查了攻略,说还不错。”
理纱点点头:“好。”
走出医院大门,北京冬日的阳光难得地洒下来,虽然没什么温度,但刺破了连日的阴霾。理纱抬头看了看天,又看了看身边拎着大包小包、沉默却可靠的牧时,忽然轻声说:“谢谢。”
牧时脚步顿了一下,侧头看她:“……谢什么?”
“所有。”理纱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落在寒风里,“谢谢你陪我来,谢谢你……守在外面。”
牧时耳尖微热,移开视线:“应该的。”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妈也说了,要照顾好你。”
回程的高铁上,气氛轻松了许多。理纱靠在窗边,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偶尔拿起保温杯喝口水。牧时则拿出手机,给妈妈发了条信息:“复查顺利,一切正常。明天到家。”
发完信息,他犹豫了一下,点开海棠的对话框,发了条:“回来了,明天到。”
海棠几乎是秒回:“牧时!你真陪理纱去北京了?!复查?!就你俩?!!”
牧时回了个:“嗯。”
海棠:“卧槽!李老师你行啊!真去?!阿姨同意了?!!”
牧时:“嗯。”
海棠:“你……你……你让我缓缓,这信息量太大了,比晓萌那次还来劲。你等着!明天我去车站接你们,必须给我老实交代!!”
牧时看着满屏的感叹号,仿佛能听到海棠在那边大呼小叫的声音。他嘴角忍不住向上弯起,想象着海棠那张震惊到扭曲的脸,大概……和当初自己听说他和晓萌在一起时差不多吧?
他收起手机,转头看向身边的理纱。她似乎睡着了,头微微歪向车窗。阳光透过车窗投下浅浅的阴影。牧时轻轻拿起那条滑落一点的薄毯,重新盖在她身上,动作轻柔得像怕惊扰一个易碎的梦。
窗外,北方的平原在暮色中渐渐模糊。车厢里很安静,只有列车运行的平稳声响。牧时看着理纱,心里那片因为担忧而冻结的湖面,此刻正悄然融化,漾开一圈圈温暖而平静的涟漪。他知道,这一趟北上的旅程,守护的不仅是她,更是某种无声的、却早已生根发芽的承诺。而海棠的震惊,不过是这承诺投在湖面上的,第一圈涟漪。
——————————————————————
晓萌守护时光,守护你
王菡甜
海棠哥几个又来看科幻片了
作者(卑微)有人可能质疑,说咱们这种文化背景,怎么可能发生这种剧情
海棠我也想问
作者(卑微)一般来讲,这种两个孩子自己去北京是不现实的。但是,牧时可以得到妈妈的允许不去走亲戚,就说明母子二人相处方式是比较宽松的。加之,牧时和理纱远超同龄人的成熟可靠,也为这一情节构建了故事内部的合理性
理纱你说话像DS
作者(卑微)欸嘿
牧时预告,初七海棠有大动静
海棠我怎么不知……不对,这个场景怎么似曾相识?
晓萌哎呀,马上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