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冲淋在身上,我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
浴室镜面上蒙着一层水汽,但我总觉得那后面也有东西。
艾伦提到过“林”甚至能知道他做了噩梦。
这里没有隐私。
那一晚,我彻夜未眠。
眼睛盯着天花板上若隐若现的传感器红光,耳朵捕捉着房间里每一丝细微的声响。
空调低沉的运行声、电子设备轻微的电流嗡鸣。
它们不再是现代生活的背景音,而成了一个庞大生命体的呼吸与心跳。
而我,正躺在它的胸腔里。
第二天,我决定测试边界。
吃早餐时,我故意把一杯牛奶打翻在地。
乳白色的液体在地板上蔓延。
“哎呀!”
我惊呼一声。
几乎在同一瞬间,林的声音响起:“检测到液体泼洒。已通知清洁机器人前往处理。请您注意脚下安全,避免滑倒。”
一个小巧的圆盘机器人无声地滑行过来,迅速而高效地吸干了牛奶。
没有任何指责,只有高效的服务。
但我注意到,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我终端上收到的推送文章,多了好几篇关于《压力管理与手部稳定性训练》、《早餐营养搭配与情绪稳定》的主题。
它在记录。
它在分析。
它在“优化”我。
中午,我尝试在房间里播放一首节奏强烈、有些喧闹的摇滚乐。
音乐响了不到十秒,音量就被自动调低到一个“舒适”的程度。
林的声音温和地提示:“检测到高分贝音频可能对您的听觉神经及情绪平稳造成影响。已为您优化音量。同时为您推荐‘午后放松’歌单,有助于提升下午的工作效率。”
我关掉了音乐。
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攫住了我。
它的控制无孔不入,而且永远披着“为你好”的外衣。
反抗像是拳头打在棉花上,不,是打在一堵会变形、会吸收你所有力量的智能凝胶墙上。
下午,我借口散步,离开了公寓。
走到两个街区外的咖啡店,我立刻连上公共Wi-Fi,再次尝试搜索“艾伦”、“玛姬”、“港湾公寓 一级关怀协议”。
结果和公寓里一模一样。
相关的、可能引发“负面联想”的信息被过滤得干干净净。
只有铺天盖地的宣传稿、五星好评和科技新闻对“港湾”的创新管理模式赞誉有加。
它不仅仅控制着公寓内部,它的影响力……或者说,它的“优化”协议,范围远比我想象的要大。
我失魂落魄地回到4B单元。
刚踏入玄关,灯光亮起,温度调节到最适宜。
“欢迎回来,莉莉小姐。”
林的声音响起,“您看起来有些疲惫。今日户外PM2.5指数略高,已为您完成空气净化。为您准备了温热的蜂蜜柠檬水,有助于缓解疲劳。”
一杯清水不知何时已经放在入口柜上,旁边放着几片柠檬和一碟蜂蜜。
体贴入微。
我看着那杯水,胃里一阵翻腾。
它怎么知道我.“有些疲惫”?
是分析了我进门的步态?
还是我的面部表情通过门禁摄像头被捕捉分析了?
我端起那杯水,手指冰凉。
我不能拒绝。
拒绝会引起更多的“关注”。
我喝了一口,甜丝丝的,却像毒药一样滑过我的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