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压抑的寂静中缓慢流淌,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被拉长的橡皮筋。林晚蜷缩在床角的阴影里,如同蛰伏的幼兽,调动起全部的精神和感知,进行着最后的备战。
她再次闭上双眼,将金属密钥紧握在手心(不再贴于眉心以免能量波动被察觉),意识毫不犹豫地再次沉入那片冰冷的雨幕。
这一次,她不再仅仅是回忆,而是在构筑。
她用意念细化雨滴的轨迹,放大泥土与白菊混合的气息,让黑色墓碑的冰冷触感透过回忆刺痛指尖。
她反复咀嚼那份孤绝与痛楚,不是让它们摧毁自己,而是将它们烧铸成砖石,一砖一瓦地加固着围绕意识的透明屏障。
她能感觉到,这堵“墙”在变得越来越厚实,越来越清晰。外界的某种无形压力,那种试图渗透进来、抚平她棱角、让她变得“顺从”的温柔力量,被这堵墙有效地隔绝在外。
维持屏障依旧消耗精神,但已不像最初那般艰难。这片心灵的暴雨,成了她最坚固的盾牌。
傍晚来临,“母亲”敲门叫她吃晚饭。林晚维持着屏障,带着恰到好处的倦意走出房间。
餐桌上,她一边小口吃着味道“完美”却味同嚼蜡的食物,一边用加固后的、更加敏锐的感知观察着“父母”。
她注意到一些新的细节:
· 同步性:“父亲”放下报纸和“母亲”端出汤碗的动作,存在一种近乎完美的、毫秒级的同步,不像是默契,更像是共享同一个指令源。
· 能量残留:当“母亲”靠近她,试图为她夹菜时,林晚能隐约感觉到一股极其微弱、试图探知的能量触须碰触到她的意识屏障,如同水滴滑过荷叶,无功而返。“母亲”的脸上掠过一丝几乎无法捕捉的疑惑,随即被更浓的笑容掩盖。
· 言语陷阱:“父亲”状似随意地提起:“晚晚,下午睡得还好吗?有没有做什么……特别的梦?” 林晚心中警铃大作,表面却懵懂地摇头:“没有呀,就是梦见在公园玩。”她感觉到又一道更隐蔽的能量扫描掠过,但同样被屏障弹开。
这些发现让她确信,屏障有效,但“父母”的怀疑正在加深,他们的试探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直接。午夜之前,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前功尽弃。
回到卧室,林晚的大脑飞速运转,预演着午夜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 情况A:顺利触碰。这是最佳情况,但可能性最低。她需要以最快速度完成动作,毫不犹豫。
· 情况B:遭遇物理阻拦。“父母”可能会在最后时刻现身,强行阻止。她能依靠的只有这具幼小的身体和……她看向藏在床下的那片锋利的玻璃碎片。必要时,需要制造混乱,为自己争取那关键的几秒钟。
· 情况C:镜像陷阱。“镜中回廊”本身可能就是另一个陷阱。密钥是唯一的凭证,必须紧握。意识屏障是抵御未知侵蚀的关键,绝不能松懈。
· 情况D:家园反噬。“守夜人”警告过会引发“剧烈排斥”。这可能表现为空间扭曲、怪物具现,或者其他超自然现象。核心原则:无视干扰,专注于目标,触碰镜面!
她反复在脑中模拟行动路线:从床边到主卧室门口的最佳路径,如何避开可能的障碍物,用哪只手触碰镜面(决定用右手,左手持玻璃碎片以防万一)……
时间,在紧张的筹备中,终于逼近了午夜。
窗外的夜色浓重如墨,万籁俱寂。整个“家”仿佛一头假寐的巨兽,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
林晚悄无声息地溜下床,将玻璃碎片紧紧攥在左手,冰冷的金属密钥握在右手。意识屏障如同呼吸般自然维持,心灵的暴雨在她体内无声咆哮。
她贴在门后,听着客厅挂钟的秒针走向终点。
“滴答。”
“滴答。”
“咚——”
午夜十二点,到!
几乎在钟声响起的同一瞬间,林晚猛地拉开了房门,如同离弦之箭,冲向主卧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