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归雁栖湖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言情 

第一章

归雁栖湖

《归雁栖湖》

苏清沅第一次见到萧彻,是在杏花微雨的江南。

那时她正蹲在书院墙外捡落在地上的画稿,头顶忽然罩下一片阴影。抬眼便撞进一双深邃的眸子,那人穿着青色锦袍,腰间悬着枚墨玉佩,正弯腰拾起她最底下那张《寒江图》。

“姑娘的画,很有风骨。”他声音清润,像山涧的溪流。

她脸颊发烫,慌忙接过画稿:“公子谬赞。”

后来才知,他是京城来的御史萧彻,因弹劾权贵被贬至江南,暂居在书院隔壁的别院。

萧彻常来书院借书,偶尔会站在窗外看她作画。他懂画,能说出她笔触里藏着的心事,也会在她为配色犯难时,提点一句“石青掺三分藤黄,更显江雾朦胧”。

苏清沅的心,像被春雨浸润的种子,悄悄发了芽。

半年后,萧彻要回京城了。临行前夜,他敲开她的窗,递来一卷轴:“这个送你。”

展开是幅《归雁图》,笔法苍劲,雁阵排云而上,尽头是隐约的宫阙。角落题着一行小字:“待我扫清迷雾,必归江南。”

她红着眼眶点头,把自己绣了三个月的荷包塞给他:“路上……保重。”

萧彻回了京城,起初还常有书信来,谈些朝堂事,问些江南景。可渐渐地,信越来越稀,最后一封只说“京中事繁,勿念”,便再无音讯。

苏清沅的心一点点冷下去。她把那幅《归雁图》卷起来,藏进樟木箱底,依旧每日作画,只是笔下的江水,总带着化不开的寒意。

三年后,江南来了位新太守。据说此人在京城扳倒了权倾朝野的丞相,手段凌厉,却也清正爱民。

太守到任那日,苏清沅正在画舫上写生。岸边锣鼓喧天,她无意抬头,却在人群簇拥的官轿旁,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依旧是青色锦袍,墨玉佩在腰间轻轻晃动,只是鬓角多了几缕银丝,眉眼间添了几分沧桑。

四目相对的刹那,萧彻的脚步顿住了。

当晚,太守府派人送来帖子,邀她过府一叙。苏清沅握着帖子,指尖微微发颤,终究还是去了。

太守府的书房,与江南的雅致不同,透着一股清肃之气。萧彻正站在窗前,见她进来,转身时,眼底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清沅。”他唤她的名字,声音有些沙哑。

她屈膝行礼,目光落在他腰间的荷包上——那正是她当年送的那个,边角已有些磨损,却被仔细缝补过。

“萧大人今日找我,不知有何见教?”她刻意用了疏离的称呼。

萧彻沉默片刻,从书架上取下一个锦盒:“这三年,让你受委屈了。”

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叠书信,每封都写着她的名字,却没有寄出。她拿起一封,字迹潦草,像是在匆忙中写就:“今日又遇险境,幸得脱身。不敢给你写信,怕牵连你……”

“丞相党羽众多,我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萧彻的声音低沉,“我怕他们查到你,只能装作与你断了联系。那些日子,我夜夜看着你的荷包,想着一定要活着回江南。”

他走到她面前,从怀中取出一支玉簪,簪头是只展翅的雁:“我曾说,扫清迷雾便归江南。如今,雾散了。”

苏清沅看着那支玉簪,眼眶忽然就湿了。原来那些没有音讯的日子,不是遗忘,而是更深沉的牵挂。原来他笔下的归雁,从来都不是画,而是承诺。

萧彻小心翼翼地为她绾上玉簪,指尖触到她的发,带着珍视的温柔:“清沅,当年我说过要归江南,如今,我想把家安在这里。你……愿不愿意给我这个机会?”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两人身上。苏清沅望着他眼中的恳切与后怕,那些积攒了三年的委屈与不安,忽然就烟消云散了。

她轻轻点头,声音带着泪腔,却藏不住笑意:“我愿意。”

后来,江南人常看见太守大人陪着一位女子游湖作画。女子画得兴起时,男子便在一旁研墨,偶尔低语几句,引得女子回眸一笑,像春风拂过,杏花都开得热闹了。

樟木箱底的《归雁图》被取了出来,挂在书房最显眼的地方。苏清沅在那行题字旁,添了一只小小的雁,依偎在雁阵边,像终于找到了归宿。

江南的雨,依旧年年落下,只是再落在苏清沅的画上时,江雾里总透着暖意。因为她知道,那个说要归江南的人,真的回来了,再也不会走了。

归雁栖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