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望乡看一眼,遗忘前为谁留恋,难舍同谁的过眼云烟,回头望乡看一眼,或许今夕是永别,最后只愿来生再相见,或者永生永世永不见,免得被相思牵连】

望远复登楼,月明何处流,人今隔生死,夜夜到西州。遥闻海水梦悠悠,君亦相思我亦愁。索性南风知我意,吹梦渡我到西洲
西州又是漫天飞雪的冬日,雪积三尺厚,寂静如斯,南辰王府大门外,两盏灯笼被风吹得不停晃动,牌匾上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南辰王府
长廊尽头,沈云朝身着淡粉色华衣裹身,外披白色纱衣,露出线条优美的颈项和清晰可见的锁骨,裙幅褶褶如雪月光华流动轻泻于地,挽迤三尺有余,使得步态愈加雍容柔美,三千青丝用发带绾个碧落髻,几枚饱满圆润的珍珠随意点缀发间,让墨玉般的青丝,更显柔亮润泽,少女身段窈窕,就算包裹在厚重的貂毛披风里面,也不难看着少女之初见时那般青涩容颜大有变化,朱唇皓齿,玉软花柔,百媚千娇,自漫天飞雪的背影里,由远及近
沈云朝(星月神女)两个月了,为何还没有捷报回来?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沈云朝总是在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无尽的深夜,数着日子,守着空荡荡的南辰王府等捷报等王军回来,等着那个年少时便放在心上的人
沈云朝穿着狐裘披风,在月色里,双足一顿,身子轻盈如飞,腾空跃起,轻飘飘地落在了屋顶之上,稳稳而立,衣袂飘然,猎猎作响。站上屋顶,视野豁然开朗,她眼前是雪夜里的长安,因为除夕将至,到处都挂着大红灯笼,望着雪夜长安,口中呵出的气息成了一阵阵白雾
周生辰(小南辰王)街衢洞达,闾阁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沈云朝猛地回头,一道影子立在黑暗之中,看向他的眸子中满目晶亮,像盛满天上浩瀚星辰,被这般看着,竟然让身经百战的他有些许赫然,他手指微微蜷缩了一下,别过了头看向下方
周生辰(小南辰王)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这就是你眼前的西州
沈云朝眼中有着万千欣喜,不敢置信看着眼前之人。大雪中,本该在百里外的周生辰,含笑自暗走到明处,周生辰一身戎装,缓缓向她走来。是啊,这是眼前的西州,是因为有他的守护,才有这样的西州
周生辰含笑地望着眼前自己的未婚妻
周生辰(小南辰王)我来送捷报,听说你为了等它,十几日未安睡?
王军回来了,而在王军抵达之前,他自己快马加鞭提前赶回来。因为他知道沈云朝因为在等这份捷报,十几日都没有睡好,而他也知道,由他亲手送来捷报沈云朝是最开心的
沈云朝看着上面的降印,葱段般白皙的手指轻轻的摩挲着上面的纹路,心绪万千,这是她自城楼与周生辰一起看过王军后,给他说了一定要平安后,每年都会收到的生辰礼物。不知为何,每次收到后,不仅有心安,还有着一种别样的情绪,因为这是只属于她的,像是这世间唯一的珍宝,被他以另一种方式给了她
沈云朝面带喜色的打着手语
沈云朝(星月神女)恭贺阿辰大获全胜
周生辰淡淡一笑,俯瞰着西州夜景,望着墙外万家灯火
周生辰(小南辰王)方才念的,是幼时舅舅所授的,汉之西都,我朝长安
她一抬头,看向夜色里的周生辰,此时的周生辰目光遥望城门
周生辰(小南辰王)王军回来了
沈云朝望向城门,两人在屋顶上的身影变得越来越小,融进了西州的雪夜里。南辰王王旗迎风飘展,列队整齐的南辰王大军,兵士、马车等都在雪夜里鱼贯进入西州城大门……
周生辰带大军南临长江,与南境大将江临王沈策聚首,两位领兵者以中土之名,立下划江而治、互不相犯的盟约,也由此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南北之争。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一,南北划江而治时,两个异姓王所御驾六,一南一北,一柴桑一长安,自此后便有北有长安周生,南有柴桑沈策之句。在中土的邀约下,北部、西部和西南夷外族的三位掌权者,先后赶赴长江。五人临疆筑楼,取名定疆楼,登楼一夜,于沙盘定天下五分之疆土,交杯换盏,相逢恨晚如知己。翌日天明,毁楼而去,自此一生为敌,不死无休。英雄见面,惺惺相惜,常会交换短兵器,小南辰王贴身有两物,一柄单刃短刀,一柄双刃匕首,匕首给了小主人你用来防身,而短刀在定疆楼后,送给了沈策。世人众所皆知:北有长安周生,南有柴桑沈策。却不知,那只存在了短短数日的定疆楼里曾发生了什么?更没人知道,这南北边疆理应为宿敌的两位异姓王也曾有过一夜的把酒言欢,惺惺相惜。那夜过后烧掉的不只是定疆楼也是小南辰王当时唯一的知己情谊。周生辰死后,沈策分别送去了北境两样东西:一件是还赠刀之谊的金缕玉衣,另一件是一封直抵长安都城的战书,北境再无小南辰王,江临王自然也不会遵守旧约,只可惜故事的最后,不仅江水以北没能留住周生辰,江水以南也没能留住沈策。驻守长安的小南辰王每每出兵,都会先知会柴桑,沈策自会按兵不动,小南辰王死后,北部很快分裂为两国,日日对战,消耗彼此。小南辰王有位宿敌,驻守江水。在他死后,这位宿敌分别送去长安,洛阳两样东西,第一样就是金缕玉衣。这位宿敌,以最昂贵的葬品,送老对手。第二样东西,直接送到洛阳都城,是战书。既然老对手已死,北境再无人能阻拦他,战术内写,十年内,他会一统北境
琅琊沈氏一族,第一武将兼文臣世家,整个天下望族之首,传世千载,太平之时辅佐帝王,危难之时,也曾护佑一方平安。无数良将皆出沈氏,其中不乏有位极人臣者。因祖上缘分,沈氏一族代代忠于北陈皇族,辅佐帝王。作为开国功臣,彼时,沈氏共掌文武,武将之首,名将辈出,常年戍守边关;桃李遍布天下,帝王之师,文臣之首,文武共治,共辅帝王
沈云朝,小字令仪(卿卿),其芳名取自云开风清,日月重昭;卿云郁郁曜晨曦,玉羽拂华枝;泠泠白月光,迢迢轻云霜;昭昭云端月,此意寄昭昭。出身于开国功臣之家且拥有从龙之功的镇北侯府,降生之时,天生异象,久雪初停,伴着晚霞漫天,祥云升腾,众剑齐鸣,万剑归宗,剑之所向,俱是琅琊沈氏太师府所在。君临天下的少年,凤舞天下的少女,本是司掌日月星辰及万物生灵的星月女神扶遥,是天道化身,背负着整个天下人间的龙脉气运,因一场意外而入凡间。她敢爱敢恨,有勇有谋,聪明绝顶,美貌无双,冠绝天下,智勇双全,睚眦必报,果决狠厉;勇敢坚韧,赤忱热烈;聪慧过人,沉着冷静;深谋远虑,心狠手辣。极致理智,掌控全局,运筹帷幄,心思缜密,算无遗策,极其冷静理智,有过人的权谋,心怀天下,心性坚韧,谋略过人,多智近妖,面对变故能沉稳应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谋略且随心所欲。帝神少君,出生便有两种人格,如果说神格代表着这个世界的善面,那她的另一面魔性便代表着这个世界的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魔性无欲无求、无喜无悲,比起生命体她更像宇宙规律,就像混沌初开时最深沉的黑暗,超脱人间妄念却又生于世间疾苦,见证不断更迭却亘古的悲哀。本源是众生无穷无尽的罪业和悲苦怨憎,她本体的本源,决定了她不会被外力彻底消灭。生灵肉眼可见,规律有迹可循,但意识和情感是从“外向内看无形无声,而从内向外看统领一切”的存在。意识之中最为强大的恶势力,就是人世一切苦厄产生的负面情绪。天生武脉,天资卓绝,武功高强,她最强的时候,倾尽整个江湖之力都奈何不了她,甚至在她死后几十年,都还有无数人渴望能和她一战。在当时,别说真的赢了她,就是能在她手底下活着的人都足够名扬江湖。君子六艺,女子八雅皆是手到擒来,天生剑心,剑心通明,最重要的是她有着比帝王骨还要稀有的美人骨和傲骨,天生的紫薇将星,是麒麟才女,既能开疆拓土又能安邦定国,无人能掩盖她的光芒,所以只要她再次踏足中州,千万权柄,万种光芒就会重新回到她之手
他可是为了领兵护国,放弃皇姓的人,他少年征战四方,从未有过败绩,他还有过许多著名的战事,六出代州,水淹泸州,这些都是能写进兵书流芳后世的大战,他也曾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醉卧白骨滩,放意且狂歌,一壶酒一匹马,世上如王有几人。他舍弃皇姓,远离皇亲,是因他的心中手足亲情,远重于江山皇位。刚刚得胜归来,却忽闻皇兄噩耗,周生辰只能抱着圣旨一人坐在帐内,无声的痛哭,他的放意他的洒脱是因为有皇兄在。兄长坐皇位,他守疆土,无论他走多远,哪怕他曾发誓永不回中州,哪怕此生再也不能相见。他笃信有兄长在,心,便有了归处,而今皇兄驾崩,让他成了无依无靠之人
可叹世人不懂风不懂波,只纷传平地起风波,忘了他一生拿命定风波
他有七十万王军,可无人懂他的孤独。他卸下戎装,换上一身麻孝,不顾军士的苦苦劝阻,执意要回中州。他说是皇兄把他抚养长大,皇兄走,他必须去送,可是他立过誓,此生不回中州不入宫城,此时率兵前去,很容易给了让人家陷害他谋反的机会。他手握重兵,立下战功无数,朝堂多年猜忌,坊间传言不断,他当然知晓自己违背誓言,带兵回中州会带来怎样的猜疑,只是在他心中,情与意重于一切
他把王府上千家臣帐外数十万将士,还有边关的百姓都托付给了军师,嘴上说着他会平安回来,却将身后之事都做了交代,是义无反顾做了最坏的打算,可军师甘愿随他而去。打从追随他的那天起,军师就许下誓言,殿下生他则生,殿下若是……他绝不苟活。世上如王有几人,让人甘愿生死相随
回到中州城门之下,看着中州两字还是老样子,可物是人已非,功成依旧,而最亲最近的兄长不在,重情重义之人,又岂会言而无信,轻易违背誓言,他只让守城的兵吏将他的令牌送往宫中,说,周生辰回来了
但他不入城门,只在城外驻扎,等候送先帝出陵,不入城门,是为守信,更是为了誓死追随的军师、徒弟、王军,然而宫里的人早已盘算好了一切,岂会放过这大好的机会,逼他打破誓言入宫,拥立幼帝,可以借他小南辰王的威名,几十万的王军,巩固幼主的地位。周生辰若不肯入宫,也可以坐实他谋反传闻,日后也有了讨伐的理由
左右皆是阴谋进退,都是陷阱。犹记得当年于太极殿对天起誓,愿舍弃皇姓,驻守西州,不再踏入中州半步,曾经的誓言是为情谊,今日因幼侄登基,天下不稳,只能被迫违背誓言入宫面圣,亦是为情谊,而大殿之上,他又再次立誓,一生驻守边关,不娶妻妾,不留子嗣
英雄的底色都是悲凉的,自古如此,小南辰王自立下此誓的这一刻起,便注定了结局,而他应该也想过自己的结局,也想好了此生要做的事,会走的路,愿得此身常报国,所以才会有后来身以许国,再难许卿的遗憾吧。无妻无子视为稳朝堂的承诺,更是不留后路,让自己可以心无挂碍,无惧牺牲
只是他始料未及的是,人生会有意外。崔公在大殿之上,以昔日南辰王府和崔、沈两家的旧事为由,逼他收下崔氏女和沈氏少主为徒。他当然明白,这不过是崔公要为崔家独女寻一座足以与皇室抗衡的靠山,以稳太子妃之位,顺利入主中宫。同时也为幼侄拉拢北陈唯一的千年世家的琅琊沈氏和他这个皇叔的支持罢了。他不愿卷入朝堂的纷争,但崔公重提舅舅与崔、沈两家往昔的隔阂,也是料定了他必然会应下此事
重情义之人,总是为情义所累,而遇见未婚妻沈云朝,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意外。而这个意外,也成为他这一生悲凉底色下一抹最绚烂的色彩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唯有云朝,为我所求
与大殿之上君臣之礼不同,和皇侄殿前继皇陵之前的对话,周生辰温情尽显,自古帝王之家亲情寡淡,而他却最重亲情,面对亲人,只有一颗赤子心。为自幼虽养育自己长大,却猜忌他的皇兄发誓,愿舍弃皇姓,永守西州。为初次见面,六岁登基的皇侄发誓,一生驻守边关,不娶妻妾,不留子嗣
他的确不适合做帝王,亦不适合生在帝王家,权势名利地位于他,都是身外之物。他心中装的是家,是国,是天下,而朝堂与功臣都装不下他的志向
平阳大长公主老身怎么听到了有人提卓君的名字?崔广,你让小南辰王殿下收老身孙女卿卿为徒是何居心?你可知卿卿是小南辰王的什么人?!琅琊沈氏的事什么时候轮得到你崔家来管?你过于逾矩了
许久不露面的平阳大长公主突然出现在太极殿,手中还握着一卷金黄色的圣旨
崔广大长公主,您这是……
平阳大长公主手中的九龙监国锡杖重重拄地,这根拐杖是太祖皇帝亲自赐给大长公主的信物,可以上打昏君,下打佞臣,起到劝解,告诫等震慑作用
平阳大长公主老身刚刚在问你话,没听见么?
崔广回大长公主,您也知道,您的孙女云朝同时宜是至交好友,时宜同我说每次见面云朝都会给她讲南辰王殿下的故事,语气中颇为仰慕。所以老臣私下做主……
平阳大长公主崔广,少把你那算盘打在朝朝身上,这世间的仰慕分很多种,你怎么就知道朝朝对南辰王仰慕是徒弟对师父的仰慕,而非未婚妻子对未来丈夫的仰慕?
平阳大长公主话落,便引起太极殿的一众群臣轩然大波,就连刚发完毒誓的周生辰亦如此。对此,平阳大长公主恍若未闻,直接将手中的圣旨打开
平阳大长公主今日太极殿中所有人做个见证,这是太祖陛下生前下的圣旨,除了太祖皇帝和琅琊沈氏以外无人知晓。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小南辰王与朝朝算是指腹为婚
平阳大长公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太师琅琊沈氏之长女,姿容端丽,德性贞淑,才情出众,温婉贤淑,才德兼备,名扬遐迩。尔之芳名,朕心甚悦,今特赐婚于朕之皇四子辰,以结秦晋之好。望尔等婚后相敬如宾,共筑家国和谐之基,以家国为重,共谋天下大计。择良辰吉日,行大婚之礼,以昭天下。钦此
平阳大长公主所以,哪怕小南辰王今日立了誓,但这份圣旨早就已经下达,南辰王妃早已板上钉钉非朝朝不可。除非,你们想抗旨不尊。至于那婚娶之礼……又有何用啊?有情有意,才是要紧,就算不能行婚娶之礼,只要情投意合,也可相伴终生
平阳大长公主将指婚圣旨扔给一旁的文武大臣,大臣们一个接一个的传阅,心中也终于确定那就是太祖陛下亲自下的圣旨
你的名字是我唇齿间蛰伏的蝶,稍一动念,便振翅撞碎漫患长夜。皴裂星野应声皴染开春日烟霭,连缄默的风都揣着悸动画地为牢,偷藏你名讳里漾出的潮汐,任其漫涛成银河碎屑,簌簌缀满我瞻望你的眸光,似要把光年外的璀璨,都揉进这一眼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