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郁林发现谢锦书的咖啡难喝得像实验室的PH缓冲液,是在一个清晨。
"你管这叫咖啡?"她盯着杯子里浑浊的黑色液体,水面还漂浮着可疑的颗粒物,"这根本就是量子混沌的实体化。"
谢锦书推了推眼镜:"根据《食品化学》第7章,咖啡因的最佳萃取温度是92℃。"
"可这不代表你要用烧杯煮咖啡啊!"许郁林指着厨房台面上亮晶晶的实验室玻璃器皿。锥形瓶里残留的咖啡渣像极了失败的培养皿样本,“再有,你不是研究物理的吗?你怎么又搞出来这么多化学用品?!”
“我……”谢锦书有些语塞,“数理化不分家知道吗?”
许郁林无奈抬起头:“好好好,谢博士,不管你是研究物理,化学还是什么东西,我都必须教你如何做咖啡!好了好了,现在就开始!right now!”
许郁林不由谢锦书说话,一把将她拉到咖啡机旁边。
第一课:器材认知
"这是摩卡壶,不是反应釜。"许郁林把铝制小壶放在谢锦书掌心,"看到这个阀门了吗?它只会泄压,不会爆炸。"
谢锦书用指尖描摹壶身曲线,眉头微蹙:"导热系数是多少?"
"谢博士,"许郁林突然凑近,鼻尖几乎碰到她的镜片,"有时候不需要数据。"她伸手摘掉谢锦书的眼镜,"只要感受。"
失去镜片的缓冲,谢锦书的睫毛慌乱地颤了颤,像受惊的秒表指针。
第二课:研磨变量
"咖啡豆不是细胞样本。"许郁林按住谢锦书准备称重的手,"不需要精确到0.01克。"
谢锦书固执地调整电子秤:"粒径分布影响萃取效率。"
许郁林叹了口气,抓过一把豆子塞进研磨机。马达轰鸣中,她贴着谢锦书的耳朵喊:"像这样!让机器替你纠结!"
温热的呼吸扫过耳廓,谢锦书手里的量杯"咣当"掉在地上。
第三课:注水仪式
"水温89℃,不是92℃。"许郁林握着谢锦书的手一起倾倒热水,"你看,水柱要像诗句一样连贯。"
水流在滤杯里形成金色漩涡,谢锦书突然说:"像银河系自转。"
"什么?"
"旋臂倾角16度,角动量守恒..."谢锦书的声音越来越小,因为许郁林正用沾着咖啡粉的拇指抹过她的嘴角。
"有残粉。"许郁林笑着说,却没解释为什么偏偏要擦根本没沾到的地方。
---观测结果
当谢锦书终于冲出一杯合格的耶加雪菲时,许郁林却把第一口让给了她。
"尝尝你自己的作品。"
谢锦书抿了一口,眉头舒展:"酸度明亮,有柑橘调性..."话没说完,许郁林突然凑近她,喝了一口咖啡。
"这才叫风味描述。"许郁林舔着嘴唇退开,"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我的咖啡总是甜的了?"
谢锦书的耳尖红得像萃取过度的咖啡液。她低头转动滤杯,发现杯底不知何时被许郁林画了颗爱心——用实验室常用的红色记号笔。
雨还在下,水珠在窗上划出歪斜的轨迹,像无数未完成的实验数据。但此刻,咖啡的香气终于盖过了化学试剂的味道,在两人之间氤氲成一片温暖的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