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微光艰难地穿透厚重云层,洒在满目疮痍的上海城。苏曼殊与阿福藏身于一间狭小昏暗的阁楼,空气中弥漫着腐朽木板与潮湿稻草的气味。
“大师,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阿福边擦拭着匕首,边焦急问道,眼神中仍残留着昨夜惊险逃脱的惊惶。
苏曼殊望向窗外,看着街上日本兵巡逻的身影,眉头紧锁,沉声道:“我们必须尽快与老陈他们取得联系,确认物资转运的新计划。” 他深知,这次行动不仅关乎着物资能否顺利送达前线,更关乎着无数抗日志士的生死存亡,以及上海城乃至整个国家的未来。
这时,阁楼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两人瞬间警觉,苏曼殊示意阿福藏好,自己则握紧手中那把藏着情报的伞,屏息以待。门被轻轻推开,一道身影闪了进来,正是老陈。
“可算找到你们了!”老陈压低声音,神色疲惫却难掩兴奋,“同志们成功引开了日本兵,还炸掉了他们一个弹药库,算是出了口恶气!”
苏曼殊闻言,紧绷的神色稍缓:“太好了,只是我们的物资转运计划……”
老陈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地图,摊在满是灰尘的桌上:“我重新勘察了路线,苏州河下游有一段支流,日军巡逻较少,但河道狭窄,水流湍急,船只通行难度很大。”他指着地图上蜿蜒的线条,详细解释着新路线的利弊。
阿福凑上前,仔细看着地图,提出疑问:“这么危险的河道,我们的船能行吗?而且,如何确保日本兵不会发现?” 他深知,稍有不慎,整个计划就会功亏一篑。
老陈看向阿福,神色坚定:“我联系了几个熟悉水性的船工,他们愿意帮忙。至于掩人耳目,我们可以利用明天的沪上灯会。”
“灯会?”苏曼殊与阿福异口同声道,眼中满是疑惑。
老陈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没错,明天是上元节,按惯例沪上会举办灯会 ,届时苏州河上会有许多花灯船。我们把物资藏在花灯船里,混在其中,定能瞒过日本兵。” 他详细阐述着计划,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信心。
苏曼殊思索片刻,微微点头:“此计可行,但一定要小心行事,不能有丝毫差错。阿福,你去联络船工,务必确保船只和人员安全;我和老陈去准备花灯和物资。”他迅速做出安排,分工明确,力求将每个环节都做到万无一失。
阿福领命而去,苏曼殊与老陈则开始着手准备。他们来到一处隐蔽的仓库,里面堆满了制作花灯的材料。两人立刻动手,裁剪纸张、绑扎骨架,每一个动作都迅速而熟练。
在忙碌间隙,老陈突然感慨道:“苏先生,还记得‘九一八’事变后,咱们文人用灯谜声讨侵略者吗?那时虽不能直接上战场,可大家的爱国心一点不少。” 回忆起那段岁月,他的眼中满是怀念与自豪。
苏曼殊停下手中动作,目光变得深沉:“是啊,文字虽轻,却能化作利刃,刺向敌人心脏。如今,我们更要为这片土地拼命。” 他想起曾经在《文虎》杂志上刊登的抗战灯谜,每一个谜面都饱含着对侵略者的愤怒与反抗。
夜幕降临,仓库里灯火通明,一盏盏精美的花灯逐渐成型。这些花灯不仅承载着他们的希望,更藏着足以改变战局的物资,即将在明日的沪上灯会上,成为冲破黑暗的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