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灯影语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推理悬疑 

戏台新痕

灯影语

走出停车场时,月光正沿着博物馆的台阶流淌,在地面拼出半阙《长生殿》的唱词。李凌奕低头看相册,最后那张合照里的槐树叶书签,叶脉间竟渗出淡金色的光,与沈砚手中的半片叶子相触时,突然在空中织成张细密的网,网住了漫天飘落的槐花瓣。

“这是戏台的轮廓。”沈砚指着光网的形状,“当年拆戏台时,我偷偷记下了每根梁柱的位置,藏在槐树叶的纹路里。”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叠戏台木构件的模型,最小的那块梁木上刻着个“李”字,与李凌奕父亲留在相册扉页的印章完全重合。

周砚的灯笼手杖在月光下变得通透,竹骨里浮现出细小的字迹,是周明礼的笔记:“戏班账本第三十七页夹着戏台重建图。”李凌奕翻出那卷细账本,果然在对应页码找到张泛黄的宣纸,纸上用朱砂画着新戏台的图样,后台位置标着个小小的“灯”字。

沈砚突然轻咳几声,从口袋里摸出个青釉小瓶,倒出三粒药丸,药香混着灯油味,竟与通道里的气息一模一样。“这是当年我在地窖配的安神药,”他看着药丸在月光下泛出微光,“周明礼总说我唱戏太投入伤气,其实是怕我夜里去翻他的账本。”

三人走到老槐树下时,树影突然扭曲,在地面映出戏台的剪影。李凌奕发现,树干上新抽的枝条正往剪影的立柱位置倾斜,像在自己搭建框架。沈砚用手按住树干最粗的那道裂痕,裂痕里滚出个油布包,里面是套戏服,青色的水袖上绣着半轮月亮,正好能与李凌奕掌中的盘扣拼成满月。

“是《长生殿》里杨贵妃的戏服。”林小满的相机不知何时跟着他们,镜头对准戏服时,屏幕自动弹出段视频:二十年前的戏园后台,年轻的沈砚正给件相同的戏服缝补袖口,周明礼站在一旁递针线,两人的影子在灯影里挨得很近,像在说什么秘密。

视频末尾,周明礼的手划过戏服领口,留下道浅浅的折痕,与此刻这件戏服上的痕迹完全吻合。“他是想提醒我,领口夹层里有东西。”沈砚拆开夹层,掉出张字条,是周明礼晚年的笔迹:“戏拆了可以重搭,人散了可以再聚,只是别让灯影空等。”

周砚的指尖突然被手杖上的槐刺扎破,血珠滴在戏台剪影的“月字三号”座位上,那里竟慢慢浮出块木质座位牌,背面刻着三个名字:“沈砚”“周明礼”“李守月”。“李守月是我母亲的名字。”李凌奕突然想起母亲遗物里的书签,“守月”两个字的笔锋,与沈砚戏服上的绣字如出一辙。

沈砚把青釉灯放在戏台剪影的中央,灯芯突然爆出簇火苗,将周围的槐花瓣都映成金色。火苗里浮出串虚影:年幼的周砚举着半片盘扣站在戏园门口,李凌奕的母亲正往他兜里塞槐花糖,沈砚则在后台调试那盏青釉灯,三个人的动作在火苗里连成串,像段未完的皮影戏。

“当年我假死后,是你母亲帮我藏在地窖。”沈砚看向李凌奕,“她总说,戏班的灯不能灭,就像回家的路不能断。”他指着灯影里的糖纸,“那是你母亲亲手画的,背面有重建戏台的捐款名单,她和你父亲偷偷攒了二十年。”

林小满的相机快门自动按下,照片上的戏台剪影开始变得清晰,立柱上多了道新的刻痕,是李凌奕、周砚和沈砚的名字并排刻在一起,刻痕边缘渗出槐花汁,在月光里凝成个小小的“合”字。

远处传来早班公交车的报站声,沈砚的影子在晨光里慢慢变淡,像要融进戏台的轮廓里。“我该走了。”他把青釉灯塞进李凌奕手里,“灯影认主,以后就交给你了。”转身时,他的声音混着风声飘过来,“记得让周砚唱完那出《长生殿》,他父亲当年总说,他嗓子里藏着月光。”

李凌奕低头看灯,灯芯红绳上的槐树叶正抽出新芽。周砚捡起地上的戏服,突然哼起段唱腔,调子与戏本里的鼓点完全合拍,晨光穿过槐树叶落在他身上,像给新搭的戏台镀了层金边。

林小满的相机最后拍了张照:三个模糊的影子在戏台轮廓里并排站立,最左边的影子手里举着灯,中间的握着盘扣,最右边的挥着手,背景里的博物馆玻璃幕墙上,正映出渐渐成型的新戏台钢架,像灯影终于在日光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形状。

上一章 终见月的通道 灯影语最新章节 下一章 月升新台